本书是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 (CECSl97:2006)的主要内容编写而成。书中介绍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的概述、作用机理、散体桩的加固机理、散体桩复合地基及复合地基计算、工程设计、施工要点与质量检测、工程应用实例等。
全书共分五个情境十个任务:情境一运用水准仪对现用地形进行抄平(任务一学习水准仪的基础知识与操作、任务二运用水准仪测设高程)、情境二运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定已经坐标方位(任务一学习经纬仪的基础知识与操作、任务二运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定方位角)、情境三运用花杆和卷尺测量线路距离(任务一学习距离测量的基础知识与操作、任务二运用钢尺量距)、情境四(任务一学习导线测量的基础知识与操作、任务二运用全站仪程序测量并计算未知点位坐标)、情境五(任务一学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任务二测量指定路段并计算挖填方量)。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E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基坑工程勘察;5.坡率法;6.土钉墙;7.水泥土墙;8.排桩;9.降水与土方工程;10.基槽工程;11.环境保护与监测;12.基坑工程验收;13.基坑工程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书根据近年来新颁布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系列规范和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及《建设行业职业技能标准》等进行编写。 本书共分16章内容,其中包括:常用数据和符号;建筑识图;水准仪及高程测量;经纬仪及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和直线定线;总平面图的应用;小地区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们测量;建筑物的抄平放线;复杂工程定位;施工观测、竣工图测绘;房地产开发与规划测量;地形图测绘;管线、路桥施工测量;激光电子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放线的技术管理等。 本书特点是按照*技术规范、标准编写,包括了放线工初、中高级工应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文图并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
栾怀军主编的《16G101图集应用问答--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16G101 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1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WT50105 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等标准编写,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以平法制图规则为基础,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全面介绍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的各类钢筋在实际工程中的识图和计算。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浅显,准确到位,易学习、易掌握、易实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是《施工禁忌系列丛书》的一本,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土方工程、浅基础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沉井工程以及降水与排水等内容。编写体例摒弃了以往人们习惯的从正面叙述的常规模式,以“亮红灯”的警示方式指出各项施工中的“禁忌”。每条“禁忌”构成一个独立的内容,针对性、系统性强,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在编写方式上力求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概念清楚、实用性强,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禁忌》可供钢结构工程施工员参考使用。
本书依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2007),结合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行业发展编写而成。全书分9个单元,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高程测量、坐标测量、GPS定位及应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应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每单元附有思考与练习题,另外还附有建筑工程测量能力训练,可以作为课程评价的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建筑工程测量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土木工程测量》主要介绍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测量误差的基础知识,大比例尺测量、地形图的应用及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并围绕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结合当前就业前景,侧重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和道路与桥梁工程测量,强调了典型工程案例分析。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使用常用测量仪器的基本能力,培养应用地形图、进行工程放样的能力。本书由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教师张爱卿、李金云担任主编。
本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部分主要内容为实训目标及要求;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测量工实训用到的主要理论知识;第三部分主要内容为9个测量工实训项目。书中简明地对工程测量的实训目的、要求、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结合相关规范,通过具体的实训项目训练,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水平。
本书根据土建类各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要求与实际需要编写而成。全书共12章,第1章为绪论,第2~4章分别为高差测量、角度测量和直线测量,简要介绍了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等现代数字测量仪器,第5章为测量误差基本知识,第6章为小地区控制测量,第7章介绍了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8、9章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测绘方法以及在规划、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第10~12章介绍了土建工程的勘测与施工测量。 本书可作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城市管理和各类线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上述专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的配套实践教学用书。本书根据土木工程类各专业测量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全书分为土木工程测量实验和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两部分,内容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变形监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民用建筑物测设,管道纵断面图测绘和道路纵、横断面图测绘等。 本书可用作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测量实践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测量工作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伊廷华等编著的《测量学知识要点及实例解析》以非测量专业的测量学教学大纲为基础,内容涵盖了测量学的发展、地面点定位方法、测量数据的误差及精度分析、基本元素的采集、坐标测量、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图基本知识、大比例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的应用、工程放样方法、工程施工测量等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典型例题解析和课后习题精练。《测量学知识要点及实例解析》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市政、规划、交通、水利等专业的测量学配套教材,供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是为满足本科宽口径、大土木的专业需要,适应传统测量向现代测量转变的发展趋势,按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编写的。 本书共16章。其中,第1-5章介绍测量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术;第6章介绍测量误差知识;第7章介绍控制测量知识;第8、9章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和应用;第10-13章介绍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和隧道工程测量知识;第14-16章分别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航测遥感(RS)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穆保岗、朱建民、龚维明编*的《大型沉井设计 施工及监测》重点介绍大型沉井在设计、施工、现场 监测、发展动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并结合近年来与此 相关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图文 并茂。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绪论、大型沉井的施工 、大型沉井设计计算、大型沉井的现场监测、大型沉 井设计施工的若干问题探索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沉井设计、施工、监测的工程设计 、施工、科研人员参考,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阅读。
本书是交通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为《工程测量》的配套教材,是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资料。 全书共分四部分,主要内容为工程测量实验与实习须知、工程测量课堂实验指导、工程测量集中实习指南及附录。书中既给学生提供了详细、全面的指导,又给学生提供了科学、合理、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专用测量实验、实习报告和记录、计算表格,并单页印制,以便指导教师批阅、存档。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类、建筑类、水利类、农林类等各专业的实训教材,亦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土建类专业的教学要求,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并按照国家颁布有关地基与基础的新规范、新标准编写而成。 本书共分两个项目,即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主要包括颗粒分析试验、密度试验、天然含水量试验、土粒相对密度试验、密实度试验、界限含水量试验、击实试验、侧限压缩试验、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剪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现场载荷试验等l3项任务。综合实训包括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实训、挡土墙设计实训、地基验槽与处理实训、基础施工图的阅读实训等4项任务。本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土建类工程技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作者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JGJ/T 213—2010的主要起草人。《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共有5章内容,在详细介绍了该技术规程的产生背景,以及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 PCC桩)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之外,还介绍了PCC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分8章,第1章至第3章为不确定度估算的基本理论,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含义及其由来和发展过程,详细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与不确定度的理论基础有关的误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的内容,包括*变量及其分布、数学期望、残差、误差传播定律、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等。论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即评定方法),包括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A类评定方法和以先验概率为基础的B类评定方法。第4章至第8章主要叙述需定量测量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及室内空气质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如钢筋、钢材、砌筑砂浆试块、电线电阻及管材耐压性能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意义,和测量室内空气质量所常用的仪器分析回归分析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意义。 《房屋建筑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作为高等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针对新版《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取消了施工技术方面的内容的现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家专门编写了供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使用的施工指南,力图对工程产品的适用范围及验收标准、施工技术要点、施工过程检验应注意事项等作出详细的说明,使形成工程产品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保证工程产品质量。《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内容包括地基、桩基础、土方工程、基坑工程等四部分,内容简洁、实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可供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建筑施工百问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以测量工程为专题,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工程中所涉及的各类问题作了详细解答。主要内容有:施工测量基本知识、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仪器介绍、工程控制测量等。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便于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掌握,起到自学辅导用书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技术培训参考用书。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靠前批)的通知》(建标E2007]125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靠前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基坑工程勘察;5.坡率法;6.土钉墙;7.水泥土墙;8.排桩;9.降水与土方工程;10.基槽工程;11.环境保护与监测;12.基坑工程验收;13.基坑工程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以及相关附录。 本规程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