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往的理论文献与实际的都市区规划较少涉及区域(地方)制度。如何处理好行政区划(权力空问制度安排)与都市区规划的关系是没有解决、也研究得不深的难点问题。《分权与当代中国都市区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在承担常州市域多项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试图进行的较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由刘君德等编著的《分权与当代中国都市区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共分8章,主要研究中国特色都市区权利的空间过程与都市区空间规划的理论框架、都市区的政区空间调整规划、都市区的战略增长轴线规划、都市区的多中心增长规划、不同空间增长类型的规划等。 《分权与当代中国都市区空间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在分析过程中试图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某些基本理论观点,探讨分权、分治体制下大都市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人
本书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部分规划师近几年规划实践的总结,有经验介绍、有系统总结、有方法创新,更有对城市规划的感慨。 本书从感受城市规划入手,从规划师在规划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情况到不同的感悟,以人称的手法展现规划行业的点点滴滴;从不同利益视角观察城市规划,解读城市规划技术方法,并辅以案例分析,阐述规划构思全过程。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年轻规划师阅读,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交流参考。
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而出路则在于通过“世俗批评”,在马克思“社会性外部”和维特根斯坦“他者”的概念之上重建作为批判理论的“解构主义”方法。
本书收录了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赴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的报告 ,以及就北京城规划、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等问题阐述的重要观点, 同时附有写给梅贻琦院长、童寯教授、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理、彭真市长的信。资料非常珍贵,具有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书通过对行动规划相关理念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阐述和研究,结合对新时期规划价值和效用的认识和分析,总结归纳了“行动规划九条”作为重要的行动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结合案例进行了生动演绎,对未来规划2.0时代进行了畅想。
由绿色文明引申出转型期的中国城市面临的生态危机,呼吁社会发展回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上来,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提出绿色文明指引下的城市发展构架,绿色生活、绿色行动、绿色城市、绿色街区、绿色建筑都可以归属于这一发展框架下。本书提出绿色街区的概念、特征与设计原则,分析我国生态城市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绿色街区是中国生态城市的现实选择,从绿色街区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的客观规律,提出绿色街区理念在城市高密度街区、可持续街区、多元化街区的应用,从而确定绿色生活的生态方向。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研究与应用》为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专著,共分8章,前3章论述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定义、技术方案与工作模式、基本要求,第4章是物探技术方法,第6、7章为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与动态管理,第5、8章分别论述了数据采集记录与处理及信息系统。附录还介绍了有关专题的研究报告摘要。《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研究与应用》内容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对开展地下管线普查的要求,可供城市测量、物探等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全书共收入50篇精选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涵盖了市政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道路(公路)工程、立交工程与高架轨道交通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铁工程、排水管道工程、排水构筑物工程及其他工程等各类型参考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尤其是直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的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蔡芸主编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实务》突出技术岗位实战能力培养,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充分体现教、学、练、战一体化思想。本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为建筑防火基础知识与习题精解,对建筑防火学习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精选出近千个练习题供读者进行练习。第二部分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实例解析,对建设工程审核进行指导并给出实例解析,使读者能系统地对建筑消防审核的程序、步骤及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第三部分为建设工程消防验收与设施检测,对建设工程消防验收的程序、消防验收资料审查、现场抽样检查及功能测试等各项工作进行了阐述。《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实务》可作为消防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消防部队从事消防监督管理的人员学习用书。
本书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主体案例,同时采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轨道交通3号线等一些单项案例,将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策划的概念。在国外相关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策划的内容——设施功能与功能定位策划、设施规模与设施布局策划、设施区分与开发模式策划、项目公司治理模式策划、投融资模式策划、建设管理模式策划、运营管理模式策划等展开,最后总结了项目策划的定律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策划的成果。 本书对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策划,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具有的参考价值,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黑川纪章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他的许多建筑作品在日本建筑界、乃至国际建筑界都有的影响,他在建筑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为人所瞩目。同时,他还是一位规划师和城市设计师,承接过大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任务,《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一书,就是以其共生哲学为主线,对几十年逐渐形成的规划设计思想加以梳理和总结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与一般的规划理论著作不同,它强调规划设计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结合,并通过实践对过去的规划设计理论加以修正。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是黑川纪章先生的设计理念和规划设计实践的总结。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为失为一部好书。
本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本书强调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人的社会性、文化性、地域性、运动性以及个体性对城市多元的感知与意象,最终引导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全书兼具理论和务实的特征,适合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设计者以及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城市策划丛书”之一,该书以公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和符号意象为视角,以近50个国际都市为蓝本,详尽阐述了城市理念与形象建构的路径。全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对城市的理性与感性、城市的感知与认同、城市的意象与记忆、城市的“格式塔”与心理场、城市的仪式与权力、城市的情商与稟赋等作了详细地介绍。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城市更新是我国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其制度建设是核心和难点。当前我国少数先行城市已经建立起基本制度框架,而绝大多数城市仍在探索。如何破解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难题,建立起完善的城市更新制度体系,是各个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重大挑战。 《城市更新制度建设:广州、深圳、上海的比较》选取走在城市更新制度改革前沿的广州、深圳、上海三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三地城市更新的核心政策和实施路径;对比三地城市更新制度的体系建构、运作特点、形成原因;展示三地在更新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规划编制、空间管控、政策配套上的异同;总结三地在功能引导、强度管控、公共设施配置和公共要素清单等方面的创新经验,揭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创新的未来走向和建议,从而为我国的城市更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独特,珍惜特有物种较多,保护好备受世人关注的沿线生态环境,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本书翔实地记载和反映了我国重大建设项目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创建环保管理体系,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景观所采取的政策和技术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经历了快速城市阶段的城市空间转型,城市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本书通过运用传统拓扑分析和现代空间句法技术,分析了苏州城市形态变化的特征与内涵;总结了苏州城市空间了展过程中的组织机制及自组织特征;提出了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城市系统自组织与外界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以及通过社会主体价值理性也对其进行合理干预,使城市在科学规划下健康发展的观念。 本书可供城市研究、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者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从城市空间体系论出发,以日本有名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大谷幸夫在东京大学城市工学专业和千叶大学建筑学专业授课的内容为基础,系统梳理与解读东西方古往今来经过历史洗涤的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变迁与发展的原理和规律的探索,力求构筑以市民为主体的基于建筑构建城市的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研究与设计实践提供了独特的视点和方法。书中还结合现代城市的发展与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如何使现代城市空间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态提出宝贵建言。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优美的描述、精致的图片详细介绍了坐落于北京市中轴北端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设计。该水系设计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书中内容涉及中心区水系及雨洪利用、森林公园涉水工程、清洋河规划设计等等奥林匹克公园及其周边与水相关的各种问题。全书共分为8章,包括:水系规划与布局;生态水系设计;水工建筑物设计;水质净化与维护技术;雨洪利用;水景观设计;自动化监控系统;成果及展望。 本书可供水系研究、规划与设计,雨洪利用与水质处理,水景设计与施工,园林绿地及湿地规划等专业人士参考借鉴,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