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写给 小地方 的深情告白。作者凭借独特的漫游者与 造城市的人 的身份,深入城乡一隅,重新审视那些在媒体和公众视野中鲜少出现、易被忽视的 小地方 ,探寻宏大叙事之下人与地方的隐秘联结。 作者认为 小地方 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下舞台边缘的 小地方 遥远的小镇、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基层地区;二是大都市的寻常角落、被忽略的边缘地带以及在那里生活的普通人。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中,在主流的镜头之外, 小地方 保持着一种不被代表与概括的真实。 作者在豫南村庄参与了一场农业社会传统的葬礼,在霍尔果斯观看各族少年的足球赛,于杭州郊外目睹了几万人生活在一个仿造的巴黎,并为一座并未开放的博物馆而特意造访了敕勒川的小镇。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到几万元买一套房的鹤岗,从没入南海的珍宝海
公共空间更新与再生的根本在于个体汇集下的自发组织力量对社会未来的参与和承担,社会可以给个体如此大的可能性用行动完成对 更加美好的生活 的期盼。 基于当下社会背景,本书探讨了公共空间该有的样子以及针对 公共 这一概念的未来思考。本书分别从公园、政府机关、滨水空间、学校、航站楼、图书馆、住宅小区几个方面,介绍了公共空间改造过程中的思考、成功案例以及改造构想等内容,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艺术策展人森司和制作人清水义次的两篇访谈。 全书内容兼具理论、实践与创意与一体,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分22章叙述,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城市规划体制、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技术与信息、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城乡区域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城市规划管理。 本书为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学专业及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描述了三种相关的现象:区域主义的出现、郊区的成熟以及旧城街区的复兴。每种现象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另两种现象相关联的。 本书试图提出区域城市的框架,考察正在兴起的区域、正在展开的郊区以及得到更新改造的城区之间的关系。本书的*部分 蔓延的终结 ,提出了这种新都市形式的性质和原则。我们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城市和郊区的理论来解释 区域城市 , 甚至也不能把新都市形式的原则解释为政治司法的汇编。必须从经济、生态和社会的角度把 区域城市 看成一个单元,它由街坊和社区综合而成,这些街坊和社区把大都市联合成一个整体。 第二部分 区域城市的建筑学 ,提出了把我们的都市转变为区域城市的政策和形体设计原则。必须在区域和街坊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对区域城市和街坊层次的建筑环境和公共政策进行设计。如同区域城市,这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成为非常稀缺的资源。为了使城市物质空间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城市空间进行局部、微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避免了因大规模改变城市空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后果。本书围绕城市微更新这一话题,以理论结合案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近年来颇具代表性的城市存量空间设计与改造实例,包括城市滨水空间改造、老旧工业建筑改造、老旧独立居住及办公空间改造、商业空间及商用建筑改造、城市广场改造、学校改造等项目类型,通过改造前后对比、局部初设图纸、高质量的实景照片,向读者全面展示项目改造过程。 本书适合建筑师、相关专业院校的师生,以及关注城市发展、对城市微更新感兴趣的人士参考使用。
城市是不断新陈代谢的有机生命体,社区更新的意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在于其背后的社区共同治理。社区更新规划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抓手,其目的在于通过人居环境的改善,使社区居民具有最高的幸福感和凝聚力,而参与式规划的提出,正是要通过社区更新规划这一行为,促进社区公共治理,改变陌生人的社会倾向,从而激活社区的共治与自治,使之真正成为具有社区共同体意义的幸福家园。本书结合作者深耕城市更新与社区规划的实践积累,梳理和反思城市社区更新与社区治理的理论脉络,在总结国内外典型社区更新和参与式规划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深度解析城市社区在物理空间更新和社会治理两个方面的问题与难点,探析参与式社区更新规划与可持续社会治理的耦合作用机制,从治理模式、参与程序、技术方法和运维机制等方面提出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城市更新的认知水平和运为能力如何提升,关联着城市的演进方向和未来命运。而在城市建成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及人文城市的踔厉推进中,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城市更新,应在全国起到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对此,澎湃新闻以强大的媒体助力,创办城市更新IP,举办大会、论坛、展览,开设城市更新专题进行长期不间断采访报道,并以年度榜单形式发布、推介和传播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并将之集结为《城市何以更新》一书。本书是一本深入探讨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 百科全书 ,旨在向全社会各级层面普及城市更新国家战略。本书回顾了城市更新的历史脉络,收录了王建国、王凯、常青、孟建民、单霁翔、魏敦山、程泰宁、江欢成、汪大绥等二十多位院士、专家的观点和见解,深入分析了当代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和课题,同时
本书基于中国城市转型发展视点,对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和分析,为中国的城市治理决策、土地规划管理,以及城市交通、产业、环境和房地产等相关领域提供一份系统的对标城市深度案例。本书阐述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发展经验包含城市(国家)治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两个层面,且自上而下,多方面兼顾,形成城市治理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切实发挥了规划的引领作用。本书重点阐述了值得中国城市分析和参考借鉴的四个方面 公共住宅、产业发展、环境(水资源和绿化为核心内容)和城市交通。这四个方面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在新加坡城市(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个方面都有一套完整架构,又能在土地规划和建设实施上实现高度协调和相互支撑,体现出新加坡在规划上具有前瞻性和连贯性,而实施过程中又能保持动态调
作者山崎 亮通过归纳整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从事社区设计的约翰 罗斯金、威廉 莫里斯、阿诺尔德 汤因比、奥克塔维亚 希尔、埃比尼泽 霍华德、罗伯特 欧文、托马斯 卡莱尔为代表的早期 社区设计 师的思想,作者从英国的社区设计和社会主义者出发,阐述了自工业革命后在英国发生的历史变化,期间以罗斯金为代表的诸位先驱们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社区设计之中,以及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例如山崎亮经营的studio-L等当代社区设计工作室和社区工作者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书籍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包含大量考证和引据,有志于社区设计工作,对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研究英国社区设计发展的历史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收录的内容对当代的社区设计师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本书是基于对老龄化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因老龄化而牵动的城市整体系统问题,把老龄化问题代入城市公共空间来研究,探讨了应对老龄化问题需求的全龄城市以及社区空间设计,从国际化视角提出该类城市设计的原理、方法和结论,在对上海社区及公共空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面向老龄化的城市联合设计,针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对城市存量空间的全面提升提出相关设计方案,并对案例进行分类研究,旨在为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献计献策,也对国际城市设计教学提供参考,对当下老龄化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设计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城市更新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和干预城市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已摆脱了单纯的美学控制功能,走向更加广泛的公共政策范畴。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中城市设计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使得城市更新的空间质量、过程效率、多元价值难以得到保障。英国著名学者马修 卡莫纳教授于2017年提出的城市设计治理理论为破解这一局限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从分析设计质量对于城市更新的价值,以及城市更新中设计思维与规划思维的差异入手,回溯中英城市更新运作环境的演进历程,系统介绍英国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治理的基本理论、政策体系,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中具有城市设计治理性质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阐释引导工具、激励工具、知识工具等十五种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培训丛书 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前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5本分册,既包含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探索,规划核心技术的构架,不同空间层次规划的编制和传导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议题,还用大量的篇幅提供与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案例。丛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规划从业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考阅读。本书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与治理,主要涵盖大城市、乡村地区、城市社区、建成环境的精细化治理以及法规依据和技术支持等关键议题内容,共纳入15篇相关论述,旨在解析国土空间规划精细
本书基于 生产力 空间形态 关系理论,探讨我国传统乡村人居空间演进表象下的客观规律,阐释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衰败的根本原因,揭示由于生产力变革导致乡村社会结构巨变并深刻影响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上的空间形态的本质特征。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及其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演进,本质上体现了乡村进化的过程。乡村进化论为我国传统乡村人居空间有机更新开拓视野和路径,并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活化再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营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引。传统乡村人居空间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提供物质载体,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广阔天地。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用于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相关
国土空间规划培训丛书 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前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5个分册,既包含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探索,规划核心技术的构架,不同空间层次规划的编制和传导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议题,还用大量的篇幅提供与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案例。丛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规划从业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考阅读。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建构、人才培育与行业建设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支撑。本书是国土空间规划总论性读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理论与
本书是纽约市城市规划局持续对手册内容修编更新,在2018年出版的最新一版。介绍了纽约市数百年来的城市规划理念与理想。纽约城市规划演变历程,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前沿规划动态,如气候灾害防御、包容性住宅、可负担性规划和一系列最新设立的特殊目的区。纽约市最新的规划动态和发展导向,对于国内不断创新规划编制技术方法、优化规划管理体系,发挥法定规划在城市有机更新中的实践指导作用。
《人性场所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修订本)是一本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经典专著,主要内容包括: 1.城市广场 2.邻里公园 3.小型公园和袖珍公园 4.大学校园户外空间 5.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 6.儿童保育户外空间 7.医院户外空间 8.使用状况评价 全书研究深入全面,内容充实,案例丰富,同时配有数百幅黑白和彩色插图,是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参考用书。
城乡规划的发展动态与新变化对其内容、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结合近几年城乡规划的新观点和新方法,重点阐述中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各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做了简单介绍。本书更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颁布执行后的城乡规划的新内容,且与国家城市规划执业制度及其考试相结合,将执业考试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书中,直观且明确地阐述城市性质和类型、城市人口构成和规模、城乡用地分类标准,以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实践的需要。 《城乡规划原理》一书可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及从事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结合多年城镇河道治理设计实践,总结了城镇河道平面与断面的设计原则、常用的河道护坡护岸型式以及常用的景观闸坝型式,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了城镇河道治理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运行效果。以实现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可持续 作为城镇河道综合治理总体目标,体现了防洪排涝、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统筹协调的城镇河道治理理念,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本书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河道总平面、断面及护坡护岸设计;河道景观闸坝型式;冲填砂浆结石技术在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浑河下伯官气盾坝工程;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沈阳市长白内河生态治理工程;棋盘山水库下游河道治理工程;宜州河义县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岫岩县东洋河城镇段防洪及拦河蓄水工程;鞍山市南沙河综合治理工程;泉州
国土空间规划培训丛书 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与前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5本分册,既包含对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的探索,规划核心技术的构架,不同空间层次规划的编制和传导等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议题,还用大量的篇幅提供与详细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案例。丛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实践的各级政府部门、各地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规划从业机构的领导干部、专家、技术骨干以及基层工作人员参考阅读。《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汇集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不同专业的教授学者和规划设计院一线规划师的15篇文章,从理论认知、设计方法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针对当前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
本书通过对欧洲代生态低碳社区案例清晰并深度的解析,为读者解答了抽象理论的困惑,并提供了生态社区实践方法的整体模型。全书分为8个章节,前五章对四个经典案例,从规划流程、交通系统、城市形态、绿地空间、水处理系统等几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及目标,并对每一个案例进行总体评估、总结优势与不足。6-8章,将所有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经验和可借鉴之处,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升华,对现有的城市社区提出实际可行的整改意见。对于生态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即视为该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世界范围看,老年人住宅大致分为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机构式照顾老人住宅和居家式照顾老人住宅。社区式照顾老人住宅也称呼为 养老社区 ,它主要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共同为老年人设立,是集合了居住、餐饮、医疗、娱乐、文化、学习等各种功能的养老场所。 本书以养老社区作为阐述对象,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社区现状、老年人需求以及居住体系进行分析,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原则、空间组织模式、建筑布局及服务配套设施。并且精选了多个国内外的养老社区案例,能为设计师、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和高校师生等提供参考价值。
本书汇编了中交三航院近30年来规划设计的物流园区项目案例资料,按照物流园区的分类标准,分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陆港多式联运中心、综合性物流园区、多高层物流仓库、电商物流园、农批市场及冷链物流园等七大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的定义和特点,项目案例资料等。 本书共收录了代表性项目案例77个,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建筑规模、项目概况、项目特点、设计图纸(总平图、设计效果图、透视图等)、实景照片等。 本书定位为行业内的工具书,项目管理人员或设计人员遇到类似的项目,可以进行查阅和借鉴,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项目功能、项目位置、总体布局、建设效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