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的通知》(建标[B013]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设计;5.施工;6.质量验收;7.养护。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公路项目方法与参数》)是根据建设部下达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和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在认真总结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经验、开展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特点,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依据,确定了《公路项目方法与参数》的内容。征求意见稿完成后,广泛征求了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讨论,最后召开审查、复审会,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公路项目方法与参数》分别对经济费用效益分析、财务分析、敏感性分析、方案比选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本书共分十三章(56节),章为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监理概论;第二章、第三章为高速公路房建工程质量监理及要点;第四、第五章为工程进度、费用监理;第六章、第七章为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第八章为安全管理;第九章到第十三章为有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具体的合同条款、以及监理的岗位职责及监理程序;第十三章附录了实用表格。以上章节全面系统论述了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监理的三控两管和安全管理的有关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的编写,汇集了近年来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监理的丰富经验和总结内容,可在其它高速公路房建工程的建设监理中作为指南和阅读参考。
茅以升著的《桥梁史话(精)》论述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介绍我国历代的名桥、古桥,记录其修建简史、结构特点以及历史维修经过,赞誉历代“桥工”、桥匠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并追溯有关桥的轶闻佳话。
朱文鉴、王复明、马孝春主编的《非开挖技术术语》共分8章。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规定了非开挖施工技术中的常用术语;重点重新界定了非开挖技术的基本术语;重点给出了水平定向钻进、顶管和管道*新技术体系的术语; 非开挖技术属新技术,在我国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有些技术工法在国内尚未应用。本规程编写过程中,力求保证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国内尚未应用或应用很少的工法,仅给出了少量的基本术语; 非开挖技术涉及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设备仪器主要来自岩土工程、钻探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力、电信、交通、燃气、石油天然气、给排水、热力、工业等,所以很多术语多来源于上述领域或行业; 本规程主要对相关非开挖技术的设备、工艺、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的主要技术术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非开挖专业相关术
现发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与《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同时废止。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标准的管理权和解释权归交通部,日常的具体解释和管理工作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 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以便修订时参考。
为适应公路工程施工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作者魏道升等人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及实践研究成果编写成了这本《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共分八章,主要讲述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应用。包括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概述,平面流水和空间流水的原理和方法,网络计划技术的关键线路法CPM(包含搭接网络)、计划评审技术PERT、决策关键线路法DCPM、图示评审技术GERT,进度计划的控制与网络计划的优化调整,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例以及珠海同望EasyPlan和美国P3/e(或P6)软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应用,旧路改造的保证交通组织和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的特殊内容。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与信息化管理》主要作为高等院校公路工程管理和造价管理专业本科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
本书从高铁建设出发探讨了城市交通规划问题,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高铁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全书共7章,第1章介绍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城镇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以及高铁车站规划的特点;第2章通过对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客运特性比较,分析城际交通方式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准确定位高铁在城际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第3章研究高铁对沿线城市和城镇群的影响;第4章详细介绍了高铁集疏运系统;第5章探讨高铁集疏通道与城市功能区的辩证关系、高铁集疏通道的基本规划原则;第6章介绍高铁客运交通枢纽,并分析基于TOD的枢纽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模式;第7章是对高铁时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展望。 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高铁时代下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具有系统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参考了国内外公共交通及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主要内容为智能公共交通的产生背景、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应用、体系框架与标准、系统结构与实现技术、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拥堵治理、应急管理,以及公共交通智能化与一体化和智慧交通。《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对完善我国城市的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增强城市公交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作为交通工程、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信息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智能运输系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城市公交运输等领域工作的科学研究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土方施工和基础施工测量、基坑施工监测、民用建筑主体施工测量、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建筑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建筑小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建筑主体施工变形监测、竣工测量与竣工图编绘以及有关的附录。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554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王磊、田启铭、姚荣华主编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为《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的一个分册。本书有正文和附录两部分,共计12章;主要包括:总则,基本规定,施工准备,基坑支护,明挖法施工,盖挖逆筑法施工,隧道喷锚暗挖法施工,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施工监控量测,隧道内水平运输与垂直提升,隧道内临时设施及通风防尘、排水、照明,车站二次结构及装修。附录1个。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可供市政工程施工工程师、项目经理、工程施工监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中国大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研究报告 之一》以全国36个大城市(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与城市交通、城市车辆、机动车驾驶人、城市道路交通运行、道路交通事故、城市交通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了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对2013年全国36个大城市交通运行发展态势进行探讨,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信息深度挖掘,科学分析36个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规律与特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书中*后提出了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指数 概念,采取聚类分析的方法将36个大城市分为三类,说明了三类城市的发展特点、所处阶段,并针对性地分步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为全面了解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情况、指导全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本书是建设机械岗位培训教材之一,内容包括岗位认知、摊铺机基础知识、设备操作与使用维护、安全与防护、工法与标准、施工作业现场常见标志等,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施工作业人员上岗培训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参考用书。
宋波编著的《图说城市桥梁病害与对策/图说城 市基础设施病害与对策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 细介绍了不同桥型常见的病害特征表现、监测检查 方式,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建议。全书共分五章, 内容包括概述,桥梁上部结构 的外观检查,桥梁下部结构的外观检查,桥梁震害调 查,城市桥梁外观检查图表 示例。 本书可供从事桥梁养护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 员学习使用,也可供从事桥梁 工程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或科研工作者参考。
李从德主编的《公路桥隧施工测量放样--基于 CASIO施工测量放样程序 全站仪》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公路桥隧施工测量放样概述、公路桥隧施工测量放样线形坐标公式推导计算原理、CASIO fx- 4500PA施工测量放样程序与施工放样案例、CASIO fx-4800P施工测量放样程序与施工放样案例、CASIO fx-5800P施工测量放样程序与施工放样案例、CASIO 程序结合中海达GPS-RTK的施工测量放样基本知识。 本书主要供道路桥梁工程与隧道工程等专业的学生 施工生产实训 使用,也可供从事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 实际施工生产 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二维码版)/高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以 岗位职责、学练一体 为导向,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票务作业标准和作业流程,将每个教学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采用 项目、任务 的形式编写。每个项目设计了教学目标、项目小结、复习与思考、实训任务,根据任务特点,为了更好地呈现票务操作规范和业务技能,部分任务中采用了课堂实验的形式,力求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岗位知识和技能。
建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公路地基经常遇到淤泥、淤泥质粘土等饱和软粘土的不良地质条件。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很差,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在工程实践中必须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用置换、排水固结、灌入固化物、振密挤密、加筋等.主要包含堆载法、真空预压、塑料排水板法、水泥土搅拌桩法、加筋法等等。软土地基上桥头段沉降较大,形成桥面和路面的高差,产生“桥头跳车”现象。采用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处理桥头段软土地基,对于深厚软土地基,其加固深度受到限制。桩承式加筋路堤具有施工质量易控制、施工速度快、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小、处理深度大、复合地基承载力大、造价比较适中等优点,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了重视,并有初步的应用,但是缺乏较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
本规程在编制过程中,编委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经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定稿。本规程系国内首创,填补了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标准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材料;4.幕墙建筑设计;5.构件式幕墙设计;6.点支式玻璃幕墙设计;7.采光顶和金属屋面设计;8.加工制作;9.安装施工;10.工程验收;11.使用和维护。
尹德兰编*的《预制拼装桥》是为桥梁工程师编写的书。本书不是系统的桥梁理论,不是具体的计算步骤,也不对桥梁结构和预制拼装的基本概念做详细的介绍。本书的内容是作者收集整理预制拼装桥梁的设计方法、构造细节、施工工艺的成果集成。在面对一个实际的桥梁设计项目时,从事桥梁设计的工程师可以根据本书介绍的内容,为业主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从而缩短工地施工的时间;从事桥梁施工的工程师可在本书中找到合适的施工工艺,降低整体施工成本;从事桥梁制造的生产商,可参考本书的某些内容与施工承包商联手开发特殊的桥梁预制单元,实现业主的特殊要求。
本书系统阐述了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包括概述、交通影响评价方法体系及发展疗向、交通影响评价起评阈值、交通影响评价的研究范围、建设项目交通需求分昕以及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交通影响评价理论及实际应用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眼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交通影响评价的后期监管措施。 本拐呵供城市交通管理人员、交通相关咨询机构技术人员、房地产开发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