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册,《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主要通过红砖美术馆项目,呈现作者对建筑的思考和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全书主要包括作者撰写的三章对项目缘起、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与中国古典园林思想的对位与转换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所组成。 《败壁与废墟:建筑与庭园红砖美术馆》延续了作者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一些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书中阐述的不是最终的项目,而是形式、空间等生成的具体过程。
《古建筑日读》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部分。
《匠学图绘:二十年设计手绘图集》主要介绍了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建筑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园林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木作及明清家居设计的绘图要点和图片;书法、绘画、收藏等工余所好;绘图的技法等。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道理深入浅出、技术新颖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文图并茂,是一本比较好的科普读物。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观念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地激发、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与“人造物”直接相关的设计教育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国门的日益开放,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品质与外观无疑会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设计教育、研究与未来市场需求的联姻、与高科技手段的结盟以及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已形成趋势。 基于对设计教育基础理论薄弱的忧虑,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书画出版社携手编撰出版了这套《现代设计大系》,以期为我国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做出一些踏实的工作,弥补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此增强我们师资联合体以及广大设计界人士的理论素质。当然,对于这套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设想和学科构架,需要更多实践者加以验证和优化,
《传统纹样图典·边饰篇》内容广泛,资料珍贵,品类齐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 《传统纹样图典·边饰篇》经过作者多年的收集和整理,遴选出千余幅具有哦浓厚装饰韵味的边饰纹样,形式多样,生动传神。该书的特色为资料详实,覆盖面广,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同时以供读者在学习创作时有所参考借鉴,对平面设计者、美术爱好者有着相当的参考学习价值。
这本书针对的对象是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一般而言受过教育的人士。通过这本书,设计专业人士将能深入洞察的光线使用,丰富自己的世界认知,进而在其从事的领域凭借创造性和开放性脱颖而出;受过教育的人士将能深入了解光线如何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如何使用光线来提高生活质量。在书中,作者还与我们分享了他非凡的职业生涯。他的工作充满了重要责任(应如何感知自由女神像),致力于丰富人们的愉悦享受(如何体验领略伊利运河的风采)并以及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示我们的过去)……对于我们一直视为理所当然的光线,霍华德?布兰德斯登给予了崭新的诠释。
本书是关于动态图形设计的综合性图书,是对于动态图形如何演变为一种商业实践的历史性和批判性的综述。本书共有13章,阐述了动态图形的发展历史,讲解了动态图形在电影、电视、交互式媒体、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以及动态图形设计与制作的方法、规则和流程。书中展示了大量案例分析和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洞悉动态图形设计师形成构思、解决问题、寻觅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动态图形设计的历史及应用,并掌握进行动态图形设计的方法。本书适用于动态图形设计的初学者和从业者,也适用于想要在动态设计中寻找更多可能性的其他设计领域的人员,同时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师的参考用书。
随着保险多渠道如电销、电商、等各种渠道,以及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IT提出更高要求,同时,IT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对保险IT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后台支持的IT技术开始走向了前台,实现从保险信息化到信息化保险的转变。但是当前保险公司IT无法快速跟上业务和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当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来临之际,保险公司IT建设重点还是围绕基本的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当前对现有核心系统普遍不满,又没有核心系统可以替代。因此,很多公司应开始自主建设IT系统,但是目前缺少一套能够指导保险公司IT规划、架构设计和IT落地的系统方法。本书从保险IT现状分析开始,规划保险IT应用,并选择最为重要核心系统中保单管理、理赔作为例子,介绍保险系统建设基本思路,在系统建设过程,将结合新技术和产品,如BPM、ESB
这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丛书是为的艺术类学生和有经验的艺术爱好者所撰写,可以用作艺术学习中自学的向导或课堂教学的教材使用。 本书向大家展示了许多在平面上创造空间与深度视错觉的方法,包括透视规律的基本法则,并举例说明其在传统的自然风景与城市风景中的运用,同时也关注有意舍弃景深的画法,如蒙德里安的范例和其他一些现代艺术家的抽象画。本教程注重光影的运用以增强视觉效果,运用非同寻常的视角观察纵向结构、戏剧性的人体动态与特别视点的风景等。作者鼓励习艺者追求独创性并努力探寻个人原创性的艺术效果。十五种创作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参照历史上艺术家相关的表现手法,并配步骤图演示其绘制过程,丰富的作品将为学生们提供有益的范例。
现代人中的犬多数都会感到: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正是如此,世界上出现了数千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向高度信息化迈进的假想空间,人们日益远离“具有绿色生命的自然”,并且“作为生物的人类”正在受到威胁。 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者奥姆斯特德(1822~1903)约在150年前已经预示到了这一点,因而提出了“风景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 的概念。 上述文明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导致了:“对于人类环境所有方面带来影响的城市的无秩序扩大以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应当在与土地的自然特点相调和的基础上进行营造,并应当在对历史进行充分理解与美心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工业化影响最坏的一方面是把入为的要素带入到了既存的环境中去。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灵活运用植物的自然是有效的。现在只是一味地强调应
本书从理论上阐明了学习园林建筑设计对培养未来高素质建筑师的作用,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自然风致式造园意匠的同时,介绍了造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作者以介绍、分析教学作业实例为主,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初学者尽快领悟要点,掌握技巧,快速提高绘制方案设计草图的能力。本书介绍的造园教学设计实例属于方案设计开始阶段的草图,其表达的内容不成熟,更有待深,但希望能通过这些师生学习造园所做的努力,帮助读者理解造园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江南园林图录》是在东南大学测绘图的基础上加工整理,并配有现状照片与说明的一本古典园林图集。书中主要展示了江南园林中的庭院特色与景观建筑的各种类型,重现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情画意,可以使读者充分领悟江南古典园林的空间变化与造景手法。 本书由刘先觉与潘谷西教授合编。全书共收集有38处实例,包括苏州、无锡、扬州、杭州、南通等地。测绘图有143幅,含平、立、剖面及大样图,照片有139张,文字分析简明扼要,测绘图准确细致,可供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作参考,也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古建保护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的良师益友。
收录了33个国外幼儿园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有详细的分析和精美的照片。从建筑的形式上分为类:线性式、集中式、院落式和集中式。展现了国际幼儿园的新的设计趋势。给幼儿园的设计者、经营者和教育者新的启发与思考。 国外幼儿园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 平面设计开放化 幼儿园的发展跟随着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如多组式活动单元并不强调班组之间的严格分隔,各班级活动单元内要创造开放、灵活的角色游戏、兴趣游戏的空间,让幼儿园教学能经常变换活动方式,让幼儿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同时,在全园内要开辟供各班幼儿相互交往的多种多样的工作坊,如陶艺室、扎染室、厨艺室等。 空间设计趣味化 幼儿对周围事物天生有一种好奇的探索精神,正是这种心理特征不断增长着幼儿的见识。因此,现代幼儿园建筑设计要想方设法创造一些趣 味空间,对于那些
8位设计師共同侧写×万字访谈爬梳创作轨迹; 2009-2015新近百项专辑包裝、书籍装帧、字型设计及平面视觉作品。
本书共有4个部分,前两部分内容精练,重点是景观体系。第3部分概括讲解景观管理、规划与设计以及相关各行业的职能,另外还回顾了专业景观建筑实践的模式和景观设计师操作的规模(包括全球管理、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主要规划和场地设计)。第3部分最后一章介绍关于场地规模的设计程序,包括地点已知用途未知以及用途已知地点未知的各种变动。 第4部分主题为设计生态学以及把各个参加者的决策联系到最终我们要依靠的体系上去的迫切性。全球趋势和动力学正深刻地影响着为景观事务中生态和人类身心健康工作的业内人士,因此作者在此处着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