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容,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在本书的作品中,可以窥测曹仁容老师深知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新,如传移模写,就不是创作;如如实描写,就不是艺术要旨。所以,他在每幅作品的主题确定和内容选择方面,都加强环境的烘托和形象的刻画,充分调动绘画艺术表现手法来努力突出主题;并借助丰富的想象,抓住描写对象的某些不同的特点,适当地予以夸大和强调、删减和变移,以突出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感,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
.
分析体系的建立,会将设计变得有理有据且逻辑更清晰。本书所讲的分析的过程,也是梳理设计的来龙去脉的过程:基于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基于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分析。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文本中,除了平面图效果图等直观呈现,剩下的部分是怎么来的?该怎样完成才是科学的?这本书会给出一个全面的答案,并且为设计者在项目汇报中如何做到更具说服力,提供系统参考,助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本书涵盖了多种类型和尺度项目所需要的分析方法与思路。几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设计一线的工作经验,本书是他们富有价值的分享。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学科的一个关键方面,是识别并利用空间、场所和景观的独有特征,以达到所期望的环境质量。本书提供了一个介绍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家的城市和乡村的实例,说明了各种各
环境心理学,即环境-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与行为的关系,涉及进化论、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管理等学科。全书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全书密切结合实际,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可供城市规划、风景和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参考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设计、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成果,系统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如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变化,3S技术与尺度转换,景观规划与管理等,以及上述理论和方法在典型景观类型研究中的应用。书中案例材料翔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既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极具魅力的门类,同时作为大尺度的三维艺术空间和生活空间,又广泛吸纳和萃集了其他文化艺术门类的成就;因此中国园林兼具多重的经典价值:它本身是精湛造景艺术和风景美学的结晶,同时又是一座展示琳琅满目文化艺术精品的殿堂,并且还是引导人们深入中国审美思维和文化心理的通幽曲径。本书内容围绕上述要点而展开,即首先介绍中国园林的景观内容、艺术风格和构景原理,再进一步介绍园林与中国其他众多文化艺术门类之间有着怎样水乳交融的关联,以及园林是如何表现着中国人看待世界、时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法。 《翳然林水:棲心中国园林之境》图文并茂。全书萃取了许多有概括力和代表性的图例,并配以简明清晰的文字,力求以直观的图示、精细的解析,引领读者直观感受中国园林艺术的结构方式
地形学从建筑与土地的关系入手,受到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在思想和方法,理论和实践中,借鉴多门学科,形成了跨学科(景观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材料学等)的研究方向,早已突破了地球本身的地质构造和自然生物的覆盖所产生的基础地形学,潜移默化地从多个角度改变了建筑设计的对象、方法和策略,成为近十几年来建筑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对于土地的阅读方法,并解释了目前地形学议题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一步试图说明地形学议题中蕴含的现象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是推动其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一议题关注人地关系,在建筑与城市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书结合园林工程概预算编制典型实例,细致阐述了园林工程概预算 编制的理论及方法。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工程概预算概述、园林工程施工图识读、园林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概述、园林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审查、园林工程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等。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体例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可供园林工程概预算编制与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园林工程相关施工管理与 监理人员工作时参考。
百年前的日本民众,尚不知道日本庭园在世界建筑史、美术史、造园史方面的价值。作者龙居松之助是日本著名的造园史家,对日本庭园史阶段性的特点有深刻的见地,在日本建筑史享有盛名,在当时被誉为 庭园历史研究的人 。他以向日本国民普及日本庭园的价值、呼吁保护现有古典园林为目的著述此书,在当时的日本有深远的影响。书中收录了作者实地考察后选择的日本各地庭园五十余处,系统介绍了日本传统庭园的发展、演变历史,对著名庭园的造园手法进行了精当的分析,对庭园的维护、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是难得的介绍日本庭园的经典、**之作。
、 本教材共由14章组成。第1章至第3章回顾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的类型构成、演变脉络和现状概况;第4章对国家公园规划体系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包括规划演变脉络、规划特征、规划层次与内容、规划程序与方法、与其他规划的协调等;第5章 资源评价 阐述国家公园价值构成、价值评价方法、以价值完整性保护为基础的国家公园范围划定等,是后面的目标体系、战略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第6章 目标与战略的确定 ;第7章分区规划是国家公园保护与利用统筹在空间上的综合体现;第8章至第13章是专题规划,包括环境教育、访客管理、社区协调、区域协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后,第14章是规划实施体制保障,阐述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为规划实施提供的多方面保障。
本教材针对园林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实训编写,共由7个模块55个任务构成,具体包括:园林植物繁殖、园林植物管理及起运包装、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园林植物应用、园林绿地方案设计、园林绿地工程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园林植物从繁殖、管理、养护到应用,园林绿地从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到施工组织管理等园林行业生产实践各个环节的核心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理论知识紧密围绕技能培养的需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内容组织与园林生产实践工作过程相适应;任务体系基于教师指导和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设计,将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及职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本书主要阐述了风景园林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构成要素,详细介绍了风景园林的创作思维和设计方法,其中着重论述了风景园林规划中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绿地、城市住宅环境、城市滨水和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内容和要点,并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程序。 本书可供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艺术、园林等相关学科专业进行教学和学习参考。
作为国际城市发展的前沿理论,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一种学科交叉、跨学科的思考和合作关系,它不光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也蕴涵着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思想是在经过了西方数百年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对传统城市中习以为常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入思考后,对此提出的挑战。在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也逐步面临西方社会所经历的种种问题,而在土地面积和人地关系方面却面临着比西方更为紧张和严峻的现实。因此,探索结合我国实际的景观都市主义的具体操作与应用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它将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
本书是基于《景观工程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重新编写而成,由于该书成稿于2008年,10多年来随着风景园林一级学科成立及行业工作范畴的变化,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理念不断更新、技术不断发展及材料推陈出新等,促使相关风景园林工程的规范与图集也在不断更新,原书中的部分内容也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亟需进行重编与更新。为此,本书在《景观工程设计》基础上增加了包括海绵城市、包括屋顶花园与立体绿化在内的绿化种植技术等内容,在保留原章节结构前提下修正与更新了图中大部分工程技术内容与插图。 风景园林工程是为了实现风景园林建成环境而在对各类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上,经由策划、规划、设计等规划设计手段以及建造等工程手段的技术流程,包含多项技术类型,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学科交叉多等特点。作为
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园林美学的学术著作。第二版更以生态美学作为主要线索进行更新、充实、改写。全书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周密,资料丰富,并做到图文结合。其内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价值与未来价值;中国古典园林美的历史行程;中国古典园林的真善美;园林美的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建构序列;园林美的精神性建构序列;园林品赏与审美文化心理等。本书可供广大园林艺术爱好者、园林旅游工作者和园林美学以及美学、艺术理论研究人员等学习参考。
长江三峡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地貌奇特,风光旖旎,自然与人文名胜驰名古今,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其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为了有效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和景观、旅游资源,促进库区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为编制《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景观规划》和库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重庆市规划局于2004年8月正式委托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承担了《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景观生态研究》项目,本书即是本项研究成果的总结。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项目组从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的时间里,组织了200余人次,分陆路和水路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调研和勘测,走访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22个区、县、市(包括江津、永川、开县、万州、涪陵、长寿、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和重庆市都市9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
欧洲城市广场既包含着古典理性的设计思想,同时又表达了古典美学的艺术创作。本书内容包括总论、罗马城市广场、佛罗伦萨城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巴黎城市广场、伦敦城市广场、莫斯科红场、彼得堡城市广场等。全书图文并茂,既有对欧洲城市广场设计理念的表述,又有数百幅精美的线描图及新绘用以展示与表达欧洲城市广场的多彩风姿。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学习参考,同时也是城市管理者、美术工作者、旅游爱好者及广大建筑院校师生的有益读物。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城市遗址公园的由来;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的历史沿革;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的发展历程;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的园林艺术特色等。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转译十五讲》作者田朝阳将多年发表的有关论文集文成册,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的现代转译。以结构模式、空间模式、界面模式、入画模式等各类模式图以及作品分析为主要内容,便于本科生、研究生和设计单位学习、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和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