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神经外科手术操作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每一章都包括了适应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理、并发症、专家点评等,对神经外科医生来讲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一步一步进行指导的重要参考书。
因多种原因,本书的出版延迟了4年,因此在1979年8月1日到1983年12月31日期间,又增加了355例病例。这部新增加的病例加入本书,正好与以前的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条件统一为手术医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0章就是这第二部分病例统计的补遗篇。 不论神经外科护理、麻醉方法是否有改进,单是手术医生本人在处理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上,后一组病例显示出手术结果的明显改善。关于手术经验,我个人认为,在开始手术的一二百例病人中,经验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结果也随之改善。但在200例病人的经验这后,娴熟的技术并不能再明显地减少死残率。此时更重要的是,手术的经验越多,对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则越好。 本卷的1-9章是1967年1012例动脉瘤的全面分析。章是总论,第2-5章是不同部位动脉瘤的手术结果,第6和第7章分别是巨大和多发性动脉瘤,第8章是非手术治
《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图谱》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杨军教授的耳显微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团队与意大利皮亚琴察耳神经侧颅底外科中(Grouppo Otologico,Piacenza,Italy)的M.桑纳(Mario Sanna)教授合作编写的一部集颞骨侧颅底解剖与临床手术案例为一体的侧颅底外科手术学著作。《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图谱》集中介绍了目前颞骨侧颅底外科最主要的手术径路及所需的手术技巧和专业知识,展示了近五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颞骨及侧颅底解剖及疾病诊治方面的工作。 《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图谱》共分17章,涵盖了从颞骨与侧颅底解剖训练相关的实验室准备、外科手术技术、应用解剖,到根据病变部位选择采用的颞骨外侧切除术、扩大迷路径路、耳囊径路、耳蜗径路、乙状窦后径路、颅中窝径
介入神经外科学也称介入神经放射学,属介入放射学范畴。本书篇系统介绍了与介入神经外科相关的脑、脊髓血管解剖,介入神经外科学所用导管、栓塞材料、造影设备、围手术期处理、麻醉、适应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介入神经外科学采用的各种血管内疗方法。第二篇是作者多年来进行的介入神经外科学的基础和实验研究。主要有血管内栓塞材料的研制,脑血管痉挛的诊治研究,球囊导管暂阻断动脉腔内血流的实验研究、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研究,实验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狭窄、动脉瘤模型建立、血流动力学及治疗研究。第三篇讲介入神经外科学的临床应用,系统介绍了此项新技术在脑、脊髓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本书是作者几十年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广泛吸收了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许多内容均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多年的实践经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本书对神经外科医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书中提到的观念和治疗方法,是目前国际神经外科比较通行的。本书参考一些国外文献,以首都医科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为基础,同时,还借鉴了一些医院神经外科的先进经验编写而成,内容力求体现微创神经外科学的理念和技术。编写上尽量作到实用,简而明。因此,作为患神经外科疾患的病家,本书也可供参考之用。
本书作者基于多年从事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多种脑血管病,包括颅脑肿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脑卒中和急性脑梗死、颈部和颅内动脉狭窄等的介入血管内治疗的基本理论、临床特点、技术操作和并发症处理原则。每个病种都附有典型病例的图片介绍。同时,作者对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神经介入放射的临床评定等也进行了详细表述。本书理论精辟,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全面反映了目前外先进的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介入医学专著。可供各级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介入医学科及相关科室的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部由从事颅底外科工作的多学科专家联合撰写完成的颅底外科学专著,它包括了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颔面外科、头颈外科等多个学科内容,是这些多学科专家多年从事颅底外科临床实践的总结。全书共25章,分为总论、常见颅底外科疾病、颅底外科手术入路、颅底外科技术四个部分,内容涵盖了从中国颅底外科的历史到颅底外科多学科机制的建立;从颅底外科新的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历史沿革,到颅底肿瘤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规范化的诊疗原则;从颅底外科跨学科领域的代表的个性化的论述,到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方法的变革和手术技能的提高,以及围术期的患者管理;从常见的颅底肿瘤(如脑膜瘤、脊索瘤、神经鞘瘤、骨源性肿瘤)的基本知识和诊疗标准,到按照解剖部位划分中线颅底、侧颅底和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