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病临床与康复研究所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编撰而成,其中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的评估量表或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的具体内容与方法,即老年人的一般医学评估、躯体功能评估、精神心理评估、社会评估、环境评估和生活质量的评估,其目的是为广大的老年医护工作者提供一种实施老年综合评估的工具,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活动量和运动强度会逐渐减少,目前大部分的老年人运动不足,没有养成规律运动习惯,导致体适能和身体功能逐渐下降。 老化是很复杂的过程,受到生活方式、疾病、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交互影响。近年来, 健康变老 或 有质量的长寿 是经常被提起的概念,而且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 有鉴于此,本书邀请平时关注老年人体适能和健身活动推广的体育运动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共同编写了本书。本书提供了改善老年人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适能、柔韧度、体重控制及平衡的运动处方,也包括许多慢性疾病的运动指导和处方,如代谢症候群、乳腺癌、退化性膝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老年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等症状或疾病。 希望能借助本书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老年人养成健康生活方
本书介绍脑卒中的概述、危险因素、预警、临床症状、检查与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等内容,其中康复内容包括瘫痪患者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康复训练、心理障碍的家庭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失语的家庭康复训练等,对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富有指导性。本书适合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参考。
该书简明扼要地概述了大脑各部分的功能、脑功能受损的可能原因,以及 重建 大脑的方法,分四部分论述了脑功能的恢复以及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预防计划。本书包含了100多个有趣的、引人入胜的大脑练习谜题,还提供了交互式问卷调查表,使读者能够评估大脑的健康状况。另外,由于大脑健康和饮食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饮食和营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还提供了大量有助于大脑的食物清单、食谱和菜单计划。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本《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国际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
《Brocklehurst 老年医学与老年学》是老年医学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73 年,由John Brocklehurst 主编,故此得名。本译著为第八版,是2017 年出版的版本。全书分为4 个部分:老年学、老年医学、问题导向的老年医学、医疗卫生健康系统和老年医学,共132 章。本书由国外资深老年医学专家倾力完成,全面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学的基本理论和进展。本书贯穿大量治疗手段和指南,某些特殊老年相关疾病的论述中包含了统计表格及工作流程图,其中更强调对衰弱的重视,各个章节均关注了不同领域与衰弱的联系和拓展,新增内容包括老年医学技术、急诊和院前医疗、HIV 和衰老,以及老年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远程医疗和环境构建。每章结尾处的“关键点”简明扼要地概括本章重点。
医患互动话题丛书是基于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理解,从患者关注的问题入手,讲解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李娜主编的《老年性痴呆》以问答的形式从老年性痴呆的基础知识、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阐述了患者关注的问题,并给予他们科学指导。在写作过程中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戴尔·E.布来得森博士在《终结阿尔茨海默病》中,向读者们展示了 首套预防与逆转老年痴呆个性化程序背后的革命性科学原理,现在他携 著作又强势归来!本书中既有布来得森博士的治疗实例,又有个性化程序的详细操作规程。细节满满并且通俗易懂,内容详实,能够满足各人所需,真正做到全生命周期下提升认知能力。 世人所讳之阿尔茨海默病,本质上是大脑在众多病理因素侵袭下,出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炎症,胰岛素抵抗,毒素,病原体感染以及营养素、激素、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布来得森博士在本书前半部分向我们详细列举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随后详细传授了个性化程序的操作规程。个性化程序以KetoFLEX12/3饮食原则为抓手,营造轻度酮症环境,并通过12小时以上的禁食,使大脑得以自我恢复。 同时布来得森博士详细剖析并介绍了恢复性睡眠
张奉春主编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风湿病学)(精)》主要包括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体征、相关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各种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改变、防治和预后,以及多种风湿病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随着老龄化加剧,全球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群总量不断增加,老年认知障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强社区早期识别、干预与管理,是防控老年认知障碍或失智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策略》共9章,第1、2章主要介绍了老年认知障碍相关课题的研究背景、材料与方法,第3~7章介绍了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的理论框架、现状问题及机制分析,第8、9章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老年认知障碍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策略》对提高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以衰老、老化、増龄性失能等对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着密不可分影响的老年医学概念为基础,老年医学专业住院/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为大纲,通过以62 例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综合征、危重症的实际病例为切入点,用系统整体的观点、综合评估的方法、从身心两方面、遵循个体化、多学科联合、连续等原则对诊治老年患者实例进行规范剖析。本书凸显老年医学非同其他学科理念的特殊性于病例分析的全过程之中,强化训练临床医生在老年患者诊治过程中科学逻辑思维的特殊全面路径及诊治的特别注意事项,提出防范漏诊、误诊、误治及顾此失彼事件发生的关键措施,从而提高各科医师对老年病例分析的特殊基础技能及处理老年疾病的全面能力与水平,更好地适应21 世纪社会老龄化高龄化的复杂高难度的特殊的医疗需求。本书创新性在于为老年
痴呆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老人生存质量的功能障碍。痴呆老人逐渐从既往社会资源的提供者转变为目前社会资源的消耗者,并很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老人的痴呆行为,或许会引发诸多既复杂又难于解决的社会问题。 但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许多人对痴呆的不了解或者刻意回避,因此使老人错失了很可获益的治疗时机。 提高全社会对痴呆的了解程度,将使老人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获益。即通过减轻症状、延缓进展,达到提高老人自身生存质量、降低照顾者照料难度、减轻家庭精神压力的目的。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果,则是老人有品质寿命的延长、医疗与照料费用的下降,以及家庭所付出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的降低。 黄葵、韩毅主编的《痴呆原来可以很快乐》描绘出相关于老年痴呆的近70个短小精悍的生活趣事。在讲述了每
老年疾病是在机体处于衰退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情况,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由于绝大多数老年人还存在合病病症,所以在临床上诊断标准较难确定。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老年疾病的临床特点、用药的特殊性、常见的症状、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常见诊断标准及常用实验室检查,供广大老年医学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及神经科合作编写的跨学科专著,反映了当前国际老年痴呆学的*进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IA)医学院阿尔茨海默病中心主任Jeffrey L Cummings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著名行为神经科学专家Alvaro Pascard-Leone教授鼓励和支持我们在中国推广这门临床交叉边缘学科,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我们希望本书出版能推动国内老年痴呆的行为神经精神病学研究的开展,终使患者受益。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对痴呆疾病患者的行为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病学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理解达成共识,以便更好地在临床上处理这些常见症状,减轻患者的病痛,通过改善患者行为功能障碍表现以提高患者家庭成员和关护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供神经精神病学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相关知识。因此,为了适应临床老年痴呆学的快速发展趋势
1世纪是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时期。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全国人口的8.87%。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 老年医学是医学里比较年轻的学科,从美国医生Nascher抢先发售提出老年病的概念(geriatrics)至今有近百年。我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我国就开始对衰老机制进行了研究;直到1978年,不但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等也应运而生。 然而,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我们的老年医学发展还相对滞后,仍停留在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纯疾病诊治的传统模式,尚缺乏现代老年医学整体观,老年科医务人员的专科训练也还不足,尚无专业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