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四圣心源》为清代名医家黄元御所著,系统详尽阐述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以脾胃为核心,阐发气化学说,主张阳虚时土湿木郁为致病根源,并对临床常见内外妇科疾病进行了分析,并创立相关治疗方剂。本书所阐发的理论对中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扬创新了脾胃学说与气化学说,为 火神派 理论之渊薮。本项目对该书以现代白话语言进行系统翻译,以便于现代读者理解学习。同时增加大量图表,以直观展示其理论思想;并用基于五行-六气理论而创立的方阵图以直观表达本书方剂的配伍,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本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 生命宇宙整体观 、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本次解读,一是针对市场上常见的几个版本进行讹误勘正,二是进行标点勘正,三是对篇目次序进行调整。本书对此书的解读,有词语解释,有提纲挈领的概括,有理法方药的说明,主要是给予理路上的引导。
脉诊,常被认为是中医的标志性技术,以其独特的 占其外,知其内 的特点用于临床疾病的诊疗辨证。通过脉诊可得知病之阴阳与病之根源,不仅可用于已病治疗的诊断,还可用于未病先知的预防、养生诊断。 全书共5章,不仅介绍了丰富的脉学理论知识及脉药辨证的要领,而且详细阐述了临证中脉诊和用药的辨证细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 五脏同调,六腑同治,平阴阳运五行 的特色治法。本书详细记录了民间老中医行医多年的指下真谛,弥补了历代脉书只讲理论的缺憾。 本书从临床实际经验出发,介绍了脉诊与辨治用药的新方法,并结合古今之变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治法,是一部新颖且实用的中医著作,适合广大中医师和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1 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是伤寒论的诸多传世版本之一,系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先生的家传秘本, 相传共有十三稿 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 。后张氏将该书传于桂林左修之(盛德)。左于同治三年,在岭南遇到其师张学正(即张绍祖),张自称为仲景的四十六世孙,传授左盛德仲景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光绪二十年(1894年)左盛德将此书传于同邑罗哲初并为该书作序,且冠以 桂林古本 名。 该书论述详尽,内容丰富,文辞畅达,说理真实,用之有效。既可补宋本文献之缺失,又能借以订正不少条文因错简讹脱所致之谬误。如通行本太阳篇下谓: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按脉证不合,其理难通。长沙古本作 表有热,里无寒,白虎汤主之。 此说似较为胜。而本书作 里有热,表无寒,白虎汤主之。 比长沙本就更进一层。再如虚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 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 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本书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由于作者是经验丰富的中医针灸临床家,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临床实用特征,其间不乏作者的精辟论述,对明以后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成为针灸临床的***之书,在当今仍不失为一部具有启发实用作用的临床针灸参考书。且有图表140余幅,十分方便读者理解、记忆。本次整理采取*精良的版本,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穴名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针灸专业人员的***之书,可供中医临床各科医生研读,也可供针灸爱好者学习之用。
《张庆军病脉证治实训笔记》是一本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中医病脉证治理论和实践的著作。本书是由知名中医学者张庆军病脉证治网络班亲授,张友新中医执业医师进行系统整理。内容涵盖了中医病脉证治的多个方面,包括各种常见病症的脉象特征、辨证要点以及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临床实践,深入剖析了各种病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书是为幸福中医文库系列丛书之一,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临床用药的心得体会、经验阐述、独家秘要。书中详解了作者运用中药的非常规功效和用法,重点介绍了专药专方,见解独特,非同一般,用法用量有理有据,临床效果斐然。本书所述之药物运用,均来自作者的临床实践与真实病案,不仅阐述了作者对单味药、药对、角药的独特认识和使用要点,还强调了剂量的增减对疗效的影响。本书内容原创,文字质朴,论述翔实,理法方药兼备且易学易用,实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研习中医的上佳读物。
贴敷疗法是传统中医外治方法的一种,数千年来一直应用于中医临床,具有使用方便、疗效突出等优点。 三伏贴 疗法作为贴敷疗法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贴敷疗法在外科、骨伤科、皮肤科、五官科、肛肠科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特色,而且对内科、妇科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本书图文并茂,收集整理了疗效确切的验方和秘方数百首,介绍了处方组成、制法和使用方法,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书适用于临床各科医师、药师和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尤其适用于基层和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选方疗疾。
庞大的中医理论体系,是不是让你无从学起;中药、方剂成千上百个,你是不是记了这个忘了那个;理论基础不扎实,疾病的诊断、治疗更是空中楼阁! 《中医入门七讲(图解版)》是一本有态度、有取舍的书:阴阳五行、藏象、望闻问切、辨证论治,高效培养中医思维;精心挑选临床常用中药,不求大全;内外妇儿,只选中医治疗效果好的;再加上中医特色 经络与艾灸,简、便、廉、效,养生祛病;以上内容,均用大量图表直观呈现,速学速记;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专。 初学中医,这一本就够!
本书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诊断教学和科研的专家历经几度春秋,潜心研究编纂而成。著作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种常见舌象特征及相关舌象做了系统介绍,并就其病理意义、治疗原则进行了论述。本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附有高清晰度彩色舌图。本书堪称学习中医舌诊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力作。
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 有是证用是方 ,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 本书可作为经方入门及提高之参考,分为 经方入门 病脉证治医案详解 医案医论 三部分。经方入门部分,从脉诊、腹诊、问诊带读者走入经方思维的世界;病脉证治医案详解部分,从理论到实践,帮读者从真实案例中掌握中医诊疗的根本与变化;医案医论部分,针对临床中常见、疑难的病症, 以及作者总结的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讲解。接地气地讲解经方,是初学者最需要的。作者用通俗但不失雅致、专业但不至深奥的语言,帮助中医大夫逐步提高临床功力。本书方法实用,医案贴近临床实际,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一是中医“内证”的领域。《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运气要诀》是由清代御医吴谦等人根据《黄帝内经 素问》的内容编纂而成,是关于中国传统运气学说的简明读本,具有易记易诵的特点。本书为《运气要诀》白话讲解版,拆解了深奥的医学、易理术语,打破了文言的阻碍,附以运气推算的图示,方便读者自行推算时查阅。
想学针灸,不知道怎样准确取穴,也不知道进针深度,什么症状用什么手法呢,万一取穴不准和进针深度控制的不好,产生危险怎么办...... 本书为你一一解惑: 快速取穴 穴位图,让你快速、准确地找到穴位;较难掌握的穴位和针刺补泻手法,扫二维码看视频,轻松掌握;经验丰富的针灸临床医生选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的疾病,针对性更强; 辨证分型 取穴,诊断更容易,治疗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同时对每个穴位的进针深度、施针手法和留针时间都一一进行了阐述,学习针灸更系统、全面。初学针灸,就选这一本!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吴焕淦推荐!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以山东青岛地区已故名老中医、青岛市中医院李德修为代表人物。本书除介绍三字经派手法的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穴位和基本手法外,书中还收录了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在近百年临床运用中治疗得效的30余种小儿常见疾病,每种疾病下详细叙述了辨证分型及对症治疗,配合高清图片和丰富的操作视频,使得读者对手法的学习和小儿疾病的治疗变得更加容易。
中医外治疗法,方法简易,实用有效,往往能起到 外治疗内疾,小方治大病 的神奇功效。相较于传统内治疗法,外治疗法操作更安全,效果也十分显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不吃药、不打针 的中医疗法。 本书先简述了中医外治法的基本情况,以及敷贴、药浴、热熨、芳香等十余种常用中医外治疗法的操作要点、适应证、禁忌证等,接着按内科、外科、男科、妇产科、儿科、皮肤及其他常见病症将一百个常见病种分类,病种涵盖感冒、高血压、便秘、失眠、痛经等,详细介绍各病症的外治方,内容丰富,方法简便,选择多样。既可满足男女老幼防病保健之需,又可作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