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材撰写的《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共三卷 ,另附“神方”一卷。上卷概述其对医学的主要观点 、见解及灸法3篇,保扶阳气是其学术思想的核心。 中下两卷论述各病证治,包括内、外、妇、儿科总计 约120种病证的治疗经验。其中,运用灸法治疗的病 证达80多种,占总数的2/3,并附以治验案例47则, “神方”则辑录其常用药方98首。现行本中附有清代 胡珏参论批注约百余条。配有光盘,光盘中有作者的 精彩讲演以及保扶阳气的真方。 《扁鹊心书图解(附光盘)》理论独到,观点鲜 明,特色突出,且有诸多验案为证,自成体系,不失 为一本风格独特的学术专著。窦氏理论上强调扶阳, 治疗上推崇灼艾丹附三法,包括附子,具有鲜明的火 神派风格,是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对于研讨火 神派学术而言,有其独特的价值。 本书适合中医临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刺激区运用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疗效独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本书重点突出,主要介绍了头针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具体运用。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针刀医学基础理论》第二版在编写思路上,除继承了版教材中之精华部分外,对针刀医学的哲学思想及其基础理论也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本教材以力学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作为主线,论述了人体的力学解剖结构——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力学病理构架——网眼理论;在具体内容编排上,增加了针刀解剖学基础及慢性内脏疾病病因病理学理论两个章节,修订了针刀的机械作用原理以及针刀的治疗原理,充实了在慢性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以及慢性内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力学因素所起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容,重新归纳和总结了针刀医学与经络理论的关系。
本书主体有三部分:穴位图、穴位定位、穴名索引。24张穴位图分部位设置;穴位定位分经论述;汉语拼音穴名索引标注图与定位文字所在页码。目录后创造性绘制穴位分部导航,使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一目了然。
你知道吗?大名鼎鼎的神探——一代名相狄仁杰也是针灸高手哦,曾在闹市中手起针落为奄奄一息的少年除去了鼻生的赘瘤。名医张子和被眼疾折磨,眼科医生姜仲云为他针刺放血冶疗,仅一次就使百日之苦一朝而解……神奇的针灸真是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本书为“奇针妙灸皆故事”之针刺卷《针方奇谭》,以故事的形式介绍针灸历史、针灸名医和针灸传奇。全书共五十章,将史籍、古代病案、杂记、占代小说和民间传蜕中有关针灸名医,或名医运用针灸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迹,以文学的手法稍加演绎,一方面讲述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了一些针灸理论、治疗手法或保健方法。
本文通过寻访金针传人,搜集相关资料,梳理出了黄石屏金针一脉的历史源流。全书分为六卷,每卷收录了金针传人的相关著作和生平事迹。其中,第一卷收录了黄石屏《针灸诠述》的全部内容,这是该书民国初版百年后再次问世。
承淡安(1899-1957),致力于针灸临床与教学30余年,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颇丰,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领域的带头人。他吸纳日本学者对于中医经络腧穴等的现代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中西医汇通实践工作。 承淡安编著的《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治疗4篇,将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手法、科学实验以及临证要点等,予以较详尽的分析和叙述,特别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尤以取穴方法细致详明,并附以插图,帮助初学者解决取穴认穴的困难。为便于中西医生学习针灸疗法,又于治疗篇所治疾病按照呼吸、循环、消化等予以分类,采用西医病名,后附中医病名予以对照。此书是承淡安针灸理论与临证经验的总结,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和针灸临床范式,对现代针灸教学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作为初学针灸者的教材,亦可作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也是最早最多地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本书是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赖梅生博士践行《黄帝内针》的临床案例与心得体会。其通过对运用“黄帝内针”诊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详尽分析,把诊治思路向读者娓娓道来、精细阐释,尤其对思考过程和细节进行辨析、展现,剖析了黄帝内针四总则等原则如何灵活运用在痛证、瘙痒、内科、妇科等病症的治疗中,有助于学人从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内针的知识体系。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黄帝内针践行录》第一版中的部分医案进行了修订。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刺血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刺血疗法的历史、作用机制与功用、治疗范围、经络与穴位、针具、针法、操作方法等。下篇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近200种常见病的治疗经验。本书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集家传五世针灸临床经验,具有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针灸处方专著。内容丰富,论治确切,临床实用,为针灸临床医生所难得的必修书。对于科研、教学乃至学科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常用处方是依据腧穴功能和配伍后的协同作用而创立的,同时结合病机和证型进行整体治疗、辨证取穴。 全书分总论、各论两大部分,共15篇,49个处方。总论6篇,即方论、针灸与方药、腧穴功能与配伍后的协同作用、家传补泻法的演变及临床应用、处方主治范围的一般规律、医话等。各论9篇,即补益类、温阳类、清热类、理气血类、祛风类、祛痰类、安神类、调胃肠类、其他类等。每个处方为一单元,下设有方治渊源、腧穴组成、操作方法、功能效用、主治范围、方证简解、所治病证、临床应用、病案举例、方效相较、注意事项及其他等 12部分。其中方证简解
本书主要介绍了针灸学基础理论、针灸方法和针灸临床治疗常见病,从针灸的注意要点、治疗原则讲起,着重介绍了408个针灸穴位的命名、主治、取穴方法、局部解剖等内容,并对内科、五官科、妇科、男科病证按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且配有针灸演示视频,实用易学,帮助针灸初学者零基础学针灸。
《150个 穴位巧用图册》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 穴位治疗常见病的巧用图册,图文并茂,采用彩色印制,书中特效穴位均配有穴位图,作者所介绍的方法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容易掌握,方便读者学习及按图操作。书稿内容丰富,涉及五脏保养、四季养生保健、气血阴阳调整、女性美容美颜、儿童保健以及常见病治疗的相关 穴,读者可以轻松选取穴位并按照相关疗法内容操作以防治、缓解疾病,该书内容适合于广大中医爱好者及疾病患者使用,是一本介绍和普及 穴位实际应用的中医学知识读本。
滞动针疗法,是应用新型滞针,对病灶局部或相应腧穴进行滞针操作与动态施针,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法不仅对软组织损伤、各种颈肩腰腿痛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治疗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本书系统介绍了滞动针的特点、作用机理、操作方法等,并且还详细介绍了颈部症候群、腰部病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的治疗方法。适合针灸科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