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率》之方,因其配伍,用药精深,疗效卓著,故称其方为经方。经方之所以能屡屡应期除疾,就在于组方用药能识药用真情,此又非浅闻寡见所能及。本书以仲景组方用药为基本点,深入而详尽地剖析中药用特长,分析药用不离方,以方治病为根据,就方而析药用,发掘并阐述药用功效,使仲景用药真谛能为众人所习用。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版由于一病一方,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深受广大读者厚爱而多次重印,本次再版,对原稿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补了许多新内容。书中内容涉及各类疾病,仍保持每病一方,每方下设加减化裁和外治法两栏,均保留了版的特色,而内容又更加丰富,更加切合临床实际。? 《中医专病专效方(第2版)》是临床中医师及普通百姓家庭保健的良师益友。
为了使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药方得以流传和发展,他们精选出一部分临床疗效好,治疗方法简便的药方,汇编成册,奉献给读者。期望这些千百年流传的古方偏方走入每个家庭,让华夏中医这一民间奇葩,为广大人民展现出他的独特风采,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60年来,在作者的辛勤耕耘以及与出版者和读者的紧密联系,并在“准(确)、新(颖)、实(用),全(面)”这一编写方针的指导下,《新编药物学(7版)》得以不断地发展提高和修订再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新编药物学(7版)》曾多次荣获全国图书奖,并于2009年被列为“新中国60年影响力的600《新编药物学(7版)》”(《新编药物学(7版)》为其中科技类23种图书之一)。这些殊荣,充分说明了《新编药物学(7版)》60年来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同时也为7版的编写修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版内容的编写修订是根据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精神和国家食品药晶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要求,为紧跟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不断满足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的
编者在第3版的为基础上,参考近5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外性医学书籍与期刊中有关静脉注射剂配伍应用成果,分12章介绍了静脉注射常用432种药品的通用名称、药品浓度或含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配伍检索。同时附录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妊娠期妇女用药安全性分级类别表、妇女哺乳期慎用药物参考表、输液时易被聚氯乙烯输液器具明显吸附的药品、肝肾功能不全和低下时药物的t1/2和剂量的调整、常用药物相互作用表、药物经验治疗选用药物参考、2011年兴奋剂目录公告。《432种静脉注射剂配伍指南》简洁明了,是医、药、护安全合理用药检索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药物新用和联用已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近十余年的外文献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药比较药理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西药物新用联用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概述中介绍药物新用的原则和方法,药物新用与新药开发,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联用及其相互作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及合理用药等。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中西药物800余种,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药理及功效,新用的方法和疗效,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等,并附有参考文献,药名对照和病症用药索引,本书为安全合理地开展中西药物新用和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全面系统、资料新颖、实用性较强,可以在临床诊疗、医药保健品开发、卫生保健以及家庭用药中发挥良好作用。本书可以作为各级医
《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常用中药指南》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理论为基础,着重介绍药物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辨证运用,作者对该味中药使用的临床心得以及部分中医专家运用该药的经验。总之,本书集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应用于一体,力求系统反映目前心脑血管病临床中药的研究水平,以适应心脑血管病医学发展的要求。本书可供心脑血管病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以及实习医师参考使用,亦可供心脑血管病患者及患者家属阅读。
《古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集萃》是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总论总论部分,主要从概念、古今剂量折算、历史沿革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有关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一些理论问题。下篇是各论部分,共介绍190种常用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情况,其中对66种中药作重点介绍,还着重介绍其古今与超大剂量应用和研究相关的内容。
《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项目“中草药与民族药标本的收集、整理和保存”(该项目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收集的药材标本为依据,按照“文-图-标本”三位一体、互为印证的思路,进行文字描述和照片拍摄而成。《中草药与民族药药材图谱》共收载中草药和民族药910种,每一种都论述了其来源、主产地、性状特征、品质和性味功效、附注、鉴定人和编号等。
中医防治疾病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就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选方和加减化裁。有关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是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然而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更仆难数的有效验方;如果方剂组成的药味较多,欲研究其配伍规律及临证主治等有关问题,颇有无从措手之叹,考历代名医临证处方,都十分注意精选药味,以发挥其的治疗效应。 对广大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来说,借助于《中医病证小方辞典》不但可以研讨中医小方的配伍规律及其临床主治范畴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可据中医病证选方用药,以有益于临证拓展思路。这就是本书一反通常方剂辞典按照笔画多少次编次的惯例而采取以病证分类编纂的缘由。
《风湿病临床药理学》从风湿病学的角度,对常用的治疗药物从基础到临床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介绍了治疗风湿病的药物,从药物作用、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副作用等方面均作了精辟的描述。全书共分为八章,既介绍了细胞毒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磺胺药等治疗风湿病的常用药物,同时又介绍了新型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在风湿病治疗中的新进展。另外,还对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风湿病临床药理学》还附有典型病例介绍,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使得《风湿病临床药理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风湿病临床药理学》可供风湿科、老年科、骨科、妇产科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四言歌诀的形式,介绍了四百种常用中药。该书言简意赅,押韵和谐,便于诵记,是一本学习中药知识的启蒙书。但是歌体文字比较简奥,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中药知识,为一些初学者全面理解中药知识带来了困难。近年来,虽有中医药学者,曾对此书进行白话解,但是在内容方面仍然比较简单。故本书作者不仅对《药性歌括四百味》的原文进行注解;尤可称道的是,本书根据当今中药运用的情况,从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以及用量用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释,使初学者既可牢牢熟背歌诀,又可深刻理解难点,还可全面掌握中药知识。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培养中医药后继人才及为已在岗位的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参考书籍。
药物活性筛选是新药研发的基础性工作,《现代药物活性筛选》主要按照药物活性筛选体系构成的思路,较系统地介绍了样品库建设、靶点(库)建设和筛选方法。《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融汇了编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根据药物作用的原理对药物活性筛选工作从操作层面进行了梳理,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对分子层面的药物活性筛选方法进行阐述,并用编者亲自经历的案例进行说明;编者对细胞层面的活性筛选也有独到的说明。此外,《现代药物活性筛选》还归纳了新药发现的历史,收集了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新药发现故事,以增强《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现代药物活性筛选》结构清晰,适合拟从事药物活性筛选工作的初学者作为教材阅读,也可供有学习和工作经历的相关人员参考。
动物药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很广泛。蛤蚧作为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名在汉代就有记载,其应用于临床,可上溯至宋代。 蛤蚧药源紧张,市场上混淆品较多,《蛤蚧》通过介绍蛤蚧的历史溯源、生物学特性、鉴别要点及易混淆品的特点从提供蛤蚧的选购依据。 《蛤蚧》详细介绍蛤蚧的药用加工、现代药理研究常用制剂、临床应用评价、药膳食疗等内容,分章节加以论述,以求内容翔实,对盲目服中药、乱进补的做法,给予一个清楚认识和正确方法。 古方今选一节开阔了现代蛤蚧药用的适应范围。书中还收录了蛤蚧为主要药物的中成药,记录其药物组成、功效及适应证,为中成药的合理选用提供方便。
《妇人大全良方》共24卷,分为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及产后8门,每门分列若干病证,以病分论,分述病因、证论、方药,并附部分医案。 该书内容实用,汇集了《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40余种有关医籍中的妇产科医学理论与临证经验,并结合陈氏家传秘方及其临证经验,使本书成为一部全面、系统论述中医妇产科学的专着。 本次整理,以元勤有书堂陈自明原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是中医妇科医生之书。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正在改变全世界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监护实践(原著第3版)》将帮助你理解这项服务。本书解释了如何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愿景,即如何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与正在演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为一体。 无论你是学生、执业药师、护士、医生,还是医疗卫生行政人员,本书将为你提供循序渐进实施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的必要策略,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执业环境中开展和支持这项服务。
《药物研发基本原理》从药物发现的进程开始,为读者呈现了新药发现的经典靶点、体外筛选系统、药物化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新药研究基本方法和原理,药物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过程及理论,制药企业组织机构、发展趋势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并介绍了一些新药研发的成功案例。同时,《药物研发基本原理》描述了高通量筛选、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分子建模、药物分析、转化医学等对于药物发现及上市流程中至关重要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这是一本深蕴人文关怀的药物发展史,帮助你理性看待疾病,多一点思考,少一分恐惧。 本书从一位一线科学家的专业视角出发,讲述了十余种对人类健康产生深刻影响的新药的故事。从广为人知的降压药,到如今备受热议的宫颈癌疫苗,从价格一度令人瞠目结舌的乙肝疫苗,到有望对抗多种癌症的抗癌药物,新药研发的历史也是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本书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逻辑,再现了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黑天鹅”与“灰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