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形态学(创新教材)》既尊重传统中医学的认知结果,又合理地借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精气血津液7类中医学表达人体功能的结构归属于五藏,将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归纳为运化、散精、统血、主肌肉、主气、卫外、主水、生育、全形、气化、藏精、疏泄、藏血、藏神和主血脉15种功能。借用解剖学等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以15种功能为线索,明确了五藏功能的固定结构,并从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两个角度论证五藏功能固定结构的内在规律。进而讨论了五藏功能实现的流变结构,即精气血津液的生物学基础;五藏15种功能的神经体液调控结构、五藏功能节律的关系结构,以及五藏15种功能的体表敏感区。
《中国秘方全书》(精装)共搜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的秘方3000多条,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每个秘方都有配方、制法、用途,以及医理、药理和疗效的说明。其中许多秘方,材料易得,配制简单,疗效显著。
《国药绝用:黄芪》为国药绝用丛书之一,经典国药,家庭常备,药食同源,治病养生。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的药用动植物,主要是珍稀、濒危物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中药中使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和原理。内容涵盖了生物类群、资源现状、保护与利用,物种的DNA分子标记、组织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HTS)、遗传与变异等,力求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全书共有182幅彩照,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共分三篇十章。篇总论,共八章,分别是绪论、中药资源类群、中药资源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分区、中药资源的鉴定、中药资源的质量、中药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濒危名贵中药选论,共两章,分述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第三篇附录,包括政策与法规,以及参考文献、植物拉丁学名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心中有素》介绍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维生素A可中毒、缺钙时如何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维生素E能防治百病吗?等内容,告诉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等怎样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安全用药你我他》科普系列丛书共10本。丛书所列10类药物,有的属非处方药、有的则属非处方药,但都是临床最常用药品。作者力图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将这些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用药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向读者逐一系统介绍。读者通过企业余休闲时间的消遣阅读,得到用药理念的升华,增强我们的医药知识,这不仅有利增强自我药疗意识,使我们和家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OTC药物治疗,而且当我们或家人患有较严重疾病,需求医问药时,我们从平素阅读中汲取的医药知识,会帮助我们顺利地与医师沟通
《中药饮片与方剂编码规则及其应用(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系列标准与规范第2册)(2011版)》主要内容包括《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部分》(1298个中药饮片编码)、《中药饮片与中药方剂编码规则 第2部分》(703个中药方剂编码)等两项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和《中药饮片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等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及其编制说明。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介绍了300多个家庭常用药茶方剂。每个药茶方剂均包括来源、原料、制作、用法、功效和注释等知识,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可供广大老朋友阅读,也可供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医学是基于经验的实践科学,由于多种原因药品说明书有时滞后于医学的实践与发展,医生在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常会超前地使用一些药品说明书上尚未明示有适应证的药物去治疗某些常见病、疑难病,因此超说明书用药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徐峰主编的《常见病的非常规药物治疗——超说明书用药(第3版)》在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理论与实践进行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对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合,力图反映常见病的超说明书用药研究领域崭新的学术成果。全书以药名为脉络,先介绍药物的适应证,然后再详细叙述本药在不同疾病中的非常规药物治疗的用法用量、疗效和机制等。 本书适于广大临床医生及社会相关人员阅读使用。
《实用药物手册(第5版)》共收载药品近1600种,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添了研制、投产或已经鉴定即将投产的新药和制剂以及部分进口药品500余种,删除了已淘汰的药品360余种。本书仍保留通篇采用表格形式的特色,药名规范,剂量、用法准确、全面,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详实,突出特点是编排巧妙、栏目清楚、查阅便利、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广大医药工作者之工具书,亦可作为家庭用药之参考读物。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版)》按中医的临床疗效将中草药分为17类。精选了常用中草药125种。记载内容包括别名、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原植物、性状特征、饮片特征、质量标志、化学成分、性味功能、用法用量、常用验方。每味中草药均附有植物形态、药材形态、饮片形态3张图片;常用验方主要是从古代和现代医药经典文献中挑选的经验方,具体应用时可随证加减,有毒药物及大剂量药方的应用应遵医嘱;每味中草药彩色照片均经专家鉴定,精心挑选,以保照片的清晰度和科学性。
《中医基础课程考试辅导:中药学分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领域专家的专家队伍,严格参照高等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经过严格的课程精选,《中药学分册:中医基础课程考试辅导》选取了中医教材中的几门主干课程 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中的中药学,在编排体例上也是选取知识性、技巧性都很强的题型,并且还为各道题目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解释和资料,以期对学生起到借鉴与引导的作用。
当水浒遇上中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梁山泊威名犹在,英雄谱该如何书写? 讨喜的画风,专业的内容——《中药水浒》带你走进中药的水浒世界。 吴少祯主编的《中药水浒(漫画中药一百单八将)》是一本有关中药的科普漫画书,借用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有名人物,将中药材的功效、主治、方剂、等进行了一一介绍。内容精炼,便于理解记忆,很好适合中医药爱好者阅读。
《实用药物手册(第5版)》共收载药品近1600种,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添了研制、投产或已经鉴定即将投产的新药和制剂以及部分进口药品500余种,删除了已淘汰的药品360余种。本书仍保留通篇采用表格形式的特色,药名规范,剂量、用法准确、全面,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和注意点详实,突出特点是编排巧妙、栏目清楚、查阅便利、一目了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是广大医药工作者之工具书,亦可作为家庭用药之参考读物。
《临床药物速查手册(第2版)》为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医师处方时的本院药品速查手册。内容以日常处方所需的药品基本信息为主,而详细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内容则省略,注意事项亦仅列出最重要者。《临床药物速查手册(第2版)》仅供医生参考,不作法典使用。 各药品商品名项下从左至右为厂家名简写、剂型(医保类别)、规格和价格。 由于药品同类品种繁多,《临床药物速查手册(第2版)》亦列出商品名和相应的厂家名供医生参考。为节省篇幅,厂家名仅为简写,如需全名,可查阅相关产品说明书等资料。 为方便医保病人处方,《临床药物速查手册(第2版)》列出药品所属甲、乙类医保药物类别及药品价格。由于药品价格时有调整,故其仅供医师处方时参考,切不可作为购药的价格依据。 药品规格含义。固体制剂:每片(粒)的药品含量X包装数量
《四物汤》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论研究部分介绍了四物汤的来源、组成、功效主治、衍生方等;中篇临床研究部分介绍了四物汤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下篇实验研究部分系统总结了四物汤在制剂与药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四物汤》内容丰富,侧重于临床,适合于广大中医、中药专业临床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家庭保健报》面向所有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家庭,是一份科普性卫生保健报刊,1986年创刊,发行覆盖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地区,拥有数十万读者。家庭保健报20多年来,无论是办报质量,还是读者数量,都居卫生保健类报刊前列。曾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卫生报纸”和“全国百家优秀报刊”荣誉,稿件数百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摘播。拥有《验方集锦》、《健康热线》、《家庭医生》、《关注老年病》等有较高知名度的版面和栏目,深受读者喜爱。
《云南名特药材种植技术丛书:滇重楼》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大量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附子作为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分布情况、发展情况;分类及形态特征,包括植物形态、药材性状;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生长发育习性,对土壤及养分、气候的要求;还写了栽培管理和后期加工,包括选地、整地、选种与贮存、播种、田间管理,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贮藏。
本书为《色谱技术丛书》中的一册,着重介绍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全书共6章,前二章综合介绍药品质量的分析现状与进展及色谱基础知识。以后逐章论述色谱技术在中药、化学药、抗生素和生化药品中的应用,内容涉及药品前处理技术、手性药物拆分、体内药物分析以及联机技术等。本书内容新颖,并列举了药物质控及相关科研中的许多实例。 本书适合于从事色谱技术研究人员和药物分析人员参考,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
60年来,在作者的辛勤耕耘以及与出版者和读者的紧密联系,并在“准(确)、新(颖)、实(用),全(面)”这一编写方针的指导下,《新编药物学(7版)》得以不断地发展提高和修订再版,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新编药物学(7版)》曾多次荣获全国图书奖,并于2009年被列为“新中国60年影响力的600《新编药物学(7版)》”(《新编药物学(7版)》为其中科技类23种图书之一)。这些殊荣,充分说明了《新编药物学(7版)》60年来已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和好评。同时也为7版的编写修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7版内容的编写修订是根据我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精神和国家食品药晶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要求,为紧跟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不断满足临床医师和药学工作者的
《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紧密结合临床验案,重点介绍了单氏娴熟的辨证思路和尤为擅长的脾胃病治疗经验,亦阐发了一些内科杂病及妇科、老年科疾病的证治心得,系统总结了其在方剂和中药运用方面的独到经验。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临床指导性强,足资年轻中医师和中医同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