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近代名医之秘、验方1400余首,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性等临床各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祖传秘方或名医验方,疗效确实可靠,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性。其编写以临床分科为纲,以病症统方,每方按药物组成、制剂用法、适应病证、病案举隅、资料来源、评按分条缕析。广而不杂、井然有序。 本书既可作广大医药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也可作广大家庭自诊自疗及保健的参考书。
为了继承和发掘中国医药学遗产,使中草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委托,本着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药物易找的原则,选择了民间常用而且疗效较好的中草药,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并参考 腾文献资料,编著成这本《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收载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临床常用中草药100种。每种按名称(别名)、来源、形态、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能、用量、禁忌、验方和附注等项编写。全书还收载疗效较好的验方433条,分别见于每种中草药验方项内。目录的编排按笔画多少为顺序。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中草药原色图谱》适合基层医生和中草药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从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研究和资源开发者参考。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2)》以实用为宗旨,故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兼收并蓄,并取图文对照形式编排。全书共收载中草药720余种,彩图730余幅,分三册出版。册收录207种,以华南地区常用中药为主,其中相当部分为该地区习惯用药,故有一定的地区特色。第二册收录230种,全为植物药,主要是我国南部、东部和中部疗效较确切的民间草药和部分中药,故该册对热心研究民间草药的人士特别有用。第三册收录280种,其中动物药约80种,矿物药约40种,并于植物药中选收我国产名贵中药近20种以及部分进中药材。这些内容在通常所见普及性中草药书藉中尚不多见,故可补其不足。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国外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运作模式和国内外发展动态,同时介绍了配置中心的流程管理、化学治疗药物、静脉营养药物的配置、静脉药物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等内容。鉴于目前在国内尚无有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方面的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对已经建立和即将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院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大的参考价值。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共收载常用中草药1375种。依笔画顺序排列,每味药均简要介绍其来源、产地,并按[异名][性昧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项内容进行详细记述[异名]部分,包括原名、别名、俗名、地方名、炮制前后的处方用名:[功效应用]部分,先以中医、中药传统理论及中医辨证用药特点,阐明各个药物的主要功效和适用范围,再以现代病名概括西医的主要应用规律,为了便于读者临床时参考应用,在传统应用部分,还附以常见的临床配伍规律及方名;[现代研究]部分,除说明其主要成分外,还介绍了与临床关系比较密切的药理学研究成果 《临床中药辞典(第2版)》适合干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中医药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广大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介绍了中药解读,包括石膏解、人参解、夕阳参解、黄耆解、山萸肉解、白术解、赭石解、山药解、地黄解、甘草解、朱砂解等中药。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对学相关基础知识作了简明、系统的介绍,包括的命名与分类、剂型与制备、质量控制等。各论着重介绍现代临床各科常用、疗效确切的,其中正方159首,附方228首。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汇集了的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学的精要。 本书适合于中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高职高专学生,临床医生和中药专业自考生,中药行业各类进修生学习使用。也供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之用。
《药事管理学(供药学专业用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专科规划教材)》(作者刘兰茹)紧跟国家药事法律法规的*发展,力求反映药事管理方面的新体制、新法规、新进展、新知识。并尽可能结合医药实践进行编写,文字语言通俗易懂,重点突出,各章附有问题与思考、案例分析、相关链接、复习题,便于学生自学。本书可作为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临床药学、医药贸易、医药信息管理、卫生管理等药学类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物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院药学部门专业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以及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还可供药学函授、自学考试及其他形式的成人教育学生使用。
《中医药在世界:建国60年中医药走向世界之路》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中医药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这一进程,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到政府间的过程,其中,各国针灸及中医药团体、国际针灸及中医药团体、各国政府相关部门及世界卫生组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中医药及针灸在医疗方面逐步进入越来越多国家的医疗保险主渠道,在教育方面逐步进入各国的正规高等院校,在科研方面各国的投入和资助逐步增多,标准及规范化管理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相关的立法在一些国家已经颁布,一些国家也正在制定相关的法规。
《疑难杂症效验秘方系列:痛风效验秘方》精选痛风验方近千首,既有内服方,又有外治方;既有古今中医名家经验方,又有民间效验方。每首验方适应证明确,针对性强,疗效确切,患者可对症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处方。全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家庭求医问药的参考书。
《药物过量与中毒手册》可用作简易参考书和教学工具书,提供给关注中毒或潜在药物中毒和化学品中毒患者的学生、住院医师、学者等使用。本书第l章回顾了诊断的一般方法、中毒的鉴别诊断和对药物过量及中毒患者的评价及治疗基础原则。随后的章节重点在某种特定的药物,药物的药理学分类和中毒综合征。章节的编排使读者便于获取有用信息,以作出临床诊断。本书包括经典文献的引用注释、当今主流的参考资料还有关于病理生理学、诊断以及治疗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在适当之处以图表形式表述。 尽管《药物过量与中毒手册》试图作为独立的版本,但它仍然与Irwin和Rippe的第5版《重症监护医学》相关。本书可以用作大部头教科书的引言、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从Irwin和Rippe的《重症监护医学》节选的章节,经编辑、重组、精简,其大致框架重新编入本书。
《中医临证与方药应用心得》紧密结合临床验案,重点介绍了单氏娴熟的辨证思路和尤为擅长的脾胃病治疗经验,亦阐发了一些内科杂病及妇科、老年科疾病的证治心得,系统总结了其在方剂和中药运用方面的独到经验。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临床指导性强,足资年轻中医师和中医同道参考。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对学相关基础知识作了简明、系统的介绍,包括的命名与分类、剂型与制备、质量控制等。各论着重介绍现代临床各科常用、疗效确切的,其中正方159首,附方228首。本书强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之间的联系,汇集了的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在系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学的精要。 本书适合于中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高职高专学生,临床医生和中药专业自考生,中药行业各类进修生学习使用。也供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开发、生产的相关人员,以及对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之用。
《疡科心得集》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曾师从范圣学、杜云门,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 《疡科心集刘娟子鬼遗方》共三卷,成书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是高氏外科l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了“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还创立了新的外科编写体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使各证治法昭然若揭;并于书末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外科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本书初刻本为底本,以尽心斋本、日升山房本和文瑞楼本为对校本,以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结合本校和理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人们往往“谈癌色变”。防癌抗癌其实就在日常生活和广泛的医疗实践中,中医药抗癌治癌的神奇确切疗效,已受到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和推崇。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六部分介绍了抗癌中药,每味中药都详细介绍了来源、性味、功效、用法用量、治癌效验、特别提示,尤其是在治癌效验中还特别提出效果好的方子。在此特别提醒癌症病人不妨采用中医药疗法,或许能使您起死回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验药物学》一书共分9卷。全书收载药物373种,分发敞、涌吐、清凉、和解、开透、通利、攻泻、沮热、消化9剂。每剂之下又分若干小类,如发散剂分温散风寒、凉散风热、燥散风湿、解散风毒、升散郁火5类;和解剂又分和解表里、和解三焦2类;攻泻剂又分攻气泻水、攻血泻瘀、攻食泻火、攻秘泻虫4类。每药简述其属性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并引录文献,结合临床心得,说明药物的实际应用。本书1924年刊印,1936年台湾汉医药研究室铅印本改题为《实验汉药学》现存1924年浙江中医专门学校铅印本。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附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为进一步学好方剂学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为方便学习者查阅临床方剂,《中医方药临床臻萃》还以图表的形式附有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证的辨证分型、治疗法则、常用处方等,既简明扼要,又一目了然,诚为学习中医方剂之识记宝典。 《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不仅是高等中医药院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全科医生、西学中、成人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中医药爱好者的参考用书,还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职称晋升考试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