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创新方法丛书: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流程与工具》以产生项目创新设计方案的过程为主线,通过项目的来源、描述及分析,提出大量的创意,然后对创意进行筛选,最终形成创新设计方案,其间介绍了因果分析、资源分析、九屏幕法、功能分析、三轴分析、物场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项目分析工具。通过这样的一条主线,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加深了TRIZ创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的层次,延伸了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的学习内容。
当今世界,人类通过技术及其进步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改造着世界和自身。然而,现代技术不是听凭人使用的简单工具,而是揭示存在、构造现实的人类技术生存方式。现代技术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物质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心理的危机和挑战。 本书通过对技术价值的分析,提出了整合现代技术人文价值冲突的生态文化模式及实践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者认为,现代技术既是解放的力量也是统治的力量,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必须将现代技术规范在人性化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现代化道路。 本书可供科技哲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教师和学生阅读,也适合对科学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书共8讲,以CiteSpace所提供的功能模块为主线,在前3讲中对CiteSpace的基本情况从使用、下载、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从第4讲开始按照其提供的网络类型进行归类和按讲介绍。
本书是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 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
不确定度和统计分析是两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本书讨论实验室认可中的不确定度和统计分析,首先介绍/IEC 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接着阐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实施及发展,并介绍 5725和 13528规定的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稳健统计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方法,内容丰富实用。 本书可供认可、认证、标准、计量、检验、检疫、科研、生产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使用。
作者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这也是20年前作者的处女作,是他的写作生涯迈出的跌跌跌撞撞的步。我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我觉得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两种最的产品。它们全然是人造的两个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前者仅用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后者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美的世界。文明的进步,就是日益远离自然
本系列书籍初步探索“临床医生科学研究能力均等化”的对策与方法,以期为我国今后临床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规范化培养,奠定的基础。 本系列书籍分为逻辑、方法、工具三册,试图将“科学研究”还原本质,化繁为简,使“科学研究”的定义与操作定义变得清晰、具体、可操作、易实践,以便于刚踏入科研的临床工作者能更好地认识和“科学研究”这件法宝与工具。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第二版)》以临床实践者,尤其是全科医生为读者对象,从“在临床实践中开展科学研究”的视角,① 剖析论证科学研究的本质与逻辑,以回答科学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如何将临床中的复合现象与问题逐步还原至本质的要素,进一步分析排列,确定系列有序的研究问题,在此过程中,提出两个核心论点:科学研究源于工作—高于工作—回归工作;
本书集中反映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至2008年的各项工作,总结了相关经验,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2006~2008年我国科学素质工作的概况。
本书从1976年出版以来,全面改写两次共出三版,先后被译成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中文、法文、日文、印度尼西亚文、葡萄牙文、丹麦文、希腊文、瑞典文、韩文、爱沙尼亚文等14种外文出版。1997年,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专门为此书出版20周年召开了国际学术研讨会。
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书共8讲,以CiteSpace所提供的功能模块为主线,在前3讲中对CiteSpace的基本情况从使用、下载、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从第4讲开始按照其提供的网络类型进行归类和按讲介绍。
本书以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科学严谨的编年体例,全面详细介绍了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情况,揭开了蒙在大奖得主们身上的神秘面纱,展示了一幅幅化学世界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科学画卷。 书中不丰富多彩的物理学知识,更有那些化学家们背后的有趣故事,从中,读者既可以充分了解这个领域不凡的发展历程,领略科学进步的永无止境的魅力,又能够激励大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一点,将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借助这本书,对于正在学校学习相关课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该书分16个章节,对标准化工程问题作了系统的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标准化发展简史、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标准化的数系、标准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21世纪标准化的重要领域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生物学家饶毅教授近十年来发表的科学文化作品的精选集,分四个部分内容、收约50篇文章。“撩拨神经的基因”是一组科普文章,以基因、神经和行为科学为主;“令人尊敬的学者”是对一些科学家的介绍和纪念文章;“享受科学的氛围”是作者针对科研环境和现状,有感而发的建设性意见和评论;“教育实践的理念”,则是作者对中国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述和感想。 后两部分为本书的重点内容,其中许多文章都是针对中国科学界、教育界不良现象,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有感而发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相当一些文章发表后都在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影响一时,有的文章在欧美都曾引起重大反响。 作者常在诺贝尔奖颁奖前一两天写科普文章,介绍他认为值得获奖的研究和学者,命中率之高令人惊叹。比如2002年颁奖前写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