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Space是一款着眼于分析科学分析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数据和信息可视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本书共8讲,以CiteSpace所提供的功能模块为主线,在前3讲中对CiteSpace的基本情况从使用、下载、功能等方面进行概述,从第4讲开始按照其提供的网络类型进行归类和按讲介绍。
《科学素养的导航图》是“2061计划”的科学教育改革工具,它以图表的形式描绘了《科学素养的基准》一书中所建立的学习目标之间的关联。《科学素养的导航图》通过一系列概念进展图展示了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时理解力的发展,导航图还展示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不同主题应该掌握的概念和技能,这些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 《科学素养的导航图》是“2061计划”重点出版物之一。“2061计划”系列出版物是一套完整的科学教育改革工具。《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出版于1989年,它全面描述了成年人在科学、数学和技术素养上应该掌握的概念和必要的技能。《科学素养的基准》将学生分成四个年龄段,并描述了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分步骤达到科学素养的要求。《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的基准》对概念和技能的描述有一
本书以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为主题,以20国集团为目标研究对象,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竞争力的研究体系与分析体系;从科技创新值链的角度,探索研究了面向科研机构国际科技竞争力的要素构成及其测度指标体系;利用采集和数据挖掘的手可靠的信息(如高被引论文、发明专利、获国际科技奖项、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各技术领域和各级技术委员会的任职、在20个领域的科学期刊的任职,主要国家软科技竞争力等),多角度比较分析了目标国家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包括:目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对国际竞争力的贡献;科学论文产出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能力;科技能力软竞争力等,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报告》包含的图表近260张。 本书适用于各层决策部门、国
本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书中提出的有关科学的性质和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增长的独创性论点,对科学哲学、认识论、逻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史、自然科学、医学、设计理论、社会科学均有影响。一些著名科学家都认为他的方法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科学发现的逻辑》集中地显现出,波珀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分界问题的主张受到了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影响。波珀认为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问题,如本体论问题、形而上学问题、数学和逻辑上的重言式命题、宗教、神学和占星术都属于非科学。
本书揭示了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传统科学观与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科学观之间的对立,立足于当代科学前沿,论述了语境论科学观、智慧科学观和实践科学观;探讨了科学划界、科学的存在形态、科学争论的产生与结束机制,以及从哲学、实验操作过程、系统科学、认识论等角度理解科学的问题;剖析了转型中的科学哲学在重新理解科学对象、科学理论、科学实在、经验事实及当代科学实验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全书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史、文学史、科技与社会等视角,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科技哲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与研究者阅读,也适合对科学的哲学原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