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作者近20年中陆续发表或尚未发表的30多篇文章。分为人物篇、事件篇和议论篇三部分。这些文章概括了作者认为对力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发展比较重要而又普遍关心的课题,介绍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力学家,还对力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如能量守恒定律、梁和板的理论、永动机等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介绍。每篇文章中,有作者对历史事实的认真考据,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涉及当前科学和力学发展有关的基本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一些议论。本书对科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对学习力学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在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素质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在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近年来基础力学教学线的新成果、新经验而修订的。 根据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教学线很多教师的意见,本版的体系基本与版相同,在内容上作了一些调整,删去了能量法一章,将绪论改为工程力学课程概论,同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改写,在概念、原理的叙述方面作了一些改进,并按照国家标准,将名词术语、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规范化。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第2版)》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篇。静力学篇包括静力学基础、力系的简化和静力学平衡问题等3章;材料力学篇包括材料力学的基本概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附录等。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力学系近30年的教学基础上编写和修改而成,对读者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进而学习固体力学的有关课程是一本极为有益的启蒙教材。本书按照综合性大学力学专业的教学要求,分九章系统讲授了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全书以一维结构为纲,以弹性变形为主体进行论述,建立了一个在内容上少而精的材料力学教学体系。本修订版除保留版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基础概念叙述严格,理论推导严谨简练等特色以外,还特别吸收国内外同行的教学科研成果,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每一章都增加了例题和习题,特别是习题,共增加了近250题,书末并增加了含有假定计算、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以及型钢规格表和名词索引等内容的附录。因此修订版在内容上更加全面,系统上更加完整,更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本书可供高校理工科
《流体力学/普通高等院校教材》根据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参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为10章,内容分别为:绪论,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道恒定流,明渠恒定均匀流,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流体运动参数的测量和实验。书中对主要的流体力学术语标注了英文,每章配有课后习题。 《流体力学/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类专业和给排水等专业工程流体力学或水力学课程的辅助教材,或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工程实践有着广泛的联系。本书从常见的日常现象出发,揭示其中的力学原理.阐明力学规律,并着重介绍这些原理及规律在工程实践,特别是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从而展示动力学在认识客观世界及改造客观世界中的巨大威力。本书汇集了十个专题,涉及导航定位、火箭卫星、载人航天、陀螺仪器、体育竞技、大气气象等多个科技领域。 本书是一本科普读物,一些力学原理、规律都是由日常现象归纳总结出来,并配有大量插图,因而易于理解;内容丰富而广泛,通过阅读可以增加有关现代科技的许多知识;书中所引的故事轶闻,读起来生动有趣。 本书可供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对学习力学课程的大学生也是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读物,书中动力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实例可以丰富教
本书是与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水小平教授编著的《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套的教学参考、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用书。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体系结构顺序编写,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做了总结;对部分概念性较强的思考题和比较典型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大多数题目还给出了一题多解,在所有选解习题的后面都附有关于分析思路、解题关键、易犯错误、拓展问题的“解析”。另外,还附有6套自测题,以便读者自行检验和总结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飞机空气动力学》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全书分7章,讲述了飞机和大气的特点、低速气流特性、飞机的低速空气动力特性、高速气流特性、飞机的高速空气动力特性、螺旋桨空气动力特性和非常规气动特点。《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飞机空气动力学》在内容广度和深度上兼顾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力求结构合理,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 《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飞行技术系列:飞机空气动力学》可以作为飞行技术及民航交通运输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航空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力学科普读物,内容大致可分为“力学诗话“和“力学趣谈”两部分。“力学诗话”的文章,力图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入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发展交融在一起阐述。“力学趣谈”的文章,结合问题研究的历史,就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力学现象,风趣地揭示出深刻的力学道理。 全书内容生动新颖,文理交叉,图文并茂,笔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适合文理工科大学生,研究生,大中专物理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诗词和自然科学爱好者的读物。这本科普小册子,能使读者感受力学魅力,体验诗情人生,有益于读者交融文理,开阔思路和激发创造性。
本书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起点的教材,其特色是在强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工程应用。本书共分8章分别介绍了流体物性及量纲、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涡旋运动理论基础、势流理论、水波理论、粘性流体力学;书后附各章节关键词的索引,配有例题、习题和讨论题。
《量子力学中的角动量》是在头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包括:有趣的旋转对称性;量子力学中的角动量;若干有心力场问题与阶梯算符法;自旋角动量;角动量的耦合;角动量与转动;不可约张量算符等。
《历史的丰碑·科学家卷:量子力学领袖·玻尔》介绍了爱因斯坦曾情真意切地评述过玻尔:“当后代人来写我们这个时代在物理学中所取得的进步的历史时,必然会把我们关于原子性质的知识所以取得的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同尼耳斯·玻尔的名字连在一起……他具有大胆和谨慎这两种品质的难得融合。很少有谁对隐秘的事物具有一种直觉的理解力和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不但具有关于细节的知识,还始终坚定地注视着基本原理。”
《基本粒子力学》揭示了真实的四种的基本粒子和六种相互作用,揭开了几百年来影响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和观念的那些科学实验结果的真实含义和物理真相,搞清楚了世界如何运转和人类自身存在的真正意义 《基本粒子力学》论证的内容包括:基本粒子论、质量与能量双守恒定律、信息物理学、磁电物理学、热物理学、作用、质能作用和天体物理等。 本书通过引证大量实验和观测的实证物理事实证明了现代经典物理学的大部分观点是错误的,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物理学观点及发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理学定律,它是人类科学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统一了从微观、宏观到宇观所有粒子和物体的所有相互作用,所以,基本粒子力学理论也叫“大统一理论”。这是爱因斯坦和全世界所有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也是当下无人敢相信它真实存在的“大统一理论”,划时代的新
本书系统地讲述以水为代表的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全书共分十二章。前五章为粘性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与方程。第六至第八章为紊流的基本理论与方程。第九至第十二章分别讲述各种典型的紊流流动:射流、尾流、圆管紊流、紊流平板边界层及明槽紊流。在附录中给出“场论与张量基本运算知识”。 ???本书可作为水利、水电、土木、环境、海洋、港口、海岸、船舶、机械及其他以流体特别是液体为对象的工程专业研究生粘性流体力学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本书有助于广大水力学教师提高理论修养,深入理解现代流体力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有关专业从事科研、教学及工程工作的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包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理论力学》(Ⅰ、Ⅱ)(第7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各章理论要点和课程基本要求外,还包含书后习题详解。 本书的特色是例题分析突出启发式,习题解答思路清晰,步骤详细,符号和插图规范,文字叙述易懂。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从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参考,同时特别适合作为学生进行理论力学课程复习考试和报考研究生复习考试的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力学教程(上)》是作者多年来在清华大学给物理系、基础科学班、电子工程系等本科生授课的基础上,吸取外同行的经验并结合自己教学研究的成果总结而成,包括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力学两部分. 《力学教程(上)》突出理论体系架构,对牛顿理论体系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本书强调非惯性系的意义和规律,加强了连续介质力学和波动力学两大部分.本书以爱因斯坦假设和狭义相对论为根据,系统讨论广义相对论的史瓦西场.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书中都做了详尽的讨论. 《力学教程(上)》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专业以及其他理、工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禹华谦主编的《工程流体力学》是根据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的流体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并考虑目前加强理论基础、拓宽基础知识面、按大类培养的教改思想编写的。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工程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流动阻力与水头损失,孔口、管嘴和有压管道流动,明渠流动,堰流,渗流,可压缩气体的一元恒定流动等。各章均选编有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为便于使用,书末附有习题答案。 《工程流体力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土建类的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消防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地质工程等有关专业本科、专科(包括自学考试、函授和网络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基于Fluent 6.2.16版本、Gambit 2.2.30版本和Tecplot 10.0版本,共13章。全书首先详细介绍了Fluent软件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典型的实例来讲解Fluent在传热、传质及流场等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包括运动部件的速度场模拟、UDF和UDS的使用、并行计算的设置、计算区域的绘制和边界条件的定义、Tecplot的数据处理等。每个实例都有详细的说明与详尽的操作步骤,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指示与方法操作,即可完成一个具体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进而逐步掌握利用Fluent进行流体流动数值模拟的基本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
《大众力学丛书·谈风说雨:大气垂直运动的力学》以风、雨为主线,讲解了20个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大气科学中的力学问题,内容包括天上的云、气旋和反气旋、风的形成、冷暖气团相遇的锋面、龙卷风和台风等。这些大气现象均和力学中所涉及的气压梯度力、离心力、科氏力、摩擦力等有关,并用力的平衡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等作了科学解释。《大众力学丛书·谈风说雨:大气垂直运动的力学》特别对大气中的风和雨的运动形式以恢复力、阻尼力为参数进行了几何分类,复杂的全球大气环流形式便有了通用、简洁的拓扑特征。这样,大气中的力学问题就可用几何、拓扑的方法展示,更加直观和深入。 由于近十多年来人们更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因此书中也介绍了有关温室气体、全球气候变化、极值天气等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观点,使读者能关注力学在大气中
本书为工科高等院校(含电大、夜大等)土建、水利类及其它理论力学多学时在校生和备考理论力学的考生而编写,也可作为理论力学授课教师的参考书。 本书部分为基础知识总结与解题指导,共有48个例题,第二部分为研究生入学试题及解答(土木、水利类共17套),大、小题目共174个,均作了简明解答。第三部分为考试指导。帮助考生掌握知识点、考点,进行考试指点。第四部分为模拟考题(四套),共47题,给出了答案。这样,全书共269个题目。 题目均经过考试实践的检验,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从事理论力学教学的教师具有参考价值;对正在学习理论力学的学生和备考理论力学的考生具有的指导意义。
《工程力学简明教程(第3版)》是为适应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60-90学时)工程力学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内容有静力学基本概念、平面汇交力系、平面一般力系、空间力系、拉伸与压缩、圆轴的扭转、梁的弯曲、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交变应力、点的运动、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复合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基本定律、动能定理、动静法等,书后并附有实验指导。本书特点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结构的静力分析、运动分析、强度和刚度分析为主。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书中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一般的力学问题,并为进一步阅读其它力学著作打好基础。本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新三导丛书:理论力学导教·导学·导考》是根据高校现行本科理论力学教学大纲,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写的《理论力学Ⅰ,Ⅱ》章节而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全书分两册。第Ⅰ册包括绪论、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摩擦、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和刚体的平面运动等内容。第Ⅱ册包括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分析力学基础、非惯性系中的质点动力学、碰撞、机械振动基础、刚体定点运动、自由刚体运动、刚体运动的合成、陀螺仪近似理论和变质量动力学等内容。 每章结构为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建议、典型例题·考研真题解析、自学指导、思考题精选详答和习题精选详解6个知识模块。全书包括典型例题和考研真题、习题近500道,
本书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两部分组成。理论力学是研究力作用于物体时的外部效应,内容包括静力学、运动学,主要介绍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材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内部效应,主要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内部受力、变形和失效的规律,提出保证构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设计准则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由于增加了大量基础知识练习和工程实例的应用,更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同类专业的教学 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