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分析力学的简明教材。全书共分10章,第1~3章阐述了分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分析静力学与动力学普遍方程等; 第4、5章属完整系统动力学,内容包括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尔顿正则方程; 第6、7章为力学的两种变分原理,内容包括积分型原理(即哈密尔顿原理)和微分型原理(即高斯原理)两部分; 第8~10章为非完整系统动力学问题初步,内容包括*类拉格朗日方程、阿沛尔方程以及凯恩方程。全书重点强调分析力学的基础理论,注重分析力学的基本方法,并阐述数学公式所蕴含的物理意义。书中共配有200多个例题和200多道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因此有较好的教学适应性。建议授课学时为48~64学时。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工程力学本科及机械类或相近专业研究生的分析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教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五版)
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是固体力学中的两个重要基础理论,本书篇讲述弹性力学理论,第二篇讲述塑性力学理论。 矢量和张量分析是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重要数学工具,矢量和张量的指标记法及运算方法首先在章中阐述。第二至四章讲述弹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五至七章讲述塑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八章是关于金属的塑性理论,第九章简要地介绍求解弹性和弹塑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 本书是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也是为了适应大学进行“双语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适用于机械、土木、航空航天、交通、材料等专业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工程师的提高和研究参考书。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20年中陆续发表或尚未发表的30多篇文章。分为人物篇、事件篇和议论篇三部分。这些文章概括了作者认为对力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科学发展比较重要而又普遍关心的课题,介绍了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等科学家的生平与贡献,也介绍了我国著名的力学家,还对力学史上比较重要的事件,如能量守恒定律、梁和板的理论、永动机等的前前后后进行了介绍。每篇文章中,有作者对历史事实的认真考据,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涉及当前科学和力学发展有关的基本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一些议论。本书对科学史有兴趣的读者、对学习力学的学生和教师,都是一本难得的参考书。
本书是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力学与理论力学(第二版)》(分上、下两册)完全配套的习题解答,是学习力学与理论力学课程的配套辅导书。本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的掌握,为学生提供完整而详细的课后习题答案,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应试水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完成考研备考学习。
本教材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重点讲解流体力学与热传递过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流体静力学基础、流体动力学基础、黏性流体运动及其阻力计算、热传导、对流传热、辐射传热等理论基础。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总结长期的教学实际经验,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而编写的。本书注重工程实际应用,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各章中精选了大量易于学生理解的工程和生活实例,以便于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静力学(静力学基础、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拉伸与压缩、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剪切和挤压、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强度、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书后附有常见截面的几何性质、型钢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工程力学课程(中、少学时)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理论力学(第2版)》是为适应21世纪普通工科院校机电类专业理论力学(50~76学时)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教材。 全书除绪论外分为两部分内容,共15章。部分为基本部分,其中篇为静力学,内容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第二篇为运动学,内容包括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第三篇为动力学,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虚位移原理。 第二部分为专题部分,内容包括拉格朗日方程及机械振动基础。 本书可作为工科院校机电类各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近机类专业和非机电类专业(如航空航天、材料、土木、水利、能源动力等)的教材,同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集中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二十一篇文章。作者从日常熟悉的现象入手叙述这些现象背后普遍的力学道理。例如谈论飞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从拍西瓜引出医学上常用的核磁共振、CT和超声检查,谈论摇撸、刹车、差动齿轮、高楼边上风大等问题,都采用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启发读者做进一步的思考以弄清这些科学技术领域的关键。抽象性是近代力学发展的一个方面的特点。书中有几篇文章,如谈对称、变换、细观力学等,从比较直观的现象把读者引向比较抽象的思考。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沿着作者的思路做进一步的动脑筋探讨,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本书可以供高中生、理工科大学生、教师以及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作者在中国科技大学讲授多年的力学讲稿基础上写成的。本书的特点是用近代物理的观点去审视和组织课程内容,着重阐述力学的基本要领和基本规律,同时注重知识的扩展和深化,书中专设狭义相对论一章,并为当代科技前沿开设了一些窗口和接口,如宇宙大爆炸、当代宇航技术等。书中各章都配有内容丰富的例题,以利学生对基本要领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语言平实,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基本要领准确清晰。本书内容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质心力学定理、刚体力学、流体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和狭义相对论。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精华,尤其是德国教材所具有的起点高、内容广、简明扼要的优点,结合作者20多年从事基础力学教学的丰富经验编写而成,是面向对力学知识有一定要求的非机械专业的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新型教材,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更高要求。本教材分为两篇:篇为理论力学,包括力系的简化、力系的平衡、点的运动学、刚体运动学、点的复合运动、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达朗贝尔原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原理;第二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绪论、应力状态理论、杆的拉伸与压缩、扭转、梁的弯曲应力、梁的弯曲变形、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能量原理和压杆稳定。
本书是与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教学名师水小平教授编著的《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配套的教学参考、学习辅导和考研指导用书。 本书按照主教材的体系结构顺序编写,对每章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做了总结;对部分概念性较强的思考题和比较典型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大多数题目还给出了一题多解,在所有选解习题的后面都附有关于分析思路、解题关键、易犯错误、拓展问题的“解析”。另外,还附有6套自测题,以便读者自行检验和总结对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由刘瑞堂,刘锦云著,全书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与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本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与评定方法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是作者根据他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多年讲授“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这门课程的讲稿改写的。内容共分十一章,包括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涉及平衡态理论和非平衡态理论,并且均用统一的观点叙述。 为了避免与综合性大学的物理学类专业中普通物理学(热学)教学大纲内容不必要的重复,本书在热力学部分删去了温度计、具体循环过程等内容。另外,在统计物理学中介绍了广泛应用的准粒子图像、相关函数和线性响应理论。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物理学类专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的教材。
本书系统阐述了弹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介绍了弹塑性力学各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和应用。 全书共分12章编写,内容包括:绪论、应力理论、应变理论、弹性本构方程、塑性本构方程和基本解题方法、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解答等基础理论;柱体的扭转、空间轴对称问题、加载曲面、塑性势能理论、弹性力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理论、平面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解等较为深入的理论。为了利于教学,教材各章后均附有习题,并在书末给出五个附录: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变分法简介、习题参考答案及提示、英汉名称对照表、主要符号表。 本书可作为土木、机械、材料、水利、安全、地质等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为适应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编写的。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朱炳麒主编《理论力学(第2版)》的教学内容,按照“注重基础,强调应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和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机械类和土木类各专业中等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本书由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间力系、点的运动学、刚体的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伯原理、虚位移原理等13章组成。本书分章安排内容,各章由习题和复习题两部分组成。习题设计成活页,以方便学生完成作业。复习题设计成填空题,以方便学生复习。书后附有习题和复习题的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第二版)》由张延庆主编,各章开篇增加本章内容概要,*便于自学;上、下册独立成册,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各章各类习题尽量均衡;给出部分典型习题答案。内容上*加注意主次分明,充实基本内容,例题以基本结构形式讲解;精减选修内容,如精简了选修内容三弯矩方程,删减了结构的非线性稳定分析。 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强调了计算自由度的概念、位移法的解题思路、对称性的利用。为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增加了工程实例图,充实工程结构的简化过程,特别是支座的简化,对反映实际结构性能的弹性支座,在各部分均有交代,在动力计算中分析了单自由度体系强迫振动荷载不作用在质点上的情况。
本书由海内长期从事量子力学教学和研究的专家撰写,作者是活跃于量子理论不同领域的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和年轻学者。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教学心得体会和经验介绍,量子力学的应用和一些新的研究进展等。
本书以“轻松上手”、“实例为主”为编写理念,采用CATIA V5 R16/R17为蓝本进行编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通过滑动、螺纹传动、旋转铰、圆柱铰、平面铰、缆绳铰、球铰、刚性连接、万向节铰、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双万向节铰、坐标系定义铰、点-曲线铰、滑动曲线铰、滚动曲线铰、点-曲面铰等21个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CATIA运动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与模拟功能,以运动机构设计为主,同时兼顾到CATIA草图设计工作台、零件设计工作台和装配工作台相关功能的介绍。通过本书中的实例,读者可以熟练地掌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和运动机构设计的相关功能。 下篇通过固支杆的应力分析、壳单元的应力分析、一端固定的长方体的应力分析、平端盖的应力分析、承受扭矩和弯曲载荷联合作用的轴的应力分析、带有虚拟零件的应力分析、装配零件的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