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周髀算经》是中国早的数理天文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后为唐代国子监算经十书之一。原作者不详,传本众多,本书底本为赵爽注本。 原本仅6200余字,为上下两卷。上卷的部分为 商高定理 。记载了商高创建的积矩推导法和勾股定理。第二部分为 陈子模型 和 七衡图 ,前者以对话方式叙述治学之道以及与周髀说相关的天文学知识,将商高的用矩之道进一步发展成为测望日高的重差术;后者介绍了赵爽在陈子模型的基本假设下创立的 七衡六间 宇宙模型。下卷记载了古代天文和历代周髀说的成就,内容包括盖天天地模型、北极璇玑结构、二十八宿、二十四节气和历学历法等。
尼古拉 哥白尼(1473-1543)是波兰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天体运行论》主要阐述了地动说的一些原理。比如,宇宙和大地都是球形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运动由自转、公转和岁差三种运动构成,描述天体的位置有必要用到球面三角形等等。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由于时代的局限,哥白尼只是把宇宙的中心从地球移到了太阳,并没有放弃宇宙中心论和宇宙有限论。虽然哥白尼的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是他的理论的提出给人类的宇宙观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
本书由科普作家撰写,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航天任务为线索,展示了艺术家为NASA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航天任务创作 的近200幅艺术图,书中的每一幅图片都体现了时代的特征,来源于艺术家忠实的记录或瑰丽的想象。 本书开篇介绍了美国飞向太空的梦想,展示了太空时代的到来。第1章介绍了NASA的创立背景、美国的太空行走等早期向近地轨道探索的过程。第2章介绍了NASA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阿波罗登月计划,展示了阿波罗计划中火箭发射、太空飞行、登月、返回的过程,以及20世纪70年代发射的美国空间站。第3章介绍了美国的航天飞机时代,展示了航天飞机飞翔在天空中或停留在太空中的多个场景。第4章是对未来NASA航天任务的畅想,艺术家表现出了NASA对未来载人登陆火星和重返月球的期望。第5章介绍了未归类到以上4章的NASA探索太空的其他项目,包括对
上海天文馆 家园 展区共有70多块陨石,上海天文馆为征集这些陨石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使展品质量在全国首屈一指。陨石因其形状、色彩、质地所具有的独特美学属性,从古至今都被视为装饰艺术中的重要材质,本图册精选其中具有艺术审美性的陨石精品42件,以高清图像呈现,科普性与审美性相结合,让读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神秘 天外来客 的原貌,并辅以多媒体手段,扫码即能欣赏到陨石的三维图像,领略陨石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本书是《今日天文》第1卷,主要讲述了太阳系相关内容,包括天文学与宇宙、我们的行星系统两大部分。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同时,本书可作为高校天文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天文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
从漫天星河中,本书精选出十五颗星,涉及恒星、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五种天体类型,包括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太阳、月球,大众耳熟能详的八大行星,归类过程中一波三折的冥王星、谷神星,以及主小行星带里的三颗小行星。 作者用史诗般壮丽的语言,将天文知识与希腊罗马神话结合起来,并配以切题而丰富的天文、绘画、雕塑等图片,带领我们见证恒星的壮阔诞生,探索生命的神奇起源,重归人类童年时期的浪漫神话,也反思人类带给地球的伤害,并憧憬在未来脱离地心引力束缚、在广袤的星空中寻找地外生命的知音
本书提供了现代宇宙学领域的详细介绍.开篇由FLRW度规描述均匀膨胀的宇宙学模型,包括对暗能量、大爆炸核合成、氢复合和暗物质的细致处理。由此出发,本书引入了在均匀膨胀宇宙中的微扰??它们的演化如何由Einstein-Boltzmann方程组描述,它们如何由宇宙早期的暴胀产生,以及它们产生怎样的观测效应:CMB中的声学峰、偏振分析中的E/B模式分解、CMB中的弱引力透镜和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BAO标准尺和星系成团性中的红移空间畸变效应。第二版还涵盖了非线性结构形成内容,包括微扰论和数值模拟方法。本书结束于一个经大幅更新的数据分析章节。
《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围绕气候变化主题,分为 我们应该作出改变吗 我们能否改变 我们会改变吗 三大部分,用轻松的笔调谈论如 我们要凉凉吗 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 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 世界何日完结 汽车真的糟透了吗 我还能去度假吗 我应该吃素吗 等话题,旨在启发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作者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让读者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气候危机、生存和日常生活等问题,并从个人角度探讨了为了解决气候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是zui近 二三十年里非常重要、极富有雄心大志的科学著作。 它为物理宇宙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各种可能的解释,并 给出了其基本数学理论的要点。 罗杰 彭罗斯的目标是要尽可能清晰地描述当代 对宇宙的认识,揭示出其中深刻的美学意蕴和哲学内 涵,以及复杂的逻辑关联。《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 则的完全指南》极富挑战性,语言娓娓道来,叙事非 常流畅,更兼有几百幅作者手绘的精美插图。它不要 求读者具有专门的背景知识,书的前几章提供的重要 的数学基础为探索后面的物理理论做了准备。 从这里,我们能够了解物理学各个不同门类在科 学上所起的作用;学到微积分和现代几何学的众多神 奇概念;知晓量子力学的基础和冲突;明了什么是粒 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什么是宇宙学、大爆炸、黑洞; 什么
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天文统计学的现代领域迅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对自动分类工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天文学中大数据的增长通常来自光学波段的大视场巡天,当维度或数据集的大小较高时,就需要将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与大脑思维和肉眼检查相结合,以统计上一致的方式做出聚类和分类的科学判断。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天文观测数据的来源以及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如统计学基础、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周期分析、最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实际应用。
聚焦空天信息高新科技领域,从空天载荷与平台、数据接收与处理、数据应用等全链条布局着眼,介绍我国乃至全球各类型传感器的成像机理、成像技术、现有应用方向、新技术与新发展;空天平台的种类、重要性与作用;空天信息数据接收的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深加工等数据处理基础知识;空天信息数据的应用领域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此外,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影像图为主,展现中华大地的自然景观,以及近年来的国家社会发展巨变。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包括载荷、平台、数据接收与处理、空天信息应用、遥感视野下的中国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空天信息领域知识,并以精美的遥感影像图呈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
作者以宇宙学研究中的一个个问题为牵引,把数学、物理、天文等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整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跨学科学习的一个典范。 本书采用了大量古代科技史的素材,让读者回到人类历史的现场。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前沿科学离普通人越来越遥远,一些人已经被抛下这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很难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很难理解他们在做的事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本书详细介绍了古人认识宇宙的过程,带领读者回到科学研究的原点,展现人类认识宇宙的关键过程。这对青少年而言尤为有益。还原科技史的现场对青少年学习科学极有帮助,也是很多中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借用的重要学习材料。 本书有大量专业图片,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直观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起到了很长好的辅助作用。书中有
既然没有外星人到地球来,我们要怎么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呢? 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阿里克 克申鲍姆博士利用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适用于全宇宙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专业知识,为我们解释了外星生命可能的样子:这些生物会如何移动、社交和沟通。举例来说,通过观察用电流脉冲来表明社会地位的鱼,我们可以看到其他星球上可能会出现通过电进行的交流沟通。由于要在海床上移动的进化压力,地球上的动物一般都具有左右对称的特性;而在其他星球上,那些在半空中或是焦油状质地的环境里进化的生物可能就没有任何对称特质。
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荣誉。自1970年开始,天文学不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青睐,更是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奖。这些获奖天文项目往往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带给我们关于宇宙的全新知识。本书梳理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项目以及回顾20世纪前70年的重大天文学成就,介绍这些璀璨成果诞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览现代天文学发展的脉络和那些杰出天文学家的迷人风采。作者更在书末总结我国天文学发展的现状,回答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观测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观测必然产生大量的观测数据。随着天文观测的快速发展,观测数据也日渐庞大,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是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必要手段。该书以概率统计为基础,介绍了天文上常用的几种数据处理方法,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前提,并给出天文上的一些实例。本书共分七章,第1~2章介绍概率统计基础与误差概论和最小二乘法;第3~5章介绍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谱分析、平滑和滤波;第6章给出了随机信号功率谱估计的概念和方法;第7章介绍了多变量数据分析的方法;并在每章给出了详细的天文案例。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对一些经典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例如,线性扰动理论中的规范变换、非线性扰动演化中的普雷斯-谢克特(Press-Schechter)质量函数、高斯(Gauss)随机扰动场及其统计性质等。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宇宙学模型及热大爆炸宇宙简史,小扰动的线性演化理论,宇宙各主要组分(冷暗物质、重子物质、光子及有质量中微子)密度扰动的线性演化方程以及密度扰动功率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扰动的非线性演化与密度扰动场的统计分析,张量扰动与引力波,高红移天体与宇宙再电离,引力透镜原理与观测等。每章之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
上海天文馆在天文类文物方面,征集众多珍贵的文物藏品,总数超过120件套。星图不仅仅是天空的划分和镜像,也能够映射初不同文明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天文学神话与故事,增添了艺术性和神秘感。本图录精选上海天文馆天文类文物珍品40余件,并且兼顾藏品的科学性与审美性,精选艺术审美性极强的《和谐大宇宙》星图集、彗星图、南天星图、黄道总星图等各色星图,以及各种造型精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欧洲早期各种天球仪和望远镜,带领读者步入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美丽殿堂。
本書 對日本江户時代和算家建部賢弘的抄本著作《授時曆解議》進行整理、漢譯與研究。全書由三部分構成, 部分“建部賢弘《授時曆解議》研究”,系統調查了《授時曆》及《大统曆》傳入日本的經過、在日翻刻及其注解文獻,論述了建部賢弘在對《授時曆》進行曆理分析、文本疏解與訂補、實際演算等方面的工作,及其注解與關孝和的關係。第二、第三部分分别通過對《授時曆解議(數解)》《授時曆解議(術解)》各抄本進行比勘,在校訂的基礎上進行漢譯,為國内提供一種學習和研究《授時曆》 參考價值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