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中国古代天文知识》丛书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在早期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利用星体的位置辨别方向,判断时间,识别季节,因而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全书用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天文历法知识知识简明扼要地传达给读者,以翔实客观的资料说明了古代天文历法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可谓源远流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气候数据处理软件(CDO)是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开发的一套针对netCDF、GRIB和HDF5格式数据集的处理软件,主要用于气候模型和预报模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同时也适用于其它标准netCDF、GRIB和HDF5格式的数据集,比如一些卫星遥感数据、海洋模型数据的后处理等。CDO提供超过七百个可用运算符,实现诸如数据选择、拆分、合并,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等功能,指令极为简单,执行快速准确。本书作者根据英文版CDO操作手册,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提供应用范例,编撰成册,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的体系突出了动力一地貌一沉积物一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较系统地介绍了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主体内容和研究方法;重点论述了各种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和特征、沉积物特征;较全面地阐述了第四纪气候特征、海平面波动过程、生物界的演化、中国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年代测定方法及新构造运动。该书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新增了应用第四纪地质一章,并尽可能地体现了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的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地质学、水文资源学、自然地理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环境科学、土壤学、水利工程、农林等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供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研究、地质灾害调查、测量、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的科研人员参考。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地质学基础是需要相当地质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各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接触的最重要的地质学课程,是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地质知识、培养地质思维的关键课程。在实现拓宽专业面、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科交叉,满足社会需求的教学战略决策中,加强基础地质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本反映地质学进展、基础与提高柜结合,既便于教又便于学的教科书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地质系地质学基础教学组的老师们长期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该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有深入研究。本教材便是老师们长期教学积累的结晶。 本教材是在原杨坤光等老师编写的《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内部教材,2005)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以建立面向21世纪的课程体系
天文历算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藏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时轮历来源于印度,11世纪传入西藏,至15世纪有很大改进,18世纪初吸收了时宪历的部分内容后完全定型沿用至今。本书是研究藏族历算的入门善本,译者黄明信和陈久金对其作了详细注解,在此基础上吉毛卓玛对其进行了校订,此书是了解古代藏族历算的重要著作,介绍了传统藏历的主要内容,剖析其科学原理。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对农牧业的生产生活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