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最后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地图代数是以点集交换与运算的代数观念全面而本质地阐述地图图形符号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1-6章)为可视化部分,是以具备有相对定位级的栅格点集进行地图的编、绘一体化阐述;下编(7-14章)为空间分析部分,是以尺度空间的基准——量度为基础,讨论若干有相对独立性的基础空间分析问题。
This book examines a range of topics in indoor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including ultra-wideband positioning, 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ositioning, pseudo-satellite (pseudolite) positioning,dead-reckoning positioning, indoor work modeling, geomagic positioning, vison-based positioning, simultaneous positioning and loc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positioning. In addition to the in-depth theoretical studies, all major chapters provide experimental results.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地学遥感概论》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映地学遥感理论及应用技术的成果,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物理、图像处理、摄影测量的基础上,以较大的篇幅系统介绍了地学图像解译原理、地理遥感、地质遥感、遥感找矿、矿山环境遥感、工程地质遥感及地质旅游资源遥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地学遥感概论》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注重遥感实践能力的培养,全书引用了各类遥感图像近200幅,并做了适当解译说明。
《地名规划概论》旨在为以后的地名规划工作提供帮助。由于地名规划针对的区域千差万别,包含的地理实体也丰富多样,因此,编者付长良、范晨芳更多地注意地名规划工作思路和方法的探索,充实与地名规划编制有关的一些知识与技术。
雷达干涉测量(1NSAR)是近十几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一般理论日益成熟,应用前景颇为看好。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雷达遥感和INSAR技术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力图兼顾入门性和前沿性两方面,首先阐述本书的学科背景以及INSAR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介绍雷达遥感的相关知识和SAR影像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成像模式、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等,并进一步探讨高程提取的理论精度、立体视觉与雷达干涉成像的联系与区别,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干涉成像的原理。在数据处理和相关的算法方面,着重论述了复数INSAR影像对的自动配准、抑制干涉图噪声、相位解缠和数字高程信息提取等关键技术和实施算法等。对于每一个技术环节,尽量兼顾多种算法或实施途径,并进行分析对比,给读者提
本教材特色是强调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观点。全书共分为8章。章绪论中介绍地球系统科学背景、科学意义和研究现状;第2章介绍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思路、基本概念、研究步骤等;第3章至第5章详细阐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分支、技术方法;第6章介绍地球系统科学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应用;第7章对地球系统科学数字表达数字地球进行了概括介绍;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第8章重点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教材充分体现了地球系统科学大跨度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突出了地球系统科学对于认识地球和管理地球的重要作用,使读者对地球系统科学有完整系统的认识,有利于基础知识框架的建立。本教材可作为地质学、地理学、大气、海洋、国土资源等地球科学分支,以及信息科学技术、行星科学、环境
地图代数是以点集交换与运算的代数观念全面而本质地阐述地图图形符号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1-6章)为可视化部分,是以具备有相对定位级的栅格点集进行地图的编、绘一体化阐述;下编(7-14章)为空间分析部分,是以尺度空间的基准——量度为基础,讨论若干有相对独立性的基础空间分析问题。
光学遥感与SAR遥感是两种不同的土壤水分获取手段,各有优势与不足。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土壤水分的协同反演,就能取长补短,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这对于土壤水分的定量遥感反演研究是极具意义的。本书在讨论现有光学与SAR各自反演地表土壤水分机理的基础上,还对光学遥感与SAR协同遥感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书可以作为测绘、地理信息、遥感与对地观测、地理国情监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教师和高年级本科生的研究与参考用书。
《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建立方法》主要介绍与现代地壳运动参考基准建立方法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六章,包括:现代地壳运动及其参考基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全球板块运动模型的发展、全球和区域水平地壳运动、垂直地壳运动参考基准的建立方法及固体地球的构造变化;并综合利用实测数据、地学热点数据、冰后回弹模型,针对全球水平地壳运动、垂直地壳运动和区域水平地壳运动、垂直地壳运动分别给出了地球物理意义明确、易于实现、便于应用的参考基准。其研究成果满足了大地测量学科发展的急需,对于促进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是一本关于精密水准测量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专著,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近50年来外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其中包括作者的科研成果。主要内容除包括精密水准测量的一般问题,如国家高程网的布测、高程基准和高程系统、仪器和作业方法、跨河水准和标石稳定性以及误差分析和精度评定等问题外,还重点讨论了各种系统性误差来源,如尺桩和脚架的垂直位移、标尺误差、折光差、热力作用、磁致误差和潮汐影响等。此外还论述了包括特高精度的精密水准测量、现代空间技术下的精密水准测量以及全球统一高程基准和全球统一高程/深度基准的构思模式等较为新鲜的命题。 本书内容兼顾外,重点在;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实践为主。因此,本书是我国近50年来在精密水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总结,可供从事大地测量,特别是从事精密水准测量的生
本教材是高职高专土建类精品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lO章,内容包括:绪论、精度指标与误差传播、测量平差基本原理、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误差椭圆、近代平差概论、常用测量平差软件应用简介等。本教材适合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师生使用,亦可供从事测绘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以空间地质体和虚拟树木等复杂对象为目标,系统介绍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模型处理与三维交互、基于规则的树木三维建模、模型参数计算等。
时空数据分析是从海量的地理时空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有效手段。本书全面介绍了时空序列数据分析和建模的方法。在系统介绍时空数据分析的概念、内容、结构体系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时空数据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然后以时空数据类型为线索,分别研究了空间点、线和面时空数据的时空一体化分析和建模方法,以及基于智能学习算法的时空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并分别采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环境温度数据、交通路网数据对各种时空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缺点及各模型的适用范围;最后对时空序列数据分析和建模方法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书结构严谨,理论、方法和应用结合紧密,是面向GIS专业时空数据分析课程的,既可供高等院校测绘、地理、经济、环境等专业的研究生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