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作者张渊智、陈楚群、段洪涛)主要介绍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实例,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从光学遥感辐射的物理基础出发,首先描述了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及其光学特性的物理意义,接着介绍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方法及其研究意义,然后重点论述水质遥感光学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此外结合目前水质遥感研究的*进展,增加了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应用,后指出未来水质遥感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重点。 《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有机整合水体的光学特性和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许多实例,不仅系统地介绍光学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而且给出了光学遥感数据与微波遥感数据复合的应用实例,还简单介绍了激光雷达和微波
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探测技术中常用的几类传感探测器件,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机械传感器、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对各类传感器的理论和典型应用作出了系统的阐述。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检测对象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前配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帮助读者了解本章将要介绍的知识要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方向以及物联网、应用物理、农业信息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从事现代检测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作者在自动制图综合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提炼。本书从自动制图综合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出发,面向制图综合的智能化方向展开研究。全书共分7章,分别从自动综合相关学科基础、制图综合知识组织与管理、基于Agent的自动综合框架模型、基于知识的自动综合算法模型、自动综合算法与算法库、自动综合算法与结果评估、自动综合过程控制等角度对地图自动综合智能化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后以一个自动综合系统为例,介绍了智能化自动制图综合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实现。 本书内容紧凑,结构清晰,可作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也可供从事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制作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使用。
作者通过对地籍测量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大量资料后编写本书。全书共分13章,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为:绪论,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等级和房屋的调查等),地籍测绘(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的测绘、面积量算等),综合(包括日常地籍调查、数字地籍测量、3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土地勘测技术与方法等)。书后附有课间实验指导书、集中实习指导书供教学使用。 本书适合土地管理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实训的基本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籍与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学、遥感图像解译、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测绘程序设计和高光谱遥感等主要测绘专业类课程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实训,以及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训。 本书编写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实训过程,加强操作环节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保留传统测绘实训的基本内容,适当充实了数字城市、高光谱遥感等测绘科学新技术。教材系统性强,内容精练,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为高等学校测绘类课程的实训教材,亦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计算机地质制图及应用》笔者优选了当前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中常用和流行的几种绘图软件:Surfer8.0,GeoMap3.2,Gxplorer,ResForm,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软件的用法,让大家掌握地质绘图的基本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第1章和第2章则是介绍与其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测量学》共分为十四章,章介绍了坐标系、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水准测量;第三章介绍了角度测量;第四章介绍了距离测量;第五章介绍了测量误差;第六章介绍了控制测量;第七章说明了地形测量;第八章介绍了地形图应用的相关知识;第九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介绍了道路工程测量;第十一章介绍了桥梁工程测量;第十二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第十三章介绍了电子全站仪测量;第十四章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内容。 《测量学》强调逻辑的完整性、章节的独立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各章均配有习题。本书适用的专业主要包括测绘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安全工程、农业工程等本科相关专业,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从事GIS及空间分析教学、科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状况,以ArcGIS为平台,编写的空间分析课程实验教材。书中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精选了空间分析前的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的分析方法、栅格数据的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的20个实验,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内容、原理与方法、设备与数据、步骤、说明等方面的介绍,所有的实验都配备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实验,能够让读者有效地掌握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空间问题。它既可作为《GIS空间分析基础教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商业合成孑L径雷达(SAR)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应产品的标准化现状。针对星载SAR传感器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级的优缺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分辨率SAR卫星的标准产品分级体系,包括单视斜距复影像(SLC)产品、多视地距(MGD)产品、系统几何纠正(GEC)产品、精纠正(eGEC)产品、正射纠正(GTC)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叙述了各级产品的制作流程。针对这套方案,本书利用TerraSAR—X、COSM0一SkyMed等数据进行了验证。为便于科研和生产人员实现本书中的方案,书中还介绍了星载SAR传感器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和有理多项式系数(RPC)模型以及相应的正反变换等。 本书可供测绘、国土、航天、规划、农业、林业、资源环境、遥感、地理等空间地理信息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全书共分十章,系统叙述了当代遥感的理论、方法、过程和应用。内容包括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遥感技术系统和遥感发展历程,电磁波及其传播机理;遥感平台及其运行特性,遥感图像处理基础,遥感图像校正的原理、方法和过程,遥感图像解译的原理、基本思路和解译过程,遥感图像特征提取、遥感图像自动分类及遥感信息的变化检测,遥感技术的应用,后介绍了当代遥感技术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专业的遥感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以及测量平差的具体应用。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测量误差理论与*小二乘原理;测量平差基本方法;测量平差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概念及建立;测量数据的统计假设检验方法;测量平差具体应用等。本书内容充实,结构严谨,体系完整,理论与应用并重,不仅包括了测量数据处理的经典理论,而且反映了测量平差的当代进展。 本书是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全面讲述了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导航卫星星座及其轨道、导航卫星信号与传输、定位接收机天线与前端器件和性能、接收机基带信号处理方法、捕获跟踪过程、定位信息解算原理、定位误差分析、辅助增强与组合导航技术。并适当给出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全面掌握多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同时,本书还给出实验指导,结合教学和实验的各个环节,让读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通过动手实验环节获得更多直观感性的认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领域培养优秀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测绘遥感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工具书籍。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测绘类规划教材,是对第三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详细介绍了控制测量的基本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上册主要包括内容包括: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体系和研究对象,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知识;测量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和优化;控制测量的基本测量技术与方法,包括精密测角、精密测距、精密测高以及测量仪器的原理、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测量外业成果的检查与验收。
本书突出应用操作,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外业、4D产品制作、空中三角测量加密及遥感图像处理与制图流程、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方法组织教材内容。本书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以求新和务实为主要编写特点。全书分为四大部分:部分为基础篇(~六章),主要介绍测量学的基础知识与传统测量技术和方法,为必学内容,各专业通用;第二部分为提高篇(第七~十章),旨在介绍测量学的一些新仪器、新技术等现代测量技术与方法,以体现先进性,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选用;第三部分为工程篇(第十一~十三章),重点介绍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以及运营管理各阶段的测量知识,以突出本教材的工程性和实用性;第四部分为实训篇(第十四~十六章),介绍了测量实验与实习的有关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本书既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等土建类以及农林、地矿、管理类等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的通用教材,亦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