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作者张渊智、陈楚群、段洪涛)主要介绍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实例,包括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瓶颈问题。从光学遥感辐射的物理基础出发,首先描述了水质遥感的基本原理及其光学特性的物理意义,接着介绍水色遥感大气校正方法及其研究意义,然后重点论述水质遥感光学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实例,此外结合目前水质遥感研究的*进展,增加了激光雷达和微波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应用,后指出未来水质遥感的发展趋势及其研究重点。 《水质遥感理论方法及应用》有机整合水体的光学特性和遥感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许多实例,不仅系统地介绍光学遥感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而且给出了光学遥感数据与微波遥感数据复合的应用实例,还简单介绍了激光雷达和微波
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为参数估计及统计检验,插值计算,回归与拟合分析,抗差估计、有偏估计及拟合推估,时间序列分析,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空间信息统计学基础。修订去掉了部分过时的内容,充实了有偏估计、半参数估计和整体小二乘平差、拟合推估等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并增加了新的方法。各章附有相关例题和习题,便于读者的理解。 本书的特点是强调常用近代数据处理的实用性,且着眼于现代测绘技术及其发展的需求,充实新的理论与方法。本书可供测绘和相关学科的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探测技术中常用的几类传感探测器件,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机械传感器、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对各类传感器的理论和典型应用作出了系统的阐述。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检测对象划分章节,条理清晰,每章前配有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帮助读者了解本章将要介绍的知识要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方向以及物联网、应用物理、农业信息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亦可作为从事现代检测技术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测量学(第2版)》系统介绍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与方法,侧重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工程应用。全书分12章,内容包括角度、长度、高差测量,测量误差基础理论,工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量等测量学基础内容。在保证测量学基础理论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力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当前工程实践符合的测量技术方法,详细地阐述测量学的工程应用问题。 《测量学(第2版)》内容宽厚,体系完整,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测量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内容详尽,不仅适合作为测绘专业基础课程或非测绘专业测量专业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的人士参考。
《深度图像化点云数据管理》主要讨论了,基于 深度图像数据模型的点云数据建模与管理的方法及其 应 用。本书针对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大规模古建筑 点云数据,研究利用基于小同 参考面的深度图像来对古建筑构件进行熏新建模和表 达,并以每个构件所在的小 外包盒(Minimum boundlng box,MRB)作为空间数据 库管理对象,建立三维R树空间 索引,实现海量数据库的快速可视化。在上述理论基 础之上,设计并实现了深度图像 空间数据库模型,研究了散乱点云的快速曲面拟合算 法和深度图像的快速生成算法。 提出了基于MHH的空间数据库索引的建立方法,后 实现了地面激光雷达数据管 理原型系统,并以一个实例验证了本书所提出数据模 型和组织方法的可行性。 王晏民、危双丰专著的《深度图像化点云数据管 理》适用于测绘、地理信息、遥感、计算机
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介绍房地产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房地产测量政策和理论。第1章房地产测量概论,第2章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基础,第3章测量基础,第4章全站仪及其GPS应用,第5章房地产控制测量,第6章测量误差理论与精度分析,第7章房地产调查,第8章房产图测绘,第9章房屋勘丈、计算与分摊,第10章变更测量,第 11章房地产测绘管理。 本书与以往教材相比,新增了房地产测量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基础知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等。同时考虑到具体实施中,房地产要素测量是和房地产图测绘同步完成的,所以将房产要素测量和房产测绘合并在一章中。 本教材以房地产测量技术和政策为主线,以建立房地产测量整体知识架构为目的,力图从相关法律和政策层面对房地产测量理论进行全面的阐释。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深
本书是作者在自动制图综合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理论总结,是作者多年来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提炼。本书从自动制图综合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出发,面向制图综合的智能化方向展开研究。全书共分7章,分别从自动综合相关学科基础、制图综合知识组织与管理、基于Agent的自动综合框架模型、基于知识的自动综合算法模型、自动综合算法与算法库、自动综合算法与结果评估、自动综合过程控制等角度对地图自动综合智能化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后以一个自动综合系统为例,介绍了智能化自动制图综合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功能实现。 本书内容紧凑,结构清晰,可作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也可供从事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制作的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使用。
为配合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研究组精心策划,邀请省内外测绘业界专家、著名学者和广东省测绘学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培训专家,根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12版),研究资格考试趋势,结合广大考生实际,组织编写了这套《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2012版)系列辅导教材。 本套教材设计全面,分为三本辅导教材《测绘典型案例分析》《测绘综合能力强化》《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详解》和两本分类习题集《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题解析》《全真模拟考试习题集》,旨在增强考生实战经验、提高考生应试能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考点涉及的各部分知识,有 同步训练 、 模拟题与答案 、 典型案例 、 真题详解 、 强化训练 和 自测习题 等内容,全面覆盖大纲,同时结合2011年考题中出现的 重点、难点、精粹 进行分别
作者通过对地籍测量教学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参考大量资料后编写本书。全书共分13章,由四大部分构成,分别为:绪论,地籍调查(包括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等级和房屋的调查等),地籍测绘(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的测绘、面积量算等),综合(包括日常地籍调查、数字地籍测量、3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土地勘测技术与方法等)。书后附有课间实验指导书、集中实习指导书供教学使用。 本书适合土地管理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测绘实训的基本要求,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大地测量学、卫星定位原理与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地籍与房产测量、工程测量学、遥感图像解译、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测绘程序设计和高光谱遥感等主要测绘专业类课程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实训,以及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训。 本书编写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实训过程,加强操作环节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保留传统测绘实训的基本内容,适当充实了数字城市、高光谱遥感等测绘科学新技术。教材系统性强,内容精练,文字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本书为高等学校测绘类课程的实训教材,亦可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计算机地质制图及应用》笔者优选了当前石油地质研究工作中常用和流行的几种绘图软件:Surfer8.0,GeoMap3.2,Gxplorer,ResForm,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软件的用法,让大家掌握地质绘图的基本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第1章和第2章则是介绍与其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
《天线几何量测量理论及其应用》针对天线测量参考资料匮乏这一现状,总结多年从事天线测量研究的经验,构建了天线测量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全书共分8章,前4章分析了天线测量技术的现状,理清了天线行业对测量技术的要求,系统介绍并首次提出了多种天线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天线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体系。后4章介绍了世界上*的抛物环面天线测量、探月工程50m天线测量、国际知名天线测量实践,以及FAST工程和上海天文台65 m天线的设计情况,以期对天线测量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天线几何量测量理论及其应用》的读者对象包括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人员,天线结构设计、工艺等方面技术人员,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相关工程和研究人员。
《21世纪全国本科院校土木建筑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规划教材: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特点:注重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来编写,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通过不同的工程案例或者示例深入浅出进行讲解,紧紧抓住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点,锻炼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人文知识与科技知识的结合:以人文知识讲解的手法来阐述科技知识,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设置阅读材料板块介绍相关的人文知识,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本教材在传统测量学和地形测量的基础上,力求采用新思路、增加新内容、体现新结构、应用新技术,对全书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优化处理。 全书共分4篇11章,包括: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的基本方法及测量仪器的使用、现代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数字地形图的测绘及应用,每篇前面增加了导读内容,旨在提示读者本篇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习题与思考题,通过练习,达到对本章内容学习的巩固与深化。 为更好地掌握现代测量学的理论知识,编写了与之配套的《现代测量学实习、实训指导书》(另册),通过完整的实践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书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地理信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测量等专业的教材。
《测量学》共分为十四章,章介绍了坐标系、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水准测量;第三章介绍了角度测量;第四章介绍了距离测量;第五章介绍了测量误差;第六章介绍了控制测量;第七章说明了地形测量;第八章介绍了地形图应用的相关知识;第九章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第十章介绍了道路工程测量;第十一章介绍了桥梁工程测量;第十二章介绍了地下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第十三章介绍了电子全站仪测量;第十四章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内容。 《测量学》强调逻辑的完整性、章节的独立性以及内容的实用性,各章均配有习题。本书适用的专业主要包括测绘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安全工程、农业工程等本科相关专业,也可供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