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作者曾多次深入灾区考察和调研,协助当地开展建筑鉴定与加固工作,在工作中获取了宝贵的手资料。本书是作者在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大量图片对建筑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为达到使灾后建筑加固工作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便于保证工程质量、合理控制造价、缩短设计周期和利于技术监管的目的,编制了灾后建筑加固通用图集,并对加固方法与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对汶川地震灾后建筑加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供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研究人员及建筑加固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50万年前,一支名为 藏象生命体 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充满着美丽、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 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这一切的秘密,一直埋藏在那些不知作者的远古经典里,《山海经》里暗示了这一点,《奥义经》中有所提及,最为翔实的,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地球物理学基础中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等方面相关基础知识、工作方法、分析步骤和研究技巧,本书的思想实质上是应用地球物理学方法的具体化和实用化。全书共分5章,主要内容有:实习的工作方法、实习仪器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法、野外实习的项目与要求、内业实践的项目与指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书尾的附件给出了相关的行业标准,以供实习者学习中参考。 本书内容涵盖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提升。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地球物理学、矿物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察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实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交流的日趋广泛,外语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培养。通过英语获取专业的知识,提高专业水平,跟踪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目前国内急需一批用英语编纂的专业词典。 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词典系列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一套工具书。 牛津英语百科分类词黄系列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一套工具书。该系列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艺术、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食品与营养、计算机等社会科学门类近百种,均由造诣很深、经验丰富的专家撰写。作为*批,我们从中精选了52本,以满足国内读者的需要。词典用浅显的英语,精确地解释了常用的专业词汇,充分体同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工具书方面严谨的传统。 该系列词典可作为大专院校各专业的学生以及专业
本书从不同的地理角度,对海洋、湖泊、河流、山脉、原野进行了介绍。红色的海水,珊瑚形成的岛屿.沉不下去的死海.平静如镜的天池,黄沙沉淀而成的黄河,滔滔不绝的长江.波澜起伏的山峰,四季分明的天山,它们不仅仅“徒”有外表,更孕育了众多的文明,流传着动人的传说。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斛读地球密码》科普丛书分为地质、地貌和矿产3个系列,共计36册,包含地质、地史、古生物、地貌利矿产资源等方面内容。 各分册广引博采外的地学发现和成果,以地球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对地质现象和事实解疑释难,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有哪些、在哪里、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关系等依次展开,力求达到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丛书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内容系统、各自成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以通过对地质现象的描述让人们知其然,能通过对地球科学理论的解释让人们知其所以然,是一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地学科普丛书。
进入21世纪,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将海洋视作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中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也必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高精尖的海洋科技,需要繁荣的海洋经济,需要科学规范的海洋管理,需要强大的海洋军力,同时,也需要从基础做起,在全体国民中普及海洋知识,引导全民族认识海洋,重视海洋,亲近海洋,激发人们热爱、探索、开发与保护海洋的热情。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重陆轻海传统的国家,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邀请了四十余位活跃在我国海洋科教工作一线的专家、学者,以他们深厚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基础,结合世界海洋发展趋势和各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精心编写了这套《蔚蓝海洋知识丛书》
本书是在广大从事高层建筑抗震研究和设计工作者的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编制组专家的提炼和概括,并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后完成的。自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高层建筑工程达6000多幢,其中有不少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1997年,建设部为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发布了第59号部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上海市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并开展了本市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累计审查项目已达400多项,涉及数千个建筑结构单体。对包括各种结构类型的住宅、商业、办公、通讯、医院、体育等典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以上海市抗震设防专家进行逐项审查的方式,尽力消除结构设计隐患,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和控制设计质量。2003年,建设部将59号部令修改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会同有关单位,在原《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标准共分8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水位站、水位观测基本设施布设、水位观测设备、水位的人工观测、水位的自动监测、水位观测结果的计算与订正、水位观测的误差控制等。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特殊情况下水位观测设施的布设;(2)水位自动监测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