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动物志对中国拟步甲科琵甲族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整理,在检视定名和部分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记述了20属266种和亚种,其中包括1个新亚族,9个新种,1个新雌性,5个新组合和2个新等级。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了琵甲族的分类地位、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特征。各论中编制了属、种检索表;总结了每个亚族的主要特征;属的主要特征和鉴别特征;每种下均有详细的文献引证、描述、检视标本、分布等信息。在检视模式标本和查阅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一些种和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修订。附有各种的形态特征图250幅,绝大部分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图和部分扫描电镜图共17版,成虫彩色图版18版,生态照片8版。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是中国第一部完全以潜水拍摄记述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的图谱。全书图片采用潜水观察法拍摄,直观反映出珊瑚礁鱼类在原始生存环境中的自然形态,有利于人们认知南海极为珍贵的珊瑚生态系统,识别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类。拍摄团队历时两年,9次远航西沙和中沙海域,3次远赴南沙岛礁,下潜拍摄超过400人次,共拍摄水下照片20869张。本书从中精选出565张,涵盖54科160属408种珊瑚礁鱼类,是南海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可靠的记录,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观赏性,以及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郑光美主编的这本《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371种(2304种及亚种),隶属于24目、101科、439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学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特有种鸟类名录进行了认真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可供从事鸟类学教学、科研以及从事农业、林业、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动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有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本书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实验动物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以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作为准备开始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非常重要。此后分别介绍了常用的实验动物以及相应的实验选择,为大家了解和选择实验动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接下来本书详细介绍了诸多心血管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中除相应基础知识和文献复习外,大量篇幅着眼于具体的操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大家进行相应的实验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最后心血管病研究用实验动物常用参考值数据以及对心血管病动物实验常用溶液的配制和法定计量单位的介绍,为大家进行动物实验提供了工具书般的参考。
《动物标本制作彩色图解》主要包括:动物解剖骨骼干式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油制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气存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塑封标本的制作、动物教学干式冻存标本的制作、动物脏器铸型标本的制作、陆地动物整体剥制标本的制作、淡水动物标本的制作八大部分,彩图五百余幅。内容全面、详细、易懂,可供职业、技校、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广大中学生、教师及标本制作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以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优化为目标,基于公共危机传播动力学理论、危机演化机理、行为决策组合理论、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的环境约束、动力机制、反馈系统、科技支撑、博弈与组合决策等展开系统研究,对上海黄浦江流域漂浮死猪事件进行决策案例分析,提出了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社会群体行为决策主体生态系统新观点、网络舆情SEIR模型新工具和一系列社会群体行为决策新建议。
海南长臂猿是珍稀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旗舰种和伞护种。开展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研究,对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野外辨识和分类,以及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通过长期监测调查,收集了海南长臂猿采食的47科88属134种植物的原色照片,根据植物分布情况绘制了适宜分布图,介绍了植物物种的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并展示了相应的取食部位和取食月份。
土壤动物学是当代科学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科学领域。本书是作者多次承担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相关研究的成果总结,具有长期的资料积累及经受过时间的检验。研究内容为森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是土壤动物学基础研究的热门课题;把土壤动物学与森林生态系统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本书研究的一大特色。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来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统一性与连贯性的专题论述,从研究方法、基本的研究(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分化,群落的地带性特征)、深层的研究(分解功能的定性、定量)到对生态系统能量动态的探索等环环相扣。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资料详尽,在研究方法上有不少,在理论上也有新的见解,是当今土壤动物生态方面不可多得的专著,是动物学、农学、林
本书以汶川的大熊猫、珙桐、银杏孑遗物种为主线,包括探秘孑遗物种、孑遗物种生态系统、孑遗物种的自然智慧、孑遗物种保护与利用四个篇章,向读者展示以大熊猫为旗舰物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汶川管理总站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与手段,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唤醒读者的保护意识,吸引读者参与自然教育,通过教育开展保护工作。
本卷动物志对中国拟步甲科琵甲族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整理,在检视定名和部分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记述了20属266种和亚种,其中包括1个新亚族,9个新种,1个新雌性,5个新组合和2个新等级。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了琵甲族的分类地位、分类系统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及分类学意义、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特征。各论中编制了属、种检索表;总结了每个亚族的主要特征;属的主要特征和鉴别特征;每种下均有详细的文献引证、描述、检视标本、分布等信息。在检视模式标本和查阅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一些种和亚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修订。附有各种的形态特征图250幅,绝大部分种的雄性外生殖器图和部分扫描电镜图共17版,成虫彩色图版18版,生态照片8版。
本手册为引进版图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那些容易鉴别的海鸟种类。现有的生物系统学研究,包括DNA研究,使得南极的信天翁数量由10种上升到20种。然而其中有些种类,若非经过详细深入研究、测量以及雌雄鉴别,当场是无法鉴别的。本手册中仅15种信天翁可通过直接鉴别就能进行分类(包括它们成长的不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