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12章,主要介绍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的现状与进展及常用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第1章概述气候变化基本事实,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现状与进展,以及常用评估方法。第2~3章对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在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阐述。第4~10章围绕气候变化相关的极端温度、极端降雨等对死亡、发病、媒介传染病、水源性传染病发病、不良出生结局、职业暴露风险和精神心理疾病等的影响,分别介绍广义线性模型、广义相加模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贝叶斯时空模型、断点时间序列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病例交叉设计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第11~12章介绍气候变化下人群健康风险的脆弱性评估及未来预估。
地震虽是小概率事件,一旦赶上,就是100%!防震减灾常识,你了解吗? 6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小主人公的视角,讲述防震减灾,助您安全避震。
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落石灾害的防治无论在民用还是在军事上都是非常关注的课题。柔性防护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落石灾害防治方法,它包括主动防护系统、被动防护系统和混合型防护系统等,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专著从理论、试验及数值分析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柔性防护系统防落石灾害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是作者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庆市重点自然基金和军队重点科研课题的资助下,历近十年的研究取得的。对柔性防护系统在我国的工程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以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公共安全治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更加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注重综合减灾,更加注重属地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深入解读新时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新任务,探索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的有效路径。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从防灾减灾救灾历史沿革、体制机制、应急管理、灾情管理、灾害评估、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系统阐释新时期国家防灾减灾救灾的战略安排和工作思路,梳理灾害全过程、全领域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公共安全治理新格局丛书》不但向读者提供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制度设计是什么样,还力求阐明为什么这样,制度设计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本书是基层水利职工培训系列教材之一,概述了山洪及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介绍了我国山洪灾害的分布情况及防治现状,系统地阐述了山坡固定工程、沟道工程、护岸工程、排导工程和生态工程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以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预警指标确定、监测预警系统、责任制组织体系及防御预案等非工程措施。此外,还介绍了山洪灾害的防范救灾措施。 本书作为基层水利职工培训教材,适用于水利行业基层职工培训,也可作为职业院校水利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的主题为户外雷电灾害避险常识的科普宣传,通过画册的形式让公众了解掌握雷电基础常识、防雷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本书将设计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介绍雷电的危害、户外易遭受雷击的地方、雷电的防护、雷击急救常识等。 本书共分为 雷电危害初识 防雷安全培训 亲历防雷避险 防雷成果分享 四大板块;书中每一小节以故事脚本展开,末尾将根据每章节具体内容补充专业科普解说。本书设计了追雷小分队、学生和老师等生活化人物形象,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形式展开叙述,通过系列有趣故事、真实案例为读者带来通俗易懂的专业解读,是国内首s套面向公众的故事型雷电科普读物。融合了雷电研究中的闪
介绍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滑坡复活特征与新型治理技术、岩质岸坡劣化失稳与测试评价、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与工程治理,以及三峡库区地质安全保障措施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全书共五个部分、15章。第1部分(第1~2章)介绍了蓄水运行地质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跟踪研究了水库运行滑坡时空分布规律和风险控制方法;第2部分(第3~5章)研究了顺层基岩古滑坡和堆积层滑坡复活失稳机理和阶跃变形特征,介绍了水力型滑坡中小口径抗滑桩群新型防治技术;第3部分(第6~10章)分析了消落区岸坡岩体劣化失稳特征,介绍了现场原位精细探测、室内测试和地质强度指标评价方法,研究了典型岸坡劣化失稳机理和崩滑涌浪复合成灾模式;第4部分(第11~14章)介绍了失稳岸坡应急整治、
《澜沧江德钦段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方法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和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的主要成果之一。澜沧江德钦段地处“三江并流”腹地,山高谷深,活动断裂密集,岩体结构破碎,地质条件复杂而脆弱,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澜沧江德钦段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方法研究》采用高精度遥感、无人机航测和地面调勘查等技术方法,开展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成灾机理及风险防控研究,解决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问题,为城镇规划建设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新疆南疆地区典型地质灾害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针对新疆南疆地区地广人稀、地质环境脆弱等特点,采用高精度遥感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和地面调查等技术方法,在广泛收集利用前期已有相关资料、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成灾机理研究,初步解决了高寒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的难题,为西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本书是对贵州省重大地质灾害经验教训、监测预警和防治成果的总结。本书分为三篇,篇概括介绍贵州省自然和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贵州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第二篇为贵州省重大地质灾害事件,包括六个滑坡案例、三个崩塌案例和一个泥石流案例,重点阐明重大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成因背景、造成危害,总结重大地质灾害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篇为贵州省重大地质灾害成功避让的九个案例,经群测群防、自动化监测预警,避免了重大伤亡损失,重点阐明地质灾害的地质背景、成因机制和预警响应过程,为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参考。
“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不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先后主持编写了《近代中国灾荒纪年》《中国荒政书集成》等多部重要论著和资料集,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整个中国灾荒史和环境史研究的发展与深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 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为“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意义”“灾荒与近代中国研究”“灾荒史的现实镜鉴”“灾荒书序与书评”4辑,收录李文海在中国近代灾荒史领域的一系列论文、发言、访谈、序言、书评近40篇,展现了李文海对这一领域深刻、
本研究首先以舟曲区域以及三眼峪、罗家峪、寨子沟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并梳理以往研究成果,系统研究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灾模式、致灾因素,并提出舟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和风险减缓措施。 其次,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三眼峪小流域位移场、应力场以及塑性区分布规律,阐明三眼峪重力侵蚀发生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发生机理。采用有限元求解方法,开发三维连续介质模型程序,建立舟曲高速远程滑坡及泥石流的三维动态动力分析模型。开展泥石流和高速远程滑坡的临界启动研究,运动侵蚀行为及冲淤特征研究,灾害体动力过程研究,流变参数敏感性研究以及拦挡坝对泥石流、滑坡拦挡动力行为研究,系统揭示舟曲泥石流与高速远程滑坡形成机理。后,采用水文学分析方法,计算不同降雨频率下洪水特征值与降雨特
《江苏典型滑坡地质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从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及破坏机理出发,以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控技术研究为目标,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取样分析模型试验、数值试验、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江苏省典型的宁镇地区下蜀土滑坡,连云港地区含绿泥石片岩层滑坡、岩土交界面滑坡,苏南低山丘陵区的软弱夹层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启滑机制,从微细观和滑带土赋存环境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型滑坡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提出滑坡破坏机理的基本理论,进一步提升了对江苏省典型滑坡的认识,同时结合取样提出滑坡软弱夹层的参数表,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滑坡提出相应的防控技术,为类似滑坡勘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江苏典型滑坡地质灾害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不仅集中了作者及所在团队多年的科研成果,而且发展
自然灾害事件大多起因于自然风险。但是,自然风险不一定导致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损失的扩散和放大往往因为社会因素。而且,风险也可能系社会行为 制造 。因此,巨灾的 社会 行为成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心,风险社会脆弱性理论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风险理论研究视角的重大创新。本书旨在融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工具,创新研究视角和方法,研究脆弱性视角下的巨灾成灾机理、反脆弱性的路径、巨灾风险社会协同治理的机制等核心内容问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巨灾风险的成灾机理与管理演进、巨灾风险脆弱性分析与评价、巨灾风险扩散与放大机制研究、巨灾风险社会抗逆力分析与评价、巨灾风险认知与行为主体决策分析、巨灾风险社会协同治理机制设计、巨灾风险反脆弱性管理路径选择等。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善之区,对地质灾害极为重视,对防灾减灾也极为关注。为了更好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本书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调查、监测和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以门头沟区为例,力求对近年来北京市典型的具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隐患现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