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本书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防灾救灾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动作过程,归纳总结了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做法、经验和启示。全书共分8个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国外建立应急管理体制的背景、美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德国防灾救灾应急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借鉴和启示。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系统、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将公众行为引导贯穿始终,各部分内容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全景式展示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下公众的行为引导策略。 章,介绍了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行为管理的概念、意义与现实需要、影响因素与相关政策,让读者全面理解行为引导在应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从管理学与心理学视角出发,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为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第三、四、五章,对个体与群体在面对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心理、行为与动机反应进行了充分的机制分析。此部分内容是读者理解、运用行为引导策略的基础,是对卷入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的社会公众普遍会出现的心理应激反应、行为规律与潜在行为动机的客观阐述。 第六、七章,着重提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行为引导的具体策略。其中第六章以重大公共安全
山洪的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该地区的降雨、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社会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 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虽然灾害的发生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但可以采用一定措施减轻甚至避免其带来损失,使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 限度,因此需要进行灾害预测预警的研究工作。本书对山洪危险性理论、基于临界降雨的山洪预警方法以及基于水文气象耦合的山洪预报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小流域山洪预报预警相关方法的研究,以期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利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类师生学习和参考。
本手册结合相关科研机构、 外知名行业机构、领域专家以及 相关政府部门已发布的宣教材料等诸多实践经验和智慧编写而成。希望能够通过这本《家庭减灾手册》,促进公众(尤其是家庭)在灾害应对中主动采取一系列行动,以降低和避免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本书是民防应急知识宣传,围绕关系群众防震、防火、灾害性天气、日常卫生保健、燃气使用等安全疑问进行解读,让 多的居民认识和了解民防的重要性,提高家庭防灾避险能力。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载体。 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表明,对公众(尤其是家庭)的减灾教育对于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作者邵辉)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安全管理的相关问题,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绪论、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法与技术、安全投资与保险管理、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文化、我国安全管理的实践。 《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专业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以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安全工程、消防工程、安全管理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企业的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也适合用于企业安全管理培训。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模型与方法体系》是有关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方面的专著,主要介绍利用模型模型库的思想开展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的理论探索与方法实践。专著所涉及的灾害类型包括洪涝、旱灾、雪灾、低温冷冻、地震、滑坡、泥石流、沙尘暴、森林草原火灾和病虫害等10种。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通过灾情评估术语、灾情评估流程、灾情评估模型库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步骤,给出完整的灾情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和灾情评估全过程。有关内容可为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提供直接借鉴,对其他灾害、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自然灾害灾情评估模型与方法体系》可供从事自然灾害、自然地理学、遥感应用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参考,并可作为有关学校师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之一。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气候变化风险的概念、识别与分类方法,提出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框架,综述了气候变化风险及综合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和途径;并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选择生态系统、粮食保障及气象水文灾害三个方面定量评估了SRESB2情景下中国近期、中期与远期等不同阶段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水平与时空格局,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时空分布;,根据未来情景下中国气候变化风险分布地图,提出了中国气候变化风险防范技术。此外,还在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防范示范。 本书可供灾害科学、风险管理、应急技术、防灾减灾、保险、生态、能源
本书分四部分。 部分“我的成长路”,讲述了作者的农家子弟成长经历和军营锻造历程,造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基本人生品格;第二部分“我的救援路”讲述了他加入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过程、参加 外培训训练的典型例子、参加党的十八大的体会感受,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理论过硬、专业扎实、技术精湛”的基本职业素养;第三部分“我的实战路”讲述了他参与及 的 外11次典型案例,成就他成为一名 救援队员“业绩突出、功勋卓著、影响广泛”基本职业能力的现实路径;第四部分“我的思考路”讲述他对4个方面的思考和5个方面的总结,成就他成为一名优秀救援队员“智慧与力量、勇气与挑战、危险与生死”人生考验的成熟标志。
对于人民群众而言,火灾如同猛虎野兽,唯恐避之不及。很多人对火灾的认知可能只限于人身与财产损失,但是对于人类整体以及社会而言,火灾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生命与财产损失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注:同一座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该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 的类别确定。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以下是各类不同仓库类别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