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地震局给防灾科技学院下达了 大地震防抗救成功案例研究及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 任务,学院随即成立了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成功案例研究和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指南编制项目组,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板重灾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访谈交流近百人次,悉心编录了24个震时避险案例和11个自救互救案例,并根据当事人自述将案例原原本本展现出来,让读者切身体会和洞察每个案例中的求生秘诀。 《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案例及指南:基于汶川8.0级地震北川现场调查》编者从专业角度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深入发掘案例精髓和指导价值,在案例分析基础上,分别对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进一步总结共性、提炼精华,形成经验启示录,以期在对基层地震工作者进行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时起到案例教学的作用,从而推动
自然灾害风险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和集聚中心,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社会经济损失严重。本研究成果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安全预警体系,对加强灾害防治,保障沿海地区安全,规范灾害风险与应急响应研究方法,促进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3》是一本反映2002年全国火灾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内容共分四个部分;1.全国火灾情况;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及重大、特大火灾案例;3.铁路、港航、民航火灾情况;4.附录。2002年是实施新的火灾统计方法的第六年,全国“分地区火灾综合情况”和“分月季火灾综合情况”中,每起小火损失按5000元计算,其他全国汇总表均为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数。 “全国火灾情况”均按照各地上报的火灾原始登记表汇总编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是根据各地上报的汇总表编写的;“特大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案例编写。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壳活动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油气管道遭受地灾威胁愈加强烈。《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技术》在总结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的危害、国内外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治及监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调查、排查的具体内容,野外识别的方法,单体及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方法。针对*为常见的四类管道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技术及监测技术,*后对管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石漠化治理主要实施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恢复与 重建,而*重要、*关键的技术措施就是造林树种的 选择,树种选择正确与否决定着石漠化治理的成败。 胡培兴、白建华、但新球、江天法、吴照柏等编 *的《石漠化治理树种选择与模式》根据石漠化土地 的生境状况及造林树种选择原则,选择适宜于石漠化 土地生长的乔木树种近100种,灌木树种50余种,草 本植物30余种进行详细描述。同时根据我国石漠化土 地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地带性气候、大地貌特征、 主要江河分布及岩溶中地貌特点,将石漠化区域区划 为4个一级区划单位和14个二级区划单位。根据二级 区划单位的石漠化状况与区域自然条件,推荐了适宜 于各二级区划单位范围内的适宜造林树种,为科学地 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书可作为石漠化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资料, 也可作为相
本书立足于城市安全建设的前沿,通过对城市安全历程的梳理,总结城市安全建设经验,提出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城市综合防灾系统规划的理念和具体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基于韧性城市理论视角,在回顾中西方城市营建中确保城市安全的做法和经验,梳理城市防灾规划的理念变化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韧性城市建设前沿进行研究,形成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体系框架。下篇以建设全球城市为规划目标,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防灾规划体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从安全分区、功能布局分别对浦东新区城市空间战略、重要防灾设施进行了规划研究,以构建强韧性的防御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围绕模式创新和能力提升对浦东新区应急管理体制、综合应对体系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建立多层次立体式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系和快速应对体系。
《世界上惨重的自然·军事灾难》一书向我们展现了从古到今世界上70多起惨重的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s作者详尽、全面地介绍了各种灾难的形成过程,分析了灾难的严重后果,并通过对灾难的反思,对人类自身的生命和生活重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视。 “关键史实”便于读者抓住核心信息,精美的插图更使本书图文并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够加深对历史灾难和军事史的了解,更能感悟出更多的人生真谛。
《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共分六卷,本书是第三卷《防洪减灾体系》,内容包括防洪减灾体系概论、防洪工程体系、防洪非工程体系。 《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防洪减灾体系)》由刘树坤主编。
干旱是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一种慢性自然灾害,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持续之久、危害之深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本书主要针对我国典型的干旱区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匮乏、干旱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的干旱灾害特征及成因,根据流域内陆水循环和水平衡的特点,对塔里木河流域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建立了适用性强的干旱评价方法。系统分析了典型流域的干旱演变趋势,并基于气象、水文干旱指标,运用马尔柯夫链对干旱状态转移预测,建立了塔河流域干旱预警关键技术。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塔河流域于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量化分析了塔河流域干旱灾害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干旱灾害应对措施。为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流域生态系统和
流滑是滑体呈流态运动的一类滑坡灾害,多发生于尾矿坝、黄土、火山灰、填土边坡、固体废物填埋场等松散无粘性土边坡中,也发生于敏感性粘土边坡,具有突发性强、高速、远距等特点,一旦发生往往造成灾难性后果。本书分为9个章节。从过程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现场监测、室内试验、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有限差分、离散元、物质点法、粒子有限元等多手段数值仿真有机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从边坡降雨水文响应、流滑机理与起动过程,流滑运动过程三个阶段着手,详细再现了松散填土边坡降雨流滑的灾变过程,为今后该类边坡的防治、预警预报及风险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本书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轻松、直接、灵活的方式引导网络学习。 全书共分8章,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技术、网络学习的管理与制度、网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等.,以“学完本章,你将能够”的方式告知各章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效。章后附练习题,且练习独立成页,沿裁剪线剪下后可作为课程作业上交。章下分专题,各专题开篇设计“专题导读”,帮助读者了解专题的基本内容。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特别提示”、“典型案例”、“扩展阅读”等栏目。“特别提示”对读者可能出现的理解、操作问题给予简要提示,避免认识和实践方面出现的偏差;“典型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内容,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扩展阅读”作为正文内容的延伸有效开拓读者的知识面。在各专题末尾设计“专题小结”,
随着气候变暖,暴雨、高温、干旱、雾霾等气象灾害性事件频发,给社会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气象服务作为应对自然和环境灾害的重要工作,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气象服务效益与灾害风险评估》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采集数据、认真研究,引入统计学、投入产出法、结构方程模型等多个工具,创新已有的气象服务效益及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并对所设计的模型和方法进行实证。所涉及的学科包括气象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内容涵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风险评估、气象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等多个方面,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性研究。
台风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率**、影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严重,经济损失巨大。本书结合**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台风灾害的分布和影响、台风灾害的损失评估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由“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决策管理”组成的完整的“台风灾害应急管理”理论框架体系。
《泥石流预报的原理与方法》较系统地论述了泥石流预报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泥石流预报的类型和减灾需求,介绍了不同类型泥石流预报的理论基础。根据泥石流预报气象基础和现有的技术条件,建立了不同时空尺度的泥石流预报技术体系,并针对该技术体系介绍了气象数据的获取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泥石流成因的预报方法和应用,探索了基于泥石流形成机理的预报途径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泥石流减灾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为泥石流预报的研究和应用探明了可行的途径和方向。
《森林草原野火风险预警监测方法及应用》系统介绍了森林草原野火风险评估预警方法及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极化SAR数据的植被冠层可燃物含水率遥感反演方法、野火风险评估方法及云南省应用验证、全球森林火灾风险时空挖掘及预警预测方法及其在林火多发区域的应用、基于静止卫星的野火火点检测与蔓延速率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