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让华夏民族屡屡从废墟重建文明的"天书" 宋朝是中国文化的极点,宋朝建筑学集大成者《营造法式》,被史家称为"天书"。一方面指其难懂,二方面喻指读懂了可造出天堂。梁思成先生从父亲梁启超处获赠此书,发誓要读懂并让别人也能读懂。本书完全保留梁先生多年研究所作的注释、解说以及手绘图,并新增全本译文以及图文并茂的知识小链接。曾经连大学教授都挠头难读的"天书",现在人人都能读懂了。
每栋建筑都起源于一个创想。如何从一个概念出发,最终完成一件作品呢?为什么某些想法比其他想法更好?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被称为“好”设计? 这本简明易懂的指南,能帮助对建筑感兴趣的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答案。 本书语言流畅,图片丰富,囊括了设计过程的方方面面,佐以形形色色能够激发灵感的建筑案例,陪你思考建筑的真谛,找寻设计的路径,探索独属于自己的工作方式。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即便是在“七七事变”后艰难困苦的流徙岁月,他也从未放弃。梁先生基于调查写成的《中国建筑史》是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的本民族建筑史,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
为什么需要关注AIGC?应该如何学习和应用AIGC技术? AI对传统建筑设计流程有哪些影响? 哪些提示词可以作为灵感来源? 现阶段,在建筑设计中使用AI工具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室内设计中,AI工具究竟带来了什么? 在体验式空间设计中使用AI工具有哪些启发?
《中国建筑史》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公正权威的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从上古到清末民初分期阐明中国建筑在不同时代的特征,对每一时期的现存建筑实物逐一剖析,解说每个建筑形制的特征及传承关系,涵盖木构、砖石、桥梁、牌坊、宫殿、苑囿、寺庙坛观、陵墓、住宅等。对各个系统建筑自身之优劣,各民族与中国情况之异同,都有述及。这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于1944年,当时却没有出版条件。五十年代初作为讲义,出版了若干油印本,限于条件,没有印插图。本次出版即以油印本为底本,参考后续出版的各本修订了部分笔误,并增补了书中提及的相关图片,以期优选限度呈现梁先生本意。
本书介绍了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介绍了典型模式与经验做法,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验借鉴,分区域、分类别总结了适宜于不同区域特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提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支持体系,为我国“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以及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思路和经验。世界银行集团贷款技援项目“中国经济改革促进与能力加强项目”(简称TCC6项目)子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与政策体系研究”为该项成果提供资助。
《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top-down不确定度评定》可以为检验检测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研究不确定度评定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书依据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2011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概述了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涵义和特点,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文作了系统性阐释,对三标整合的体系文件编写、“安健环”评价与控制、内审员培训方法、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程序等都作了详细的分析。本书内容广泛理论明晰、结构严瑾、文字简明。书中配插大量图表和案例,可供企业管理人员、咨询机构咨询师、认证机构审核员使用,并可作为内审员的培训,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