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原著一百回,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广泛吸取了民间传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演绎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纣为背景,阐、截二教斗法为主线,众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阵斗法的精彩神话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佳作。
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更像是一部小说,充满了灵性和想象力。本书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先哲老子的人生心路、还原历史。将老子的一生串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历程,关于老子与孔子、苌弘、常枞、秦佚、杨朱、周王室的关系,作者都交待得合理而平常,从语言、习俗、礼乐、天下变迁等方面部分还原了先秦的历史。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经》思想的缘起和发展。本书还叙写了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隐居等一生的活动。
一代文豪苏东坡,是个琴棋书画诗酒茶俱全的生活家。而后世论起东坡的生活趣味,多谈起他的美食与酒,而对东坡在饮茶一道上的品位与情趣,少有谈及。其实苏东坡爱茶爱得紧,对茶叶、用水、茶器、同饮之人都很讲究。茶是他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苏轼的诗词文章中也处处有茶的身影。苏东坡的茶生活,也是宋代茶文化发展繁荣、宋人生活美学的一面镜子。 知名茶文化学者周重林,细细梳理了苏东坡与茶相关的50余篇诗、词、文章,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细细钩沉出一个精细、闲雅、清欢、充满人情味的东坡茶世界。以茶喻人,最重要的是“清白”;以茶喻生活,很好的滋味是“清欢”。
施耐庵、罗贯中著的《水浒传(上下)》是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长篇小说的先河。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由明代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书。小说主要写了北宋末年政治动荡,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贪官污吏陷害忠良,民不聊生,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情势逼迫落草为寇,聚义梁山泊。这些好汉,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惩恶扬善,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层的嚣张气焰,弘扬了人民群众的英勇斗志。作品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三言二拍 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凌濛初所撰的五本著名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其中, 三言 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本书四十卷,每卷一篇。 二拍 则共有八十卷(篇), 三言二拍 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三言二拍精选集》从 三言二拍 五部作品中精选、编注了近30 篇古代白话小说,以飨读者。其中, 三言 的底本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天许斋、兼善堂、叶敬池刊本; 二拍 的底本则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并多种现行版本编辑而成,为了保留原作精髓,本次编辑,严格遵从原文,部分字词及用法依循了旧作,力求在保留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更方便当今读者的阅读。
本书以《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作为第一手的材料,兼及文人笔记、地方志等,又广泛参考前人研究成果,从而重建了陆游仕途坎坷又诗词极丰富的一生,厘清了其仕宦生涯中不少疑难问题,再现陆游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中浮沉悲喜的经历。叙述手法上基本延续了“诗词人生”文白对照的形式,以严谨而不失趣味的宗旨分析各种传世史料,同时顾及普通读者的阅读体验,对征引的材料基本都做了白话解析,并将陆游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诗词呈现于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和时间经纬之下,令读者能一目了然。
品读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与哀愁,读一首诗,讲一段故事。 全书从每小节的引子,到文中引申,涵盖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歌赋近百首。 每个诗词歌赋,引出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每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诗词歌赋…… 书名取李清照的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全书汇集从先秦到大清,各大家、各种类经典诗词歌赋,由作者解析创作而成。 书中有闲情,有深意,有情怀,也有故事,读来轻松愉悦。 有人说,一部宋词,就是一部情史。 此“情”,不仅是风花雪月的儿女之情, 亦是对人生百态的感悟之情。 历经千年洗礼,宋词之美,不仅没有过时, 反而因岁月润泽而愈发醇香,动人。 品读好看宋词,重拾我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百家讲坛”《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婴宁》等各个类别的经典60余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该书由“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组成:原文以辽宁图书馆手稿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等,权威严谨;译文明白晓畅,简洁生动,力求保证小说的原汁原味;点评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精彩之处做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书前有知名插画师付璐绘制的《画皮》《画壁》《狐仙》等精美插画,色彩艳丽,赏心悦目。
佚名所著的《隔帘花影(插图)》又名《三世报》,全书四十八回,书署佚名撰。《隔帘花影》实际上是删改丁耀亢的《续金瓶梅》而成,是《金瓶梅》三种续书中“好评”的一种。本书讲述靖康年间金兵进犯中原,吴月娘等人的经历,书中杂引佛、道、儒三教经文,多写因果报应之事。《隔帘花影》一书,保留了《续金瓶梅》的基本情节,删去了有关宋金战争的描写,调整、修改了一些情节,作者本意不过借影指点,在小说前面的部分写南宫吉生前好色贪财等事,随着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叙述,将人情之恶薄、报应之分明,极力描写,以突显无人不报,无事不报的善恶因果关系。
词学泰斗叶嘉莹深度品读中国词坛上晏殊、柳永、辛弃疾、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几道、吴梦窗、王国维等数十位闪耀群星流传千古的佳作,给你一堂大师级的诗词鉴赏课。 柳永的热烈执着、李煜的婉约清淡、辛弃疾的奔放大气、晏殊的圆融平静……代表词人佳作一本读透! 叶嘉莹讲述古诗词背后的百味人生,带你读懂中华文脉里的境界和智慧,感受诗词的绝美与力量。
本书以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忧患精神为红线贯穿全书。作者以平实无华的语言、优美流畅的文笔和深刻独到的见解叙述了杜甫的忧患一生,将一个活生生的杜甫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本书以杜诗和史书为材料依据,记录杜甫一生行止踪迹,力争无所遗漏。同时,通过分析杜甫各个时期的作品,将其思想、感情、性格、兴趣以及诗歌艺术,予以揭示和评论,力图塑造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气的鲜活生动的诗人形象,还杜甫以本来面貌。
该书收录一系列短篇小说,描写清末民初天津卫的乡土异士和市井奇人。他们中绝少精英,都是活在你我身边的凡人,但其言谈举止又有非凡之处。作者对篇中人物有褒有贬,他们那种强韧剽悍的性格瑕瑜互见,无不深深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作者谋篇布局功力深厚,文字简练准确,极富神韵,刻画的人物鲜活灵动,呼之欲出,令人回味无穷。书中配有同一时代《醒俗画报》刊载的多幅图画,大至时政要事,小到市井信息,生活气息浓郁,有助于读者感受与认知那个时代。该书畅销二十年,销量逾500万册,有篇目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的诗歌,全面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被誉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并列入“五经”,《诗经》一名遂沿用至今。《诗经》共收录诗歌311首,其中6首只有标题而无内容,被称为“笙诗六篇”。 本次《诗经》注译工作,分为题解、注释和白话译文三个部分。在题解中几乎都罗列出《毛诗》小序的观点,然后参考其他古今论著予以分析。
元曲,顾名思义,即元人所作所唱之曲。元人立国时间不长,但曲之一体却空前发达,以至取代传统诗词的宝座,成为有元一代文学成就优选的体式,俨然与前之唐诗、宋鼎足而三,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绚丽奇景。本书是一部口碑卓著的元杂剧、元散曲选本,适合对元代曲体文学有兴趣的文学爱好者。《元曲选》选录元代散曲与剧曲中的名作、佳作,包括关汉卿、马致远等九十余位作者,小令、套数等各种体式的三百余篇作品。选目以“趣”字为原则,较为全面、精当,既能体现元曲的艺术成就,又能反映元代社会情况。
词从小道、艳科,难登大雅之堂,到上升为“一代之文学”,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哪些人使宋词完成了蜕变?是哪些事在宋词中留下深刻印痕?而宋词又是怎样与一个王朝的兴衰相始终?这背后,大有故事可讲。 可惜的是,许多研究宋词的书籍,更喜欢沿着文学鉴赏的老路,去告诉读者这首词好在哪儿,而往往忽略了作品诞生的时代信息——这背后可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可能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抑或可能是一次宾主尽欢的宴饮,又抑或是一曲哀伤痛悟的临终寄语。 一个作品,诞生的历史信息,有时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这也是本书花了这么多笔墨去追述宋词流传过程的原因,每一次整理保存都携带着那个时代的信息,从而超越了词作本身的意义与内涵。 有鉴于此,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或许是独特的:不是从文学角度去解析宋词的美与痛
《昭明文选》,《四库全书》中的《集部·总集类》的第一部书,自成专门的珍贵文学古籍。萧统,遍览众经,招才纳士,引领一代文学盛世的梁昭明太子。一千四百余年后,这部书“事出与陈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之道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昭明文选选讲》,看屈守元教授从作者到编辑、源流到体系,讲述、注解这本优秀的文学名著。
《论语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一,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能够满足广大老师及中小学家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论语诵读本(升级版)》,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记载十三世纪蒙古高原和中亚历史地理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汉文载籍中,它是第一部横贯蒙古高原的亲身游历记录,同时也是唐代以后第一部根据实地见闻记述从天山东部到河中广阔地域的书,其价值可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相媲美。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部完整的校注本。作者经多年努力,并与硕士、博士研究生潜心研读后完成这一工作。该书的主要学术价值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运用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多种版本,对《游记》中的文字进行比对,写出校记;其二,对书中难懂的字词一一校注,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拥有创新意义的部分;其三,本书对于从事元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十三世纪新疆地方史以及内陆亚洲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书中记载了玄奘西行并周游五天竺所亲历者一百余国、得之传闻者三十余国的地理位置、 古迹、历史传说和当时 的情况,以及各地山川、城邑、物产、习俗,多《唐书》所未载,是研究中国西北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向为世界学者所重视,该书也为研究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作者聂作平历时数年,循着杜甫的踪迹,漫游河南、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深入考察杜甫一生宦游、行旅的山川城郭、遗址旧迹。从地理角度切入,借助田野调查、文献钩沉、诗文解读等方式完成此书。全书以杜甫的人生际遇为线索,解历史,证地理,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了诗圣的日常生活、文学创作和起伏跌宕的命运。
《俞泽箴晚年日记》起于1920年2月26日,止于1926年7月31日,历时六年半。《日记》的主要内容、历史价值与史料价值如下:作为京师图书馆的馆员,《日记》中比 较详细地记载了20世纪20年代初,京师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状况、工作概貌以及图书馆领导的频繁变更、员工的人事变动等。尤其是对徐森玉(1881—1971)任主任期间的 工作,记载翔实,如为保护馆藏善本及《四库全书》,为扩充馆址,为应对“国立京师图书馆”的风波以及众多的馆务工作,徐森玉克服重重困难,躬亲其事,恪尽职守。《日记》填 补了早年图书馆史料上的空白,让我们看到了徐森玉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