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0-60元
  • 0折-5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20元20-30元30-40元40-60元6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5折
筛选: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 文学理论入门书
    •   ( 1685 条评论 )
    • (英)特里·伊格尔顿 著 /2018-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伊格尔顿是国际文学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极富创造力和批判性。《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纪念版)》是作者向普通读者系统介绍和评论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一本专著。作者将起自俄国形式主义的纷繁复杂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革命梳理出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三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次新版,作者新增了一篇 二十五周年纪念版序言 ,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反思。

    • ¥41 ¥82 折扣:5折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   ( 549 条评论 )
    • 乔治·斯坦纳 /2024-09-30/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需要乔治 斯坦纳 但乔治 斯坦纳一直需要《伊凡 伊里奇之死》或者《地下室手记》。 乔治 斯坦纳 人们要么是托尔斯泰主义者,要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主义者 这是否为真? 文学阅读的原则和条件,究竟是什么? 乔治 斯坦纳以一种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对比来界定两位俄国文学巨人的天才性质,这是一部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关于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斯坦纳认为,在顶尖的小说之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 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和《卡拉马佐夫兄弟》超过了其他人的作品。斯坦纳运用经典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两位文学巨著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 悲剧世界观 。斯坦纳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着重分

    • ¥41 ¥82 折扣:5折
    • 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
    •   ( 10981 条评论 )
    • 鲍鹏山 /2018-06-01/ 商务印书馆
    • 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学史。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本书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在书中我们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 ¥46 ¥92 折扣:5折
    • 文本视野下的诗经学
    •   ( 147 条评论 )
    • 虞万里 /2025-03-01/ 东方出版中心
    • 本书所收十多篇有关《诗经》的论文,主要以传世《诗经》文本为主,参证清人学术成果,兼取出土安大简、阜阳简、上博简、海昏侯简和熹平石经《鲁诗》残石所作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面向:从古史追踪诗旨的脉络和演变,从异文探索《诗经》文本与四家诗异同,从竹简和石经残石复原《诗经》篇次和什次,从《诗经》的分什追溯语词的起源,从石经残文和竹简目录探索诗派的不同,从孔门传诗形式纠正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定名。每篇都指向一个不同的研究路径,是作者近二十年对《诗经》文本流变的思考。

    • ¥49.9 ¥99.8 折扣:5折
    • 听觉叙事研究
    •   ( 1159 条评论 )
    • 傅修延 /2021-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bsp nbsp全书分导论、音景、聆察、万物自生听、听觉空间、视听之辨、诸根互用与经典重听等十章。《听觉叙事研究》稿*个着力点是创建和移植一批适用于听觉叙事研究的概念术语。如在描述"听"这一行为上,我们缺乏一个像"观察"这样适用范围较广的词语,以指代一般情况下凭借听觉对事件的感知。《听觉叙事研究》的又一着力点在于探讨听觉叙事的文学功能。列维-布留尔说原始民族喜欢用"声音图画"表达自己的感知,其中*重要的是对动作的摹拟;中国文学的源头《诗经》大量使用拟声词,细细"聆察"有鸟、虫、兽、风、雨、雷、水等自然之声,以及车马、军旅、钟鼓、伐木、割禾、金石等人类活动之声,它们赋予《诗经》无穷的艺术魅力。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声音?这不仅由于听觉是当时信息传播的主渠道,还因为他们懂得声音携带的信息更具"原汁原味"。书

    • ¥49.5 ¥99 折扣:5折
    • 当代学术·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本)
    •   ( 1123 条评论 )
    • 汪晖 /2024-01-0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汪晖 鲁迅研究 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 中间物 意识的深刻内涵和 反抗绝望 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 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首 次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 ¥49 ¥98 折扣:5折
    • 时刻人文·中国文学史(国际著名学者张隆溪最新力作,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配有张隆溪的英译文,一书领略中国文学的世界魅力)
    •   ( 688 条评论 )
    • 张隆溪 /2024-10-16/ 东方出版中心
    •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史》是张隆溪教授的一部文学史力作。作者力图通过这部著作,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为全球读者描绘中国文学的恢弘画卷,其中包括:文学创作和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和苏轼等文学大师的人生和作品;《诗经》《楚辞》《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经典的特点和贡献;诗、词、曲、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同时,张隆溪教授力求借助跨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国际化新视角,重新发现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重新定位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为此,他不但借助优美的文字和巧妙的构思,把中国文学的名篇佳作翻译为英语韵文,而且把中外文学交流互动视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议题,呈现了玄奘翻译佛

    • ¥59 ¥118 折扣:5折
    • 故事形态学 18年后终于重版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家普罗普的开山之作 文化人类学经典之作
    •   ( 317 条评论 )
    • 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贾放 译 /2024-03-01/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弗 雅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1928年)是整个叙事学领域里的一部里程牌式的著作。在当今文艺创作领域和书评领域依旧享有盛誉。在写作课越来越大众化的当下,是众多写作爱好者呼唤的经典参考书。 《故事形态学》的写作初衷是为了 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式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 。作者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这部作品被20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学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

    • ¥49 ¥98 折扣:5折
    • 中国非遗保护的当代传播实践
    •   ( 93 条评论 )
    • 杨红 /2024-10-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从文化空间到非遗新空间,空间维度研究促进非遗保护与传播。 遗产空间 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现实落点,从空间维度切入命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同时,非遗相关文化空间是遗产的组成部分,建构这类空间已纳入保护非遗的措施。本书通过研究当代非遗保护与展览、舞台、商业、旅游等空间功能之间的适应性关系,并以 空间 作为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分类、分异研究互惠互促机制的形成因素和表现形态。 从大众媒体到新媒体,非遗的媒介传播渠道与方式不断更新;从非遗馆展示非遗到不同类型的非遗体验基地,非遗展示传播的空间类型不断丰富;从警惕非遗与旅游业融合的负面影响到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个案经验,从 非遗进校园 到 非遗在校园 ,从非遗产品与服务的分型发展,到非遗体验类文化消费、研学旅游等业态更新、跨界合作 本书对近两年的新现象与

    • ¥44 ¥88 折扣:5折
    • 诗经 : 越古老越美好(当当印签版)
    •   ( 148 条评论 )
    • 曲黎敏长江新世纪 出品 /2024-11-01/ 台海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关于《诗经》的文学随笔,也是曲黎敏解读《诗经》系列的第一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解析了《诗经》的起源及意义,对 风 雅 颂 中撷取的数十首代表性名篇进行了独家、深入的赏读,不是囿于字词、文本的梳理,而是对爱情、婚姻、男女、归宁、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诗意的表达,深掘诗教与社会、家庭、美及人性,带领读者领略读诗的诸多益处,以《诗经》古朴热诚的精神力量,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诗性,寻找解决心灵之痛的良方。

    • ¥44 ¥88 折扣:5折
    • 12堂小说大师课II: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
    •   ( 348 条评论 )
    • 李敬泽徐则臣路内 等著 /2023-10-0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集结李敬泽、苗炜、小白、鲁敏、邱华栋、梁鸿、笛安、路内、徐则臣、孔亚雷、高兴等国内知名作家,讲解巴恩斯、麦克尤恩、奈保尔、阿特伍德、奥兹、石黑一雄、村上春树、帕慕克、库切、托卡尔丘克、汉德克等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小说家。从作家经历与小说文本入手,带领读者深入小说写作的第一现场,捕捉新世纪诺奖作家的创作生态,梳理跨文化写作背后的集体记忆与认同,聚焦女性、家庭、历史、帝国等21世纪的热点议题,重新审视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及其背后的激情与荒谬、矛盾与挣扎,进而洞悉文学在当代世界之功用,重新理解我们所在的时代。

    • ¥49.5 ¥99 折扣:5折
    • 七律指南/[清]方元鹍撰/黄灵庚整理/浙江大学出版社
    •   ( 32 条评论 )
    • /2025-02-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四部要籍选刊·集部》之一种。《七律指南》现仅存嘉庆十六年刻本,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本次即拟出版此本。是书半页十行,行二十五字,黑口,单鱼尾,眉批精而众多。《七律指南》是一部探索七律诗体流派、沿革之选本,选辑跨度,始自盛唐杜甫,历中唐、晚唐、北宋、南宋、金、元、明初、明中期,而终于晚明,相当于是一部疏理七律诗体演变的诗史。方元鹍于七律诗流派作过深入、精湛研究,借助于选辑、点评,表达诗学见解,供后人创作七律借鉴。是书评点颇佳,便于初学七律,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

    • ¥46 ¥92 折扣:5折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 61 条评论 )
    • [美]南希·阿姆斯特朗 著,顾路昱 译 /2024-08-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家庭小说,却隐含了现代个体的形成、中产阶级的兴起等等重大历史进程的秘密。18世纪的家庭小说为英国中产阶级的兴起铺平了道路,家庭和女性成为冲击旧贵族的道德观念、经济模式等的突破口;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女性的欲望转而以 疯女人 的形象出现,被视为家庭混乱、社会动荡的根源;而到了20世纪,随着精神分析话语的兴起,女性主体又以另一种方式被书写 本书深入理查森、简 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伍尔夫等经典家庭小说作家的作品,揭示了女性主体的书写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新颖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在小说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和中产阶级文化研究方面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 ¥44 ¥88 折扣:5折
    • 群众 :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书写与想象
    •   ( 623 条评论 )
    • 肖铁 /2024-06-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中国从王朝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转变中,群众作为中心概念,成为现代知识分子思考自我和国家,探寻启蒙与革命的想像载体。本书通过对小说、哲学、诗歌和心理学论著的细读,分析现代中国文化与政治想象中群众的核心性和历史性,更把中国群众话语放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全球知识语境下,挖掘被忽视的跨国互动和差异。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综合文学研究、思想史、批判理论和人类科学史,凸显现代人类科学知识的形式、新兴艺术的表现和不断变化的政治诉求之间的纠葛。 现代中国群众话语激发主体性,鼓舞行动,既促进也限制了关于团结的表达,因此同时扩展并约束了大众政治兴起时期政治的地平线。作为第一本关于现代中国文学和思想中群众美学与政治的深度研究,本书审视革命时期现代群集想像的许诺和羁绊,并放眼于后革命时期集体生命的重新

    • ¥49 ¥98 折扣:5折
    • 汉字类化研究——以中古碑志文献为中心
    •   ( 82 条评论 )
    • 董宪臣 /2024-08-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文字学上的 类化 ,通常指文字受自身形体或相邻文字结构的影响,以及受使用环境中相关词汇语义的沾染,在类推思维的作用下,产生形体类推改变的现象。碑刻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献和文字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言文字信息,客观地呈现了各历史时期文字的真实面貌及流通使用的基本情况,便于从中梳理中古文字的形体、结构、职能变迁的流变脉络。碑志文献中的汉字类化现象十分普遍,值得进行历时性、专题性的考察研究,并从中提取规律性认识。 本书是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740018)及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 ZD295)的研究成果,致力于系统、全面地汇总中古(东汉至隋唐)碑志文献中出现的类化字形,探讨和梳理汉字类化的基本面貌、类型、特征、影响、传承与流变等问题;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研究方法与演

    • ¥49.5 ¥99 折扣:5折
    • 重述中国:文明自觉与21世纪思想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中文系贺桂梅教授作品
    •   ( 1501 条评论 )
    • 贺桂梅 著 /2023-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1世纪是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建构和社会文化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如何 叙述 中国成为关键议题。本书阐释和分析21世纪转型期的中国思想文化,探讨对象包括知识界的主要思潮、人文学科的代表性研究者及其主要成果思路、影视等大众文化中的主要现象。写法兼有思想文化评论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 文明 为基本分析框架,对20-21世纪之交以来20余年间正在发生和进行中的思想文化实践进行观察,同时融入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展开探讨,借此召唤认识和阐释21世纪中国的自觉意识。

    • ¥59 ¥118 折扣:5折
    •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叙事思想卷
    •   ( 60 条评论 )
    • 傅修延赵炎秋 主编, 赵炎秋等 著 /2024-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 缀段性 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 他者 书写上的 它性 与 间性 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本身表现的完满与充分;中国小说重视要素的关系也即要素之间的连接与组织。从密度与细度这一角度看,西方小说要素的密度较低,细度较高;中国小说要素的密度较高,细度较低。

    • ¥59 ¥118 折扣:5折
    • “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2版)
    •   ( 2340 条评论 )
    • 贺桂梅 /2021-03-1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nbsp nbsp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文化 新启蒙 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知识体制与思维框架构成了近四十年来的新主流文化,也是人们理解当代中国乃至整个20世纪的基本认知装置。《 新启蒙 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2版)》希望在批判性地反思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描画80年代文化地图,以作为推进现实思考的参照。全书探讨六个重要思潮,包括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寻根思潮、文化热、纯文学实践、 重写文学史 思潮。这种考察采取了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融入跨学科视野,以文学文本为主,扩大到美学、哲学、理论、历史研究等领域,力图把80年代思潮作为具有 共振性 的文化场域来加以把握;也努力把中国问题放在全球视野中展开讨论,从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整体性历史视野中揭示出80年代中国文化实践的不同面向,及其与中国

    • ¥40 ¥80 折扣:5折
    • 果戈理:阴阳之间
    •   ( 48 条评论 )
    • 刘洪波 著 /2025-03-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果戈理作为 俄国散文之父 ,在文学史中被赋予了多重形象,从反专制的旗手到叛徒,从诗人魁首到文法不通的乡巴佬,从社会批判作家、讽刺幽默大师到苦行僧 俄罗斯人眼里的果戈理是如此分裂、如此极端,这对一个中国人而言是很难理解的。这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极端性因素有关。这种极端性和中国的中庸之道一样,是被公认的。果戈理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这个问题,《果戈理:阴阳之间》作者研读了大量的果戈理生平和研究资料,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果戈理的人生和创作,这是一种全新尝试,受到文学人类学的启发。它着眼于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以俄罗斯本土研究成果为基础,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视角,用他者(相对于俄罗斯文化而言)的眼光,以中国文化遗产的 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 棱镜对俄罗斯文学进行观照,从而对一些在俄罗斯本

    • ¥49 ¥98 折扣:5折
    • 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文学的第三共和国(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
    •   ( 1308 条评论 )
    • [法]安托万·孔帕尼翁 著,龚觅 译 /2023-02-1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文学研究是自古以来的事业,但作为大学教育的 文学史 并不与生俱来。它的诞生伴随着一次学术权力的此消彼长。 1850年以来,作为学科的 历史学 从历史文学中独立出来,史学家在法国知识界迅速攫取话语权,成为推动中、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力成员。19世纪末法国的政教分离与教育改革促成综合大学的建立,在此之前,属于古典人文学的 文学研究 由修辞学主导,从此以后,在史学家的主导下,文学研究脱离了摆弄辞藻的面貌,被放入历史和社会的关系中加以关照。几乎与此同时,作为一个学科的 社会学 在大学中初露峥嵘, 教育学 这个社会学分支也在此时诞生。朗松之于文学史,就如涂尔干之于社会学,作为两门彼时的新兴学问,二者都试图在文学/历史、哲学/历史间打下楔子,为自己开辟空间。 本书试图描绘的正是从普法战争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即 福楼拜

    • ¥44 ¥88 折扣:5折
    • “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 文学史研究丛书
    •   ( 367 条评论 )
    • 张广海 著 /2024-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革命文学 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的研究对象为1928年至1930年初的 革命文学 论争。这次论争参与方众多,涉及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论争,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茅盾、郁达夫等的论争,左翼与梁实秋的论争,等等。《 革命文学 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以每章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的方式,深入细致地探讨了 革命文学 论争的主要方面。作者一方面重视域外资源对论争的影响,重点发掘了日本福本主义与新写实主义、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美国辛克莱的艺术宣传论与新人文主义等如何介入论争;另一方面重视史料的发掘与考辨,通过分析相关文本,还原了丰富的历史面貌和心灵轨迹,对 革命文学 论争进行了动态呈现,揭示了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如何在论争中完成初步的理论建构,收获广泛的认同,从而在文坛迅速崛起。

    • ¥49 ¥98 折扣:5折
    • 剑桥中国文学史 上卷:1375年之前
    •   ( 1300 条评论 )
    • [美]孙康宜 [美]宇文所安 主编,刘倩等 译 /2021-03-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国别文学史之一,该系列由著名学者主编,因定位的读者目标为普通大众,故力求以叙事的方式写成一部整体连贯、可通读的文学史,而非仅供专家参考的研究性论著;同时又能把相关领域*前沿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呈现出来。 以1375年为界分为上、下两卷,分别由宇文所安、孙康宜主编,作者涵括十几位美国汉学界的重要学者。《剑桥中国文学史(上卷1375年之前)(精)》以断代而非文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了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中国文学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文化中关于写作的故事。 上卷部分,从上古时期汉语书写肇始及早期铭文等问题入手,追溯了这一世界上持续时间*长的文学传统的起源。到了本卷结束的十四世纪下叶,商业印刷文化已高度发展,在文言文写作之外,新兴的城市白话写作已逐

    • ¥44 ¥88 折扣:5折
    • 剑桥中国文学史 下卷:1375-1949
    •   ( 1197 条评论 )
    • [美]孙康宜 [美]宇文所安 主编,刘倩 等译 /2021-03-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部分,以1400年前后形成的明代文化开篇,贯穿满族治下的清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的现代文学。这一时期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风格颠覆了传统的文学范畴,因而本卷文学史的写作也相应包括了多样的主题,如政治审查对文学的影响、印刷文化的变迁、朝代更迭与文学发展、青楼文化、女性作家等等。除了诗词、小说、戏曲、说唱文学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外,本卷还深入探讨了西方文学的汉译,现代 新小说 的兴起等等。

    • ¥44 ¥8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