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DK出版社的经典摄影普及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语言梳理了世界摄影史。作者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结合摄影科技和技术的演变,讨论了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脉络,详细解读了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书写了一部立体生动的视觉摄影史。本书一共分为8个章节,从19世纪20年代摄影术发明之初起,每20年至30年为一个时间阶段,详细地介绍了世界摄影发展史。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 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 昨天的故乡 和围绕人文风俗的 昨天的我们 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延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 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的是包括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像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像桑德这样的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只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我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表现力的视觉手段,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本书把摄影与20世纪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 20世纪的媒介 的全新
捷克国宝级摄影师索德克摄影作品集 索德克亲自监督,200余幅作品完美呈现 中性内文纸,宜于长期收藏
本书上下两册,分《叙事篇》、《影像篇》、《档案篇》三篇。其中《叙事篇》体现出完整、系统的特色,将中国战地摄影从开拓、发展,到形成个高潮的历史脉络清晰、细致地勾勒出来;《影像篇》认真编选、精心制作,包括数百幅首次面世的一千余幅历史图片,汇集成中华民族的一段珍贵影像记载;《档案篇》收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600余位战地摄影人的详细档案;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10余万字的解放区摄影大事记;从顾棣300余本日记中选出的近20万字的相关日记摘选……这部巨著对人们了解中国摄影史,了解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而英勇斗争等历史进程方面,一定会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元图像 随 图像转向 而来,是米切尔较为早期的学术命题,但他一直持续着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元图像(Metapictures),词根 meta 源自希腊语中表 之后 或 超越 的前置词及词语前缀,意为自我指涉、自觉和自我戏仿。简而言之,元图像就是关于图像的图像,是能自我指涉、自我言说的图像。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图像是依附于语言的,图像的意义也是按照语言的模式予以呈现的。米切尔提出的元图像试图将图像从语言的逻辑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图像的方式还原一种图像真实,元图像也成为他图像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元图像 展览是作为理论家的米切尔首次进行策展实践,虽有阅读的文本成分,但更多是将综合的、立体的图像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用以阐述他的元图像理论,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元图像,是另一幅 宫娥图 。作为一个关于图像和图像理论的展览,米
《李斯特钢琴技巧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手指的独立性和力量练习,和弦练习;大、小调音阶预备练习;三、六度音阶,换手音阶;半音阶及其练习,反向音阶、分解八度;八度音阶;和弦练习;三、四、六和八度的颤音练习等等。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布鲁诺·巴贝、史蒂夫·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00余幅代表作。这是一本通过历史中小人物的照片和故事从侧面反映中国变迁的摄影故事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很多人都会觉得历史是大人物的局,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是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坎坷。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大时代。摄影大师给你带来100余张历史中的面孔,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
彼得 内斯特鲁克从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些标志性符号如亭台楼榭、水流、假山奇石等入手,探讨中国园林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并结合西方园林的一般特点,深入探究中国园林里的深层哲学意境。此外,全书还将四季轮回的时间概念融入到中国园林的解读中,从而使时间、空间、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的诸多意境纵横于园林之中,使方寸之间的园林更有气象万千的意象。 本书图片部分采用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洪磊的园林摄影作品,和文字部分相得益彰,亦可使读者阐幽发微,一窥中国园林文化的深邃。
......
本书通过作品评析的形式,探讨了不同题材的摄影作品在构图、用光、拍摄技巧、情绪传达、主题取舍等诸多方面的技法和美学表达。全书分为两篇。篇主要解决的是摄影技术层面上的问题,通过向读者“告白”,以帮助大家更准确、更迅速地提升摄影技术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使摄影技术与读者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在“技术解密”之上,又设计了第2篇“主题解密”的内容,通过讲解读者熟悉的生活拍摄主题,来增强大家实战拍摄的技能,从而加深读者对摄影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的。本书适合摄影初学者、想要提升自己摄影技术的摄影发烧友,以及摄影培训学校的师生参考阅读。
王福春著的《火车上的中国人》用黑白纪实摄影反映了中国普通老百姓在列车上的旅途生活,展示了流动的社会缩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动写照。照片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可以说是在用人类的第三只眼睛透视社会和人生。那一幅幅列车上生动而真实的画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在这部两卷套的画册中,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精彩的纪实摄影照片,主要拍摄于大清帝国灭亡前夕的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 一世纪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砥砺,一帧帧珍贵的黑白影像,写满回忆—— 1909年10月2日,由詹天佑先生主持设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张家口成为连接西北、华北和内地口岸的铁路枢纽,开启了张家口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京张铁路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的不朽杰作。“梦魂所寄,终不忘京张”表达了他对修建京张铁路的深厚情感。
本书起源于与摄影艺术家及摄影教育家的合作探讨,从而衍生的摄影项目 平流层 [Stratosphere]艺术发展计划。 平流层 的名字源于地理学范畴,系人造飞行器飞行的*高度。该项目创建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立足高校的教育平台,拓宽现有的教学资源,面向社会,为希望在摄影专业领域获取知识或进一步发声的人群,提供一个长期的、稳定的且严谨的摄影学科前沿分享、学术探讨以及优秀作品展示的资源共享圈。作为一名视觉艺术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有关中国当代影像的艺术价值、中国摄影教育的发展方向 围绕这些问题,为了追求客观真实,希望能与更多方面的摄影专家学者探讨,共绘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影像本源思考。在访谈及撰写此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充分认识到我所能做的致谢远远无法涵盖众多帮助的深度与广度。
本书将用“影像”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书写当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本书在记录历史重要瞬间和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有积极的出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