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民族万世一系、万方相认的本源文化依托,而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审美形式之一,被誉为 中华文明核心符号体系的核心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艺术逐渐形成和确立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书体,并产生了以 二王 及历代书法大家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欣赏还是临习书法,都离不开这些经典,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是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书法专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其点画之美与意韵之美,帮助读者读懂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在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中,于一笔一
为什么说王羲之的书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什么学书法要从 永 字开始?几经沧桑流传至今的碑帖范本又有什么故事?本书作者历经三年时间编改,以通俗易懂、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解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风格特征,每幅名帖都有全面,专业的鉴赏分析,每一幅都值得细细品读,耐人寻味。书中共收录来自来自全球15家顶级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等在内的50多位历代书法大家的120幅传世名作,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让读者饱览3600年的中国传统书法之美。
唐代僧人怀素,俗姓钱,字藏真,玄奘三藏法师弟子。其人嗜酒善书,尤长草书,与张旭并称 颠张醉素 。这件《自叙帖》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摘录当时名公赞扬其书法的诗文。此作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飞扬。此帖在狂草领域达到了自汉末魏晋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与张旭的狂草作品共同构成了唐代狂草的制高点。今编者将此真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2021年5月,作者出版了《梦回 二王 :草书 论语 》,由大小统一的165幅草书《论语》作品组成,是作者草书创作的一种实践。 《梦回 二王 :行草先贤经典》 是作者新近创作的行草作品, 内容以经典诗词、画论为主,小中堂、尺牍、条幅、手卷、斗方、扇面、条屏、拼贴等形式都有涉猎 。 200余幅作品 ,每幅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成,倾向于一种完整的形式意味。展现了作者对 二王 行书、行草书、草书的理解与表现,也相对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目前对于各种形制的把握情况,给读者提供了一些书法创作的启示。 为方便读者阅读,书后附有作者所录 经典 的原文。
篆刻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是由实用的印章刻制演变而成,其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三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印迹。 明末清初,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印章鉴藏家,各自都有集体印谱行世,对印学的提倡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就是其中影响力的三部集体印谱。此书为其中之《飞鸿堂印谱》。辑者:汪启淑,校定:金农、丁敬,于清 乾隆十年(1745年)辑成,共五集,四十卷,收录了同时代作品四千余方。
扬州八怪 是18世纪中后期以扬州为活动中心的画家群体,他们在艺术上 不拘于法度 崭新于一时 ,其绘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底色之一,堪为中国的艺术符号 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资源和艺术财富之一部分。 《扬州八怪研究大系》是在20世纪80年代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的基础上,经多方面研究讨论,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立足当下,组织力量、梳理分类、确定纲目、倾力编写而成。这套 大系 不仅收录了 扬州八怪 的创作精品,也收集整理了 八怪 的文字著作,包括 八怪 的绘画、书法、印章作品等;既辑录了诗文总集中有关 八怪 的原始资料,又选收了近现代有关 八怪 的考辨等著述;既有 八怪 的诗文集、题画录、书画年表,又有 八怪 的年谱、现存书画目录等;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册为《扬州八
本书是卢甫圣先生 的书法史著作。不同于其他的同类型作品,本书不做一般意义上的史料铺陈和时间梳理,而是着重从三个维度揭示中国书法的独 值:一,从语意到语境,即从满足于揭示书法的抽象意义拓展为关注书法发展的语境,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阐发书法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二,从视野到视角,即不同于宏观地铺陈、告诉读者能够看到那些人和作品, 注重于揭示观察这些对象的视角与立场,具体的语境和视角将会带来对对象乃至整个书法史不同的解读。三,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通过基于具体语境,带有特定方法与视角的观察,可以捕捉在客观的历史资料背后,不同时期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问题和个人禀赋,所作出的流动、变化的、既体现规律又充满个性的精神性解读。全书分八个章节,十余万字,精选配图三百余张,涉及作品兼顾代表性与偶然性,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于右任标准草书集锦》是于右任先生草书艺术方面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面向不同层次水平读者的通识型工具书。于右任先在中国文化史上有 当代草圣 之称,他自1929年开始研究草书,1932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并创办《草书月刊》,以 易识、易写、准确、美丽 为原则,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名家草书中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千字文》,并总结出有关书体与草书相对应的规律性符号,解决了草书产生与准确书写的关键问题,*终淬筋炼骨,成书《于右任标准草书集锦》,竖起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公认的里程碑。本书一经问世,即成为学习草书入门课本,近一个世纪中曾先后多次再版印行,至今供不应求。近年来,研究、推广 标准草书 的机构越来越多,学习、书写标准草书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爱好和追求,因此,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与于媛老师重新打造了《于
宋徽宗,名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著名的艺术天才、书画皇帝,他的工笔画端庄华丽,书法则秀丽多姿,是古代少有的颇有成就的艺术型皇帝。这件《草书千字文》是赵佶四十岁时的得意之作,书写于三丈长的描金云龙纸上,气势浩荡,一泻千里,颇有 舍我其谁 之势。此作用笔奔放驰骋,提按顿挫,方折圆转,极具旋律感;结字大小错落,意态生动;用笔以中锋为主,线条虽细但并不缺乏力度和弹性;章法上随形造势,依势布形,自然地抒放敛拢。整幅作品疏朗灵动,气脉贯通,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法的形式呈现在眼前,蔚为壮观。今编者将此真迹以不改变行气的形式放大推出,以飨读者。
《王羲之王献之墨迹全集解读》丛书全书共四册。是目前为止出版的图书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墨迹收录*全的专著。 一、*册共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及同时代的魏晋三帖墨迹,共52件墨迹。 其中:王羲之40帖: 有《长风帖》《贤室委顿帖》《四纸飞白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忧悬帖》《姨母帖》《初月帖》《兰亭序(神龙本)》《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都下帖》《游目帖》《远宦帖》《旃罽胡桃帖》《瞻近龙保帖》《瞻近帖》《上虞帖》《寒切帖》《不得重熙帖》《初月廿五日帖》《此事帖》《大报帖》《妹至帖》《大道帖》《平安帖(行书)》《何如帖》《奉橘帖》《干呕帖》《汉时帖》《行穰帖》《快雪时晴帖》《平安帖(草书)》《七月帖》《其书帖》《三月帖》《雨后帖》《袁生帖》《知远近帖》。 王徽之一帖: 有《新月帖》
沈石友对古砚之爱,使其经常让吴昌硕治砚、题砚、琢砚、篆砚(后来还有赵古泥刻砚),沈石友藏砚、拓砚,合力着成砚拓。沈石友死后六年,其子若怀将所藏百多方(一说为158方)名砚拓印成谱,集为《沈氏砚林》,共四卷一百部,成为了收藏砚台领域的 石渠宝笈 。此砚正是被著录于《沈氏砚林》之内。沈家落破后,沈石友一生延请吴氏题刻铭文的一百五十余方石砚即被精明的日本人席卷,流传东瀛,尔后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