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时代的人,皆由时代造就。 整个时代都在变,艺术怎能一成不变? 1874年,一个名叫莫奈的家伙登高一呼,他的画家兄弟们拎起手中画笔,就跟着他干革命。从此,印象派出现了!开个玩笑,这又不是水泊梁山,莫奈的那些画家朋友也不是亡命徒,自然不会“该出手时就出手”。可印象派确实颠覆了过往的一切。户外写生,描绘自然,捕捉瞬间,记录真实。短短十几年,文艺复兴以来风光了四五百年的古典艺术就被这群艺术家亲手终结。从此,艺术从“看得懂”变成了“看不懂”。 印象派画家个个身怀绝技,却又风格迥异。 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跳出官方沙龙,干一票大的! 十二年间,八届画展。一个个超级巨星在此诞生,一场场精彩好戏在此上演,一百五十年来,有关审美的一切,也从这里开始…… 印象派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为何迅速走
阿兰·巴迪欧是法国当代 哲学家、当代世界与齐泽克和阿甘本等人齐名的左翼学者。本书是阿兰·巴迪欧关于戏剧的评论集,是以片段化的写作形式构建的戏剧思想絮语,是一部吸收当代戏剧哲思的“狂想曲”。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将戏剧艺术放置于20世纪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背景下,探讨了现当代戏剧在多方面的转变及其思想根源。 在本书中,作者批判浅显的、娱乐性的“小写的戏剧”的泛滥,而为一种通达所有人的“大写的戏剧”辩护。他所倡导的“大写的戏剧”,即一种厌恶无知与惰性、渴求智性与真理的戏剧,它致力于对抗思想层面的怠惰,为错综复杂的生活中的每个人指引方向。
艺术虽非遗世独立般孤芳自赏,却总是脱俗而优雅,它从具体到抽象,从繁缛到简洁,既感性又理性,既低调又奢华。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在《艺术哲学》中,以其敏锐的嗅觉、精准的审美、不竭的才思、饱满的热情,为我们打开了艺术之门。 当艺术家遇见艺术家,必然擦出耀眼的火花。 傅雷的翻译是“懂你”的见证,傅雷献给读者的是一部呕心沥血的泽作,如同他的那部传世译著《约翰·克里斯朵火》一样浩荡如江河,细腻如沙石。 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的博古通今、傅雷的严谨治学,成就了《艺术哲学(为思想而生活)(精)》的不同凡响。
《中国戏曲概论:艺术类》是吴梅在戏曲理论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顾曲麈谈》和《中国戏曲概论》两部分。探究了戏曲理论、曲律、曲谱,论述了元、明、清三代的杂剧、传奇和散曲。资料丰富、论述精当,是为“专家之学”。
《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教材.表演1-4级》由粤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编
本词典是英语版中有关茎蕾舞蹈内容最全面、颖的工具书。全书收录过去400年中关于芭蕾舞各个方面的5000余条目,包括芭蕾演员、编辑者、作家典、舞蹈设计者、芭蕾舞剧、芭蕾剧院、芭蕾舞蹈学校、芭蕾舞演出公司及芭蕾专业术语等等。书中随有精美剧照。 本词典作者是德国著名的资深芭蕾评论家,谙熟英美两国的芭蕾舞蹈史。这更使本词典成为一本极具价值、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周信芳传》由沈鸿鑫所著,是“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之一。《周信芳传》记录的是我国 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生平事迹。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包括:春水初生乳燕飞、吾将上下而求索、领异标新二月花、歌台深处筑心防等。
本书笔者对20世纪西方剧场变革理论,特别是表演理论做较为系统的研究,从中找出四条主要的发展线索和四次观念转型:一、从幻觉剧场到反幻觉剧场;二、从剧本中心到表演中心;三、从艺术表演到文化仪式;四、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戏剧。笔者认为这四个问题基本上可以揭示20世纪西方剧场变革运动的思想轨迹。
《周信芳传》由沈鸿鑫所著,是“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京剧卷”之一。《周信芳传》记录的是我国 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的生平事迹。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包括:春水初生乳燕飞、吾将上下而求索、领异标新二月花、歌台深处筑心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