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入门级配色设计书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语言带领大家认识色彩、了解并熟练应用配色设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色彩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第二部分是对配色方法、理论与技巧的讲解;第三部分则带领大家通过对古典装饰画、摄影作品、世界名画和服装、建筑设计与玩具的配色分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配色,让配色设计彻底融入你的生活、你的世界!
《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如果说原研哉奠定了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的话,那佐藤可士和就创造了UNIQLO优衣库的视觉精神,而现在UNIQLO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日本设计象征,它更加国际感,并强调设计性让设计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直观和重要同时又保持了日本风格。 在日本,佐藤可士和是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也是走在时代尖端的创意鬼才,不论麒麟极生啤酒、国立新美术馆或是UNIQLO等等,皆以崭新的创意抓住众人目光。事实上,这般精准呈现的极致美学,都是透过 整理 而完成的。书中佐藤可士和以自己的知名设计案为例,将 超级整理术 分为三大阶段,从有形到无形分别是: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以及思考整理。从随身物品、办公环境开始,透过对于空间整理的习惯,养成对于思考整理的敏锐,只要按部就班,时时刻刻磨练整理技巧,便能促使思绪清晰、提高
设计注重的不只是表面的美感,更是 对外传达价值的通道 ,所以好设计必须懂得如何 说话 ,才能让用户产生共鸣,让信息不胫而走。本书致力于达成设计与用户之间的快速沟通,独创 AISUS 理念来说明 好设计的原则 ,任何人都能轻松理解: Accessibility(易看清、易读懂)/Impression(令人印象深刻、能吸引目光)/Sincerity(可信度、真诚感)/Uniqueness(独特性、独立性)/Share(共鸣、共生、共同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宇治智子将二十余年的设计经验总结为77条实用法则,辅以大量 好设计 VS 坏设计 的对比案例,带你避开常见的设计误区,培养出轻松判断设计对错的能力。即使是设计新手,学会这 77 条法则也能做出正确的设计。而专业设计师则可以通过本书检验自己是否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良习惯,并获得新的灵感和技能。
暂无
设计师绝不是一份帅气的工作,看不到的 废 方案以及完成这些方案的过程细节,蕴藏着设计师内心的纠葛与苦恼,也蕴含了仅凭 成功经历 美谈佳话 无法理解透彻的*本质的价值。佐藤大揭开设计师职业光鲜的表象,把设计师*难以启齿的废弃方案一一解读,并告诉读者:对设计师而言,没有一个方案是完全无价值的,因为每一个废弃方案,都使设计师更接近客户的需求和问题的实质,这是抵达终点的必经之路。
《中外艺术设计史》以人类造物活动向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对艺术设计进行探索、确立、反思这样一个寻找其价值和规律的活动轨迹为主线,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思想、主要事件、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划时代的设计成果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等作了介绍和阐释。全书共五章,章讲述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讲述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第三章讲述20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第四章讲述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五章讲述后现代主义设计。 本书可作为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史学研究者参考,还可供艺术设计爱好者使用。
本书由手绘POP界大师级人物简仁吉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和培训经验整理、绘制、编著而成。全书一共包含六个部分。*部分介绍画POP海报的准备工作,对POP海报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书写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解说;第二部分介绍POP海报的创意字体,包括基础的运笔,POP正体字、个性字及软笔字等多种变化字体;第三部分是关于POP海报的创意插图,对插图的表现形式和色彩进行解读,并列举动物、人物、综合等插图创意;第四部分是关于POP海报的创意编排,以同一主题、同一内容的海报为例,给出了100种不同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是POP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及案例;第六部分则分享了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商业POP的制作。
本书简洁明确地讲解了画好设计图人体动态的诀窍,教你怎样根据照片画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图;全新的着装表现技法,款式图的不同表现方法,上百张人体动态模板,以及不同风格的服装设计效果图欣赏,使读者对服装设计图人体动态的理解更全面,进而有效提高服装画的鉴赏能力和作画能力。
经济学的重点在于解释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设计则是关于以满足我们功利主义需求的方式,塑造并实现人的能力,从而创造意义 其中也包括创造财富的来源。至少在一般层面上,两者之间也该有一些互动,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及其深层分裂又将两者分得更开了。如何处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辩证地克服这种分裂,也是《设计和价值创造》这本书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本书以 通过设计之研究 为专题,共收录主题文章11篇。 从针法到社会:多层次参与式设计研究方法 一文介绍了作者所研究的时装中的开放性; 线、老鼠和绵羊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文,作者通过线这一隐喻,阐释了设计实践研究对象的运动、突现与转型; 乐器是新音乐之新的源泉 一文,以自我民族志的形式描述了 通过设计之研究 的协作过程,探索新乐器开辟新音乐的可能性; 揉皱多元时间材料地图带来的启示 一文,是作者对RTD2015会议上同与会代表互动的反思; 墙厨花园数字-自然混合制品的安置与管理 一文,几位作者讨论了支持游客与公共花园互动的三个介入式人工制品的协作设计项目,借助生长中的花园这一隐喻,反思了他们对设计的材料、价值观、场所营造和未完成性的理解; 转录员眼中的转录:工作室精神 一文,作者对自身的转录体验进行了自我反
本书是法兰教授近的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三个问题: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中促进关于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两个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本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也分别代表了作者对设计史学科三个不同方面的反思:设计史的史学、设计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设计史的认识论。
在这本书中,卡尔 迪赛欧介绍了技术设计如何激活以及参与政治议题,为了描述这种设计类型,作者独创了一种概念 对抗性设计 ,这类设计的本质特征便是政治理论中的争胜性属性。作者在书中引入并介绍了当下信息设计、机器人设计以及无处不在的计算等领域的诸多案例,并对所引案例进行详细解析,说明其属于对抗性设计的理由以及该对抗性设计如何表达了其核心价值 争胜性。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引言,介绍设计与争胜性的关系、以设计实现争胜性的可能性与具体方式。第二部分是全书主体,分别以三类对抗性设计 信息设计、社交机器人以及计算对象来说明三种表达争胜性的途径与策略:揭示霸权、重新配置剩余物以及接合的装置。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具体途径与策略分别来自于三类不同的政治学理论。第三部分结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史研究的学科导论性著作。作者约翰 A.沃克在总结当代西方设计史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学的经验基础上,从多学科、多角度对设计史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模式与研究类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困惑设计史研究的诸多问题,例如设计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设计史的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设计史学科与设计史著述之间的关系、设计史的方法论、设计史写作的不同范式与类型、设计史学科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关系等,作了条分缕析的解答。本书*后一部分由朱迪 阿特菲尔德撰写,是关于女性主义设计史的专题论文。
本书从批判的视角研究宜家发展的历史。宜家作为一家企业,其获得的巨大成功是建立在瑞典国家身份的特殊形象之上,后者代表了社会民主与平等主义等观念。宜家的口号是 为每个人而设计 民主设计 。宜家的产品以物美价廉著称,它体现出的功能主义设计美学,代表了超越传统的设计实践与社会结构。本书来源于对宜家公司档案以及访谈宜家员工的原创性研究,揭示了宜家与瑞典的象征性联系。通过对宜家设计的产品与促销方案的深入分析,探究了宜家如何得益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本书以服务与社会为专题,共收录相关文章9篇。其中 无国界设计:现实与成效 、 门外设计师:实现适宜变革的草根创新 两篇文章探讨了发展中世界背景下专业设计的作用和局限性; 发现和扩充设计论点的修辞工具 、 小太阳:艺术及设计物件的指示性框架 两篇文章探讨了设计和社会维度;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的设计能力开发 、 超越功能能可供性:消解设计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类化差异 两篇文章在综述已有设计概念框架的基础上,又对框架提出了修正建议; 关于(经济)金字塔底设计范围的构想 一文指出,世界上还有大量人口,他们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美金,这是一个需求未得到可持续满足的群体,因此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智利:卫星跟踪站技术和品牌推广 一文,通过考古学透镜,研究在智利发现的前美国卫星跟踪站的美国国家航空航
可接近的城市是一种设计方案,而不是乌托邦式的建议。 我们能否从一种接近的新观念出发来构建当代城市?它提出的答案是:是的,我们可以。事实上,过去20年的社会创新告诉了我们从哪里开始。但这还不是全部。世界上许多城市,包括巴黎、巴塞罗那和米兰,都已作出承诺,并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采取措施,提出了这个接近的城市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具体预期:在这个城市中,社会创新、关怀、公共物品、社区和数字化平台成为新的、广泛的社会项目的关键。 这本书对有关城市及其未来的辩论做出了贡献。它提出了 近距离城市 或 15分钟城市 的概念,在这个城市,你每天所需的一切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达。简而言之,这是一座以市民生活为基础,以宜居理念为基础的城市,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生活所需,并与他人一起生活。
《立体主义》作为包豪斯丛书第13册,问世于1928年。作者阿尔贝 格莱兹是20世纪初法国立体主义的开创者之一,同时也是其重要的理论建构者。全书分为三部分,其一,以当事人的视角回顾立体主义的发生史,论证其反叛文艺复兴透视传统的创作实践和观念基准;其二,通过诸多艺术家的画作直观呈现立体主义的内在演变;其三,针对当时的形式危机,阐明立体主义构型活动的应有之义。 立体主义曾经在现代艺术的历史中发挥过源起性的作用,然而长久以来杰出画作和少数大师的名望,在客观上遮蔽了曾激发这场运动的复杂观念和社会视野。本书作者阿尔贝 格莱兹曾于1912年和另一位画家梅青格尔共同撰写了立体主义份长篇宣言Du Cubisme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正值立体主义的影响已经遍及欧洲诸先锋运动之时,格莱兹针对日益固化的偏狭理解,以数篇文章做出理论
本书分别从版式结构、文字要素、色彩、图片、网页版式五部分内容,将55组遵从设计法则的成功案例与存在问题的失败案例进行对比,让读者深入思考“哪一种才是更好的版式设计?”并给出相应的提示;然后在下一页中给出答案的同时,说明判断孰优孰劣的缘由,并进一步指出对应的设计要点。这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方法,有别于以往设计教材的简单说教,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通过案例对比的方法快速而牢固地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