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窑瓷器珍品,从瓷器初创的古拙粗犷,到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从引.领彩瓷的唐三彩,到绚丽多姿的青花瓷;从宋瓷尚雅、各竞芳华,到元明清颜色釉、彩绘瓷的争相斗妍;从民国仿古瓷器,到当代瓷器的传承创新,图文并茂,带你看懂瓷器,感受东方瓷器文化神韵!
本书详尽、系统地汇编和整理了我国古今工艺美术史料,阐述我国各种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分析艺术特色,介绍制作工艺,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到新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全部历程,通过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方式,令人折服地对我国工艺美术发展演变的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和勾勒。而且,本书非常重视工艺美术的物质文化的属性,它对工艺美术史的勾勒都是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艺品种的叙述和描绘来完成的,翔实的史料经过作者的整理排比,显得格外有说服力,并根据史料的叙述,辅以多张工艺品的图片,图文并茂地说明某一时期的工艺美术概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书对学习和研究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史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 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 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 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针对陶艺初学者而编写的。全书分成5章,前4章分别从陶艺的产生发展历史、主要原材料、成型技法、装饰方法和烧制五个方面来讲述。重点放在陶艺成形的常用技法章中,解决了基本的创作问题,步骤简单直观,语言精练,方便学习。每章中配有妙趣横生的手绘插图,一方面言简意赅地表述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为阅读带来一定的趣味。第5章是作品赏析,根据初学者的特点,给读者提供了作品烧成前后的照片比对,便于对照比较。 本书适宜零基础陶艺爱好者学习。
绥棱县地处黑龙江省绥化市,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窑”,绥棱黑陶也被黑龙江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土与火的艺术:绥棱黑陶》详细介绍了绥棱黑陶学术探究和实际生产中的面貌和成果,在回顾绥棱黑陶历史、介绍主要创作者的同时,还以生动的图文再现了绥棱黑陶的制作流程。
用模型创作使陶艺工作者能够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从简单的日用品到复杂的雕塑和装饰品。因为用模型很容易生产大量的复制品,所以它为商品的制作提供了喜人的可行性。本书详尽地阐述了模型制作的传统方法:反转模、印坯模和注浆模。无论您是职业陶艺家还是初学者,书中各种各样的的练习和大量的插图将帮助您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以及它的各种用途,从面砖到茶具和花瓶,再到建筑制品的制作方法。
在众多皇子之中,康熙帝为什么对少年时期的胤祥宠爱有加? 首先,胤祥从小受到严格的满汉文化教育,文武双全。由于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并不是中原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从年长的皇子中择优选拔,所以清朝宫廷对所有皇子一视同仁地严格教育。六岁开始,每天天不亮便要入书房,学习儒家经典、诗文书画,当然还有满、汉语言和骑马、射箭等。据记载,胤祥“颖悟绝伦”,礼、乐、射、御、书、数样样精通。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帝选派法海辅导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雍正继位后改为允褪)的功课。法海是康熙帝的舅舅佟国纲的第二子,也是当时满洲人中的博学硕儒。他23岁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又奉命在南书房行走,成为康熙身边的文学词臣。胤祥与胤祯在法海门下学习长达十年。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南巡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