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 莫里斯(Willian Morris ,1834 1896)是19世纪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重要人物,他热衷于设计大规模生产的手工艺产品,设计了各种各样华美的地毯、织物和墙纸等装饰物,影响了室内设计和装饰艺术的发展进程,被设计界称为 现代设计之父 。 本书详细记述了莫里斯的成长和创作经历;娓娓道来75件经典 花卉 纹饰设计作品及创作背景;完整展现了莫里斯在瓷器、玻璃、刺绣、织锦、壁纸、书艺6个领域的艺术成就。书中所呈现的花卉纹样均由莫里斯及其公司设计和描绘,其设计灵感多源于自然,图案多用花草、枝叶、鸟类等作为画面元素,特别是花朵是画面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充满着浪漫的自然主义色彩,给世人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设计理念。
《心开花开》一书展现了200余件中华传统插花艺术作品,通过解读传统节气风物、节气花事,了解节气花材,品读经典诗词,关照自然与人文之美,烘托了中华花艺的人文情怀和哲学观,为生活增添了风雅情致。作品倡导回归自然,感受万物应时而动、生命循环往复的自然节气之美。中华花艺选用代表节气物候的花材进行插作,堪称应时应景的佳作。作品不仅包括瓶、盘、篮、缸、碗、筒六大类插花类型,而且结合茶席插花、民间插花、庆典插花、寺院插花、婚礼插花、书斋插花等不同场合,为生活插花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提升了观赏的美学趣味。
本书是对明清两代紫砂相关古籍的整理和校注,其中包括《阳羡茗壶系》(明 周高起),《阳羡名陶录》(清 吴骞),《茗壶图录》(日本 奥玄宝)三本1911年前刊印物。后一部书虽然是日本人撰写,但全部以紫砂陶为内容,清光绪年间有石印本流传,并被收录于多套美术丛书,广为传播,因此是紫砂的重要文献籍,必然需要收录。 本书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梳理,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为主要古籍整理校注,后附加《阳羡砂壶图考》(民国李景康 张虹),《宜兴陶器概要》(民国周润身 周幽东),以及《明清各名家砂壶全形集拓》(民国邓实),《茗壶二十品》(承名世摹本)作为文献补充。
《天工开物》是明代杂家宋应星独立完成的百科类著述,分上中下三卷,十八章,约10万字,涉及30多个行业,记录分析了130余项生产技术的情况。这是一部对农业、手工艺、工业技术、生物化学等民生日用都有济世之功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关于古代造物与设计研究之书,是研究技术与艺术、工艺与设计之间的桥梁,是东方设计学的朴素起源之书。 《天工开物》(崇祯刊本,涉园重刊)中原有123幅插图,和相关文字一一对照,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天工开物图说》对宋应星原作进行了必要的注释说明,以方便读者理解原作,又甄选数百幅相关图片并配文作补充说明,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了解更加形象、真实。
《景德镇陶瓷词典》(精装)为一部中型辞书,是一部汇集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记载景德镇制瓷工艺、技术和成就,反映薪火相传享誉世界的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辞书。全书内容包括陶器,瓷器,各地瓷窑,景德镇民窑,官窑,陶瓷原料,陶瓷成型,陶瓷烧成,陶瓷装饰,陶瓷缺陷,陶瓷销售,陶瓷辅助业,陶瓷业习俗,陶瓷企业,机关、团体、学校,以及陶瓷书刊,陶瓷名家等。全书共收词目5572条,插图1500幅,填补了景德镇陶瓷没有专门辞书的空白。
汉代漆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物质载体与工艺形态,它作为漆物体系,已然建构出了汉人的生活理念、审美观念与文化体系。本书以汉代漆艺为研究对象,兼采前人研究之长,聚焦汉代漆艺的整体文化生态,旨在勾勒出汉代漆艺的发生、进化、形态、范畴、命题、风格、符号、美育等文化范式,以期整体地呈现汉代漆艺的体系性文化风貌,恐有助于留住汉代漆工精神与漆文化记忆。
该书为一套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大漆艺术史、历代重要文献和漆器的图书。该书旨在梳理历代漆艺工艺鉴赏的流变与发展,用更宏大的世界史坐标去看中国的漆艺术发展,以考古史实为基础,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中国历代的漆艺水平以及同时期对海外地区的影响,力图更具创新性地还原一个影响世界的中国漆艺史。 全书以时间为序、工艺为纲,系统地展示了先秦至明清中国漆艺的工艺发展与艺术面貌。书中涉及的漆艺品种包括彩绘、素髹、雕漆、螺钿、金饰、建漆等,力求完整涵盖中国漆器史上两大高峰时期的工艺品种,除大范围收录国内的国宝级馆藏精品外,还将收录许多未出版过的海外馆藏漆器精品。
民居作为百姓生活最基础的空间载体,以多姿多彩的建筑样式和富有 烟火味 的生活气息,构成了一个街区的肌理,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这些有着百年历史、曾经或现在依然用于居住的老房子,不仅是为居民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也是不同时期社会综合状态的写照,更是目睹这些居民与家庭投身上海近现代发展的见证者。 枕流公寓建于1930年,是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时因设施高档齐备、名人汇聚,有 海上名楼 之称。本书围绕 枕流漱石 的精神内核,收集了近30位居民和管理人员的口述史,受访者包括艺术家和高级知识分子本人、二代及三代,年龄跨度达66岁。他们的职业涵盖画家、作家、导演、舞者、工人、公司职员、医务人员、西餐厅老板、教育工作者、物业管理人员等。多维度展现了这些群体在枕流公寓的生活印记和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手工印染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符合工艺特征的吉祥纹样。作者调研、收集近5年,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蓝印花布的应用形式和图案做一个系统的挖掘和研究,以项目纹样集成的形式,以实物收集资料为基础,力求通过图片的形式全面完整的展现各个地区传统蓝印花布在民间的应用状况及民俗内涵。
《拼布绣艺术:工艺与作品》从拼布绣的地域分布、民俗分类、制作技艺等方面,对大布江拼布绣进行梳理和总结。同时从大布江拼布绣研究所收藏的约3000件民间刺绣藏品中,遴选出近200件精品,进行展示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深度发掘了大布江拼布绣的文化、历史价值。
吴越流插花艺术 作为杭州市临安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是一个历史文化和理论体系相结合的插花流派。其追求 一杯一茶吾悟无,一瓶一花景静境 的境界,将丰富的插花文化、别致的构图法则、独特的技巧运用、新颖的色彩配置、深邃的意境表达展现于世人面前。 《吴越流 插花艺术》从溯源与理念、资材与配置要求、插花原理与风格特点、插花技巧、艺术升华等角度,献上一席插花艺术盛宴,并同时配有艺术品鉴(插花评分标准)和作品欣赏,供读者赏鉴。 本书配有大量精美彩图,可带给国内外院校、插花培训机构、花艺工作室、传统文化传播人及插花艺术爱好者一个不同的视角,盼在中国插花传承发展过程中开拓一条创新之路。
这批活跃在当今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作品体现的是曾经辉煌的美丽广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当今盛世中国,别具风采,魅力永存。本书作品时间跨度从清乾隆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乃至当今活跃在传承创新*线的广彩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精品佳作,以此呈献给热爱广彩,热爱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大观众。
《玉山之巅:琢磨世界的真实与想象》一书上、下两篇从逻辑结构和时代问答上分设相呼应的四章,通过误读的 玉 、技术的原罪、可见的教化、共生的结界、异口同声的 玉 、琢磨的救赎等八个关于中国玉文化产生、发展、更迭的鲜明主题和焦点,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叙事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批判性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玉文化的前世今生及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玉与人、与物、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中展开对技术的遮蔽与解蔽、对文化的想象性建构等问题的反思。本书还揭示了无文字时代到当下社会不断被阐释的玉文化奥秘,进而对手工艺实践中的伦理规训、核心传统,价值传承,传习体制中的自我技术和创新博弈进行了深入解析。
《东方装饰艺术全书》是一本装饰纹样典藏合集。法文原版约出版于1883年,本次中文出版,按地域编排,收录有波斯、日本、中国、阿拉伯、土耳其等东方地区的建筑、 、织物、首饰、绘画等图版,史料珍罕。
《红楼梦》为我国古典通俗文学作品*之作,本书稿集结了近2000幅自清乾隆到民初年的红楼绣像资料,囊括百家,绘刻精美者粗疏者皆尽收录,各个品种均附细致的梳理说明,是一本极为珍贵的红楼绣像史料集。 本书总分三册,为清刻本、石印本与其他画作集。红楼绣像作品始于木刻版画渐趋式微的清代中叶,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的 程甲本 为始创者。随后众多版本纷纭而至,至清末民初石印本及诸多画作刊本陆续出现。整本不乏经典之作,构图生动独到绘刻细腻精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木刻版画和美术发展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