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将30年田野民族、艺术考察的亲历亲闻亲见浓缩成19篇文章,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密集的知识、丰富的配图,呈现种种田野细节,勾陈史事,刻画人情,讲述村庄里的艺术,力图 让生活开口说话 。本书体现了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展现了村庄生活的本真模样,揭示了民艺民俗隐藏的文化脉络和内储的文化内涵,及其与族群文化心理、气候地理的深刻关联,书写了乡村里的中国、民艺里的中国,为我们理解村庄,理解我们民族自身的历史与现实,理解民族活态的生存艺术史,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温度的通道。
助力中国手艺,挖掘中国*匠人,发现中国手艺之美。当次读到日本人盐野米松那本《寻找手艺》时,我就隔三差五地出发了,想去看看中国还有哪些手艺人,他们生活和工作的现场是怎样的,是我们想象中那般落寞和清苦吗?或者是想象中那样依然有手工时代的朴素、古典的浪漫。结果一路听了见了好多故事,各种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不同地方的美食和风景。寻找手艺人,不仅发现了中国也有好的匠人和手作,也是我体验过的好的游走中国的方式。
狮子,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具特色,也是*受欢 迎的装饰形象之一。徐华铛*的《狮子(中国传统形象 图说)》在数千尊狮子造型中,精选出*典型、*美的 400余尊狮子造型,配以生动流畅的5万文字,分十三 章,系统地讲述了中国狮子造型的起源,发展和程式 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历代的艺术特色。本书强调狮子造 型的美学价值,不尚空谈,旨在实用。书的末尾还附 有70余幅有典型代表的狮子头部造型,供大家鉴赏。 本书有机地把中国传统狮子的造型与雕塑、旅游、文 物考古、科普和工艺美术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可供雕 塑、装潢、建筑、印染、陶瓷、舞台美术、工艺美术 、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中专艺术院 校的师生作为教材学习。
《广州城脉》散文集分《历史的回声》《城长一段古》《时代风华》《流年荣光》四个部分。作者以一个资深女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觉,在讲古的形式中娓娓道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长之谜。 《广州城脉》在2018年第三届广州读书月中被评为2018书香羊城十大好书。 书中描写了光孝寺、南海神庙碑林等广州历史古迹和遗存,西关小姐、东山底蕴、锦纶会馆、东平大押等特定时代的广州人文、经济,沙面、黄埔村、陈氏书院等地流年里的荣光,以及黄花岗、大元帅府里的革命岚烟 深藏于岁月中的真相已风化成标本,作者以敏感、不掺杂质的心与古老的历史对视,钩沉出一座城市的文脉。
《秦腔故事》(码书),以“读故事,听秦腔”为主旨策划思路,以新媒体融合出版为呈现方式来传播秦腔文化、普及秦腔知识,本项目通过通俗故事讲说,与图像、音频、视频与戏曲故事的演绎相结合,形成可视、可听、可读性强的风格特点。本码书选取传统经典秦腔剧本30篇,每篇都分为背景介绍、剧目导读、精彩故事、剧目评价、观赏要点、扫码赏戏等栏目。
本书将所搜集到的进宝斋花样(伊德元剪纸)选精摘萃,分类编集,同时配以当时津城妇女旧影以及各类绣件的实物图片,将遗存的绣品与当年的剪纸花样相互对照起来,以呈现出历史的面貌,并使本书具有生动的历史感。 本书还辑录几篇史料性文章,都是“进宝斋时代”的亲身经历者的历史写实。作者皆为八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其资料价值十分珍贵与难得。
在这个人心浮躁步履匆匆的社会中,却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 身居微处 而安分守己,他们精雕细琢又耐得住寂寞。 他们是一群匠人,终日相伴的只有泥与木,陶与火,石与铁 他们大多数习惯沉默,只用一双手与这个世界交谈。 本书作者深入中国古建和传统手作的前线,采访了二十几位普通又不平凡的匠人。其中既有父传子承的 掌墨师 ,也有学美术出身的新派泥塑师;既有坚守传统笔法的彩画师,又有人技共进的数字木雕师;既有心怀江湖梦想的打铁匠,又有为家人雕琢幸福的银匠;更有心怀大梦、专攻古建筑群落的总设计师,正是他将不同门类的手艺人凝聚在一起,在民族建筑方面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有温度的手艺》根据纪录片《大匠之梦》改编而成。《大匠之梦》 先后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北京冬奥纪实(原北京高
《说葫芦(王世襄集)》由王世襄著,是“王世襄集”之一种,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讲七种葫芦的特点和渊源,下卷讲畜虫类葫芦以及鸣虫的蓄养和欣赏。另有各种葫芦图片两百余幅,均有精彩的讲解和详细的说明。“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本书教授大家专业的插花基础技法。内容包括花泥、剪刀等花艺工具的使用技法,重要的插花技巧与插花习惯,插花造型和色彩的美学基础、构成方法、创意构思等。内容循序渐进又极具专业性,从基础理论到进阶理论,再到实践,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做出专业水准的插花。既适合花艺从业者巩固基础,改正不良的插花习惯,也是插花爱好者的自学入门书籍。
《2019-年画日历-中国社会民间生活图像志》采用新工艺,32开,可以平铺,全页打开,无缝对接,封面采用压凹烫金,仿古版年画雕版,既传统又有现代感。
大画西游绘本台历为 24张半月历,设计通过把传神灵动的图画进行上图下文排版,西游记人物在上半部分,紧随半月历在下方,既可以品读画家的生动画作在传统绘画中遇见童趣,又可以记时看历具有实用性。内文采用180g特种纸,颜色还原度更加真实。原木色的底托搭配非常贴合传统故事原汁原味的本色,并且环保。logo部分采用激光雕刻的工艺更佳凸显品质。
封面刻字:朱健翔 朱健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湘西版画院院长。曾获 第十届全国美展 优秀奖、 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 优秀奖(*奖)、 第二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优秀奖、 第十二届湖北省美术作品展 金奖。 二十四节气 篆刻: 邓星奇 邓星奇,现居北京,当代画鸽名家,师从著名艺术大家石齐先生,著有《新画谱 鸽子》,画作继承传统,治印强调疏密和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单刀切石,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猛利狂汗,痛快淋漓,刊印数以万计。其篆刻作品广为国内外名家、友人及同道藏用。 工艺 采用*工艺,32开,彩色,精装,可以平铺,全页打开,无缝对接, 封面采用压凹烫金,仿古版年画雕版,既传统又有现代感。
书中收录了国内知名面塑家刘洁2010年到2017年创作的一百六十余尊面塑作品。包含他首度出版发行的历史人物系列,神祇人物系列,三国系列,隋唐演义系列,西游系列,水浒一百零八将系列作品,并在*部分附上六尊面塑作品的详细制作步骤,广大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刘洁目前的创作状态以及对中国面塑的理解。
夹缬*早出现在8世纪前后的中国盛唐,后经朝鲜传入日本。印度也有夹缬,但迄今尚未发现早于17世纪的证据。 中、日、印三国的夹缬都有盛衰史,且都同样一度销声匿迹。有意思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中、日、印三国又不无巧合地各自在坊间惊现旧时夹缬遗存。现在,夹缬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生活当中。 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夹缬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日、印三国,遗憾的是大家都在各自在进行。此次由中、日研究者合作编写夹缬研究成果,则是一次新的尝试。 收入本书的夹缬研究成果形式是论文,内容涉及夹缬历史、技艺、图案、保存修复、田野调查等专题。除部分论文是在过去研究基础上经重新修订、补充的以外,其余论文均为首次发表。
幻术是中国人民十分喜爱的表演艺术。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它源于远古巫术,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先人智慧的提炼,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公元前1600年,夏癸(桀)的宫廷中已有奇伟之戏演出。后简称“奇戏”或“幻术”,民间多称“戏法”。先秦至两汉奇戏大为发展,成为汉武帝百戏盛会的重要支柱。是早登上中外文化交流舞台的表演艺术。3000多年来,它不断吸取中外文化之精华,持续发展,至19世纪末,据《鹅幻汇编》的不完全统计,已有各类幻术320余套。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幻术发源地之一,中国幻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它内容丰富多彩,流布广泛,影响远大,自成一个学派,独树一帜。它贴近生活,平中出奇见巧,重视高难技巧的提炼,重视综合艺术手段的运用。
石碗著的《广州城脉》散文集分《历史的回声》《城长一段古》《时代风华》《流年荣光》四个部分。作者以一个资深女记者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感觉,在讲古的形式中娓娓道来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生长之谜。书中描写了南越王墓、光孝寺、南海神庙碑林、荔枝湾、白云山、越秀山镇海楼等广州历史古迹和遗存,西关小姐、东山底蕴、锦纶会馆、东平大押等特定时代的广州人文、经济,沙面、黄埔村、陈氏书院等地流年里的荣光,以及黄花岗、大元帅府里的革命岚烟。历史遗迹是已经凝固的存在,但作者却能以强烈的参与意识,感受它们鲜活的生命力,聆听它们对过往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