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和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 (2019YFC1521300) 锦秀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 的成果之一。丛书共十卷,精选全世界各文博机构丝绸文物,结集全国专业学者团队编写。每卷著作全面、系统、科学地整理和研究自汉代至20世纪初中国历代丝绸的艺术发展,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包括织造技艺、艺术特色、生产格局、造作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时尚和域外艺术对丝绸发展的影响。 本丛书不仅是关于丝绸的 百科全书 ,还涵盖了从汉代起始的中国蚕桑丝绸史、文化史、艺术史,包括了古代社会生活史中的重要标本,在叙述中国丝绸艺术发展历程的同时,为研究和复原古代物质文化提供佐证,考察丝绸承载的文化意义,填补
本书收录了中国鲜花市场上流通的主要品种共758 个,包含切花、切枝、切叶、切果和加工染色花。本图册是为方便市场辨识品种、方便交易而编撰的。本书不仅是花店、花艺培训学校、花材批发商、花卉电商、花卉生产者等业内人士很实用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广大花卉爱好者和花卉消费者了解、欣赏鲜花品种的一本精美图册。 由于鲜花品种数量多、品种更新快,一些刚进入市场但上市量还较少的品种暂未收录在图册中;同时一些生产面积很少、即将退出市场的老品种也未收录在内;还有一些性状一致仅花的颜色不同的品种只收录几个具代表性的;那些未进入规模化生产的野生品种也不在收录范围。每个品种的图片全部在专业摄影棚内拍摄完成。为更好展现各品种的特性,在拍摄过程中,把握好每个品种花朵的开放度和拍摄时的角度十分关键,如玫瑰 红拂 是按
莲花落是中国曲艺古老的形式之一,源于隋末唐初,本书追根溯源,讲了莲花落在山西中部的发展源头和晋中莲花落的历史发展脉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晋中莲花落的艺术特色,真实还原非遗传承人曹强先生整理、挖掘、保护晋中莲花落,并创立、发展太原莲花落的过程,以及太原莲花落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本书开篇为民俗文物正名,并以多角度讲述中国民俗文物的基本特征、发展源流、分类原则、研究方法、调查征集、鉴定保管等内容,除此还有大量附表,包括民俗文物的工具、调查登记表、装箱清单、入库凭证等。由此该书既包涵深入的理论性研究、又涉及切实的方法论指导,对民艺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积极的补充作用。
《寻绣记》讲述了一个裁缝眼里的世界,她是裁缝,也是一个寻梦者,本书以作者亲历的角度,从寻找民间古老绣片的角度出发,以绣为线索穿梭在时间的旷野,接触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形态,遇到花,遇到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怅然若失的故事。所有的书写者无疑是试图讲述各自眼里的人生,《寻绣记》也不例外,只是角度更加独特,呈现出的画面更加别开生面。
龙,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代表祥瑞的神物,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述;龙纹,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最有影响的图案,更有无计其数的历代龙纹图案可为佐证。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化。本图集收有自殷商至清代的龙纹八百余幅,可供读者体会、观赏、借鉴。 龙纹作为一种延绵近万年的图案,经历了肇创期、演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几个阶段。 靠迁想妙得、抒情写意、以形写神所创造的龙纹,是以“不私之私”为其精髓的中华艺术的典型代表。所谓“三停九似”、“蹬打挠踹”既是指龙纹以蛇躯为主体,广摄兽、鱼、禽等多种动物纹的局部特征,又是以人性化和人情化来做细节描写,故龙纹不仅呈现出威严震慑的阳刚之美,而且具有丰富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复杂多重的社会属性。 中华龙纹非凡的艺术魅力在于传神、写意、美
《十二生肖艺术丛书:丑牛》内容主要包括牛的世界、紫气东来、“牛”的绘画、“牛”的雕塑、“牛”的肖形印、“牛”的年画、“牛”景名胜、“牛”的玩具、“牛”的卡、“牛”的火花、“牛”的票证、“牛”的剪纸、“牛”的卡通、“牛”的图案、附记、20世纪牛年大事记、牛年记事、牛年出生的中外名人和春牛辟地等等。
鱼龙变化、龙的崇拜、帝王称龙与百姓戏龙、祭龙祈雨、龙抬头与分龙节、辰年话龙、龙年话龙、辰龙生肖邮票、龙生九子、也说“龙”、哪吒闹海、龙的书法、龙的故事、龙的种类、龙景名胜、龙飞凤舞龙的绘画、龙的雕塑、龙的篆刻、龙的珍瓷、龙的年画、龙的玩具、龙的织绣、龙的皮影……《十二生肖艺术丛书:辰龙》这本书讲述了关于“辰龙”的生肖文化故事。
流布于苏北的香火戏,在民间时隐时现,人们似乎已忽略了它的存在。它的聚则社会、散而无形的特性,使人们很难摸清它的踪迹。这个披着自然宗教外衣的民问社团,体现了民间文化的万千气象。似紧裹着厚厚毛皮的“麝香囊”,时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引得人们无限的神往。为探其究竟,多少年来有心者穷其精力,试图揭露它的真面目,但这种“落后的文化”早已给文明社会冲刷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即有得一二者,只见一斑,甚至有“郢书燕说”之嫌。要观其全豹,则非一日之功所能为。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香火戏考》是本人用20多年的时间深入探究汇考而成的,基本包含了它的全部。 曲六乙先生认为:“流布于江淮地区的香火戏(僮子戏),作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原始活态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尽管由于历史
囍文化是中国*为传统的文化之一。 囍 代表了人们精神与生活的欢快向往,涵盖了中国人民对幸福的终极表达。男婚女嫁,家家都要在门口贴上一个大红囍字,使过路人一看就知这家人在办喜事。慢慢地囍出现在老百姓生活的各种器物上,这个字是中国人抹不掉的记忆。八十年代初曾主演过《天鹅湖》《睡美人》等优秀剧目的芭蕾演员王艳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中国老物件 囍 字文化收藏。收藏类别有瓷器、玉器、银器、绘画、织物等五千余件。她走遍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只为收藏心仪的 囍 字。多年下来,她的收藏已很具规模,也引起了专家与学者的兴趣,此书以 囍 为主题,侧重展示她在瓷器、绣片、银器、童帽等诸多物品上的双喜收藏。
书稿集中整理了作者多年学习热瓦普的个人体会与经验,其后介绍了热瓦普不同水平的演奏要求,从第二章起,根据乐器学习的规律,将热瓦普的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三个级别里,都安排有适当的综合练习曲与乐曲,使学生通过基本训练,逐步掌握各种演奏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后部分,作者提供了多首带有钢琴协奏的大型热瓦普演奏曲目,供师生采用。内容的安排较好地保留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在尊重、理解及复原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一大批热瓦普演奏曲目,其中囊括了喀什、阿克苏、和田、哈密、伊犁及塔城等地区的代表性民族歌曲。
本书由南京市文联和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撰,历时5年,对南京55项传统手工艺术进行整理,其中有南京云锦、雕花天鹅绒、金陵折扇、秦淮灯彩、剪纸、金陵刻经、石刻等,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乡土手工艺术,如挂络门笺、毛猴蝉人、南京泥人、农家灶画等,而像南京本钟、水陆神画、纸马制品、竹艺玩具、传统戏服、油布雨伞等。该书涵盖了目前南京传统手工艺术的各大门类,汇集了本土传统手工艺术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该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空白,极好地宣传、展现了南京的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的民间文化做了贡献。
中阳县隶属山西省吕梁市,地处晋西吕梁山中段西麓,辖5镇2乡100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中阳历史悠久,春秋属晋,战国设邑,西汉置县,至今已历2400余年。中阳文化灿烂,现已发现古生物化石、古文化遗址、古文化溶洞、春秋青铜器、战国古城遗址以及汉、辽、金石刻等多处。中阳剪纸就是根植于这片沃土的一枝朴素的山花。 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民间永不朽。 中阳剪纸作为土生土长的艺术,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民俗艺术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文化底蕴更为浓厚,艺术造型更为精美,群众基础更为广泛。1986年,民间剪纸研究会现场会在中阳召开,同年庞家会村被命名为 中国剪纸艺术之乡 ;1992年,中阳县被命名为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6年,中阳剪纸被公布为首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吉祥剪纸,游刃剪彩。推陈出新,传承文化。 剪纸在我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凝聚着劳动人们的智慧,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该套书为“吉祥剪纸”系列,共5本,分别为福、禄、寿、喜、财。收录有关“福禄寿喜财”题材的剪纸作品500余幅,这些剪纸作品多用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逼真、推陈出新,将民俗吉祥语言和现代美学意识相融合。寄语人们吉祥寓意,美化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