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浙江公共财政改革的独特现象的剖析,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的相互联系中梳理、归纳和勾勒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进程以及阶段性特征,描述出浙江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在曲折中前进的大趋势,概括和总结出公共财政建设中的大量浙江特色和浙江经验,并揭示和剖析存在并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各种现实性公共财政难题,为浙江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现实的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其次,浙江省的公共财政建设是在“少说多做”的地方政府行为风格中走到今天的,其中有许多在率先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都需要进行理论的回顾、总结与凝练,当然,也有许多历史遗留的深刻问题需要揭示和剖析。充分地挖掘、收集并利用反映浙江财政改革开放30年曲折、艰巨探索的典型历史资料,能为今后人们研究浙江现象提供丰
吉普鲁编著的《亚洲的地中海:13-21世纪中国日本东南亚商埠与贸易圈》这本透彻的专著,出色地综合了新兴的全球环境下的东西方海洋世界。弗朗索瓦·吉普鲁教授将自己关于全球海洋的历史研究与关于亚洲的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他还富有想象力地创造了”东亚经济走廊”这一地理概念,特指海参崴至新加坡之间的海洋区域,包括中国、日本和东南亚,从而将海洋与沿海港口城市之间的历史交互进行了整合。作者开启了从全球视角考察亚洲的新开端,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东西方之间无法比拟的联系。引人入胜地分析了21世纪之初东南亚新兴强大跨国经济区域的迅速崛起。本书利用广泛的多学科史料与现代资料,通过回顾1 6世纪晚期以环地中海和波罗的港口为中心的同类进程,系统地探索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现代版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原因和途径。
李沛新编著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思维――以广西为例》从民族文化资源角度入手,探索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要把“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来利用,改变广西文化产业落后的状况,做强做大广西的文化产业,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在文化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社会大众对喜闻乐见的文化商品的喜爱和消费,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主流价值观,吸收世界上对我们有益的文化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中国企业为窗口,通过总结中国企业的百年跨越式发展成就、主要特征和重要经验,得出中国企业已经实现整体性蝶变的结论。同时,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当下眺所面临的挑战、机遇,提出中国企业要加快实现新的蝶变,提出中国企业从大到强大的战略路径,探讨中国企业在中国共产执政的新百年所要承担的新使命、新责任、新目标。本书总共分成5大部分、18个章节。本书选择以中国企业作为切入点去解读中国百年蝶变与跨越,从中国企业的第一次整体性“蝶变”着眼,去感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去感知国家发展富强的强劲脉动,感受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本书的目标读者群是大中型企业中高级管理者,高校MBA专业师生。
资源开发地区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都在探索转型的道路。本书对河北省承德鹰手营子矿区、河南省灵宝市两个资源枯竭城市以及处于开发成熟期的陕西省靖边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各自发展的历史和实际,研究了这些地区发展面临的困境、转型的目标任务、转型途径以及在转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提出了转型包括产业、城市、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体制在内的综合转型的思想,为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提供了转型的线性案例。
本书 针对 ECFA 视阈下的闽台 各种 产业 合作包括闽台农业合作、闽台金融业合作、闽台物流业合作、闽台旅游业合作、闽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闽台文化产业合作 进行 全面 分析研究,并对两地经济 合 作 的 未来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为 加强闽台两地产业合作、 加快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学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