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查默斯 约翰逊从日本国内体制和其核心决策机构 通产省的沿革及作用的角度分析的关于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 奇迹 。本书循历史进程,以实施产业政策的政府部门建立的1925年为起点,至1975年结束,通过通产省的沿革史及其间产业政策的讨论和博弈过程,阐明了该部门战前、战后在人事、组织上的直接连续性,终揭示出日本模式的四个要素:精干的公职队伍、保障公职队伍合法高效行政的政治制度、完善靠近市场经济规律的国家干预手法、具备像通产省那样的领航机构。
二战前, 日不落帝国 的荣光已日趋暗淡,但一场 黑色黄金 石油的革命在二战的硝烟中悄然兴起,铸就了战后英国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本书回顾了1940年以来石油塑造下的英国工业进程。二战推动了英国从煤炭大国快速转型石油帝国。二战后,依托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公司等石油巨擘,英国从海外各地汲取石油血脉,支撑起其工业的蓬勃发展。但而今,在脱欧、气候危机等的影响下,石油产业正从英国中心舞台淡出,同时一些地区正在经历去工业化。英国未来的工业经济将何去何从? 一部优雅而独特的英国能源和工业史。
白鞋 律所的名字源自常春藤盟校的学生所穿的由鹿皮制成的白色皮鞋。1900年前后,在世纪之交的纽约,一种新型律师诞生了。他们既懂商业又懂法律,其掌握的技能更多的是用在谈判、调解和文件起草上,而不是出庭辩护上。 在动荡的变革时代,这些纽约的 白鞋 律师与客户携手合作,制定并实施了改变20世纪商业世界的法律战略。他们既是被许多人鄙视的垄断公司的缔造者,也是帮助行业之王抵御政府过度扩张的守护者,同时,他们还引导自己的客户转变为更开明、更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助力构建美国现代商业的基础。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 白鞋 律师都走在 寻求秩序 的前沿。他们将组织架构和效率管理引入私人律所,创建了时至今日仍在规制公司行为的法律体系,甚至为最终形成的国际秩序奠定了基础。 如此, 白鞋 律所的律师塑造了美国的新世纪。
英国经济处于非常奇怪的矛盾状态:它既是世界上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欧洲落后的经济体之一。就人均GDP而言,它是领先的,但生产率水平却比发达经济体要低得多。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英国陷入经济衰退,作者认为英国的经济衰退并非因这一件事造成的,而是由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形成的。在观察英国经济在过去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作者邓肯 韦尔登探讨了200多年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所采取的(或未采取的)选择,并揭示了这些选择是如何塑造了英国所有人所面临的结果和未来的。 本书讲述了从工业革命时期到2020年疫情期间,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如何相互作用的故事。皮尔、格莱斯顿、艾德礼和撒切尔等少数政治家成功地塑造了经济,但被经济影响的远不止政治。19世纪40年代的皮尔和科布登关于经济开放与主权之间的平衡的争论在英国退欧后重新出现。
美国对于很多热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彻头彻尾的骗子来说常常很具吸引力。对商业自由的崇拜使得区分激进的推销术和不可接受的欺骗变得 加复杂,尤其是在创新前沿时。与此同时,竞争压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开始采用欺骗手段。欺诈成了美国商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本书中,爱德华·巴莱森追溯了美国的欺诈史——以及从未停止的与欺诈的斗争——从P.T.巴纳姆时代到查尔斯·庞兹和伯纳德·麦道夫的时代。 从19世纪早期美国法律界支持的“购者自慎”出发,本书描绘了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再到“伟大社会”时代,现代监管机构如何缓慢又零碎地发展,以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它到达了近期的放松监管时代,放松监管带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欺诈问题,包括储贷危机、公司会计丑闻和近些年的按揭市场的溃败。 通过追溯美国
《中国财政通史》以丰富、准确的史料为依据,以记叙和分析中国财政的发展脉络及其发展规律为主线,在充分吸收多年来中国财政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准确、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财政管理机构和财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及其成败得失,总结了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历代财政对当时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中国财政( 从先秦到改革开放告一段落) 有了一个正确和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本书为第二卷讲述了秦汉时期的财政史。
本书为卜凯教授苦心孤诣,费时五载所贡献之成绩,其目的一为训练学生使知如何利用调查方法,以研究农业经济,并了解本国农家经济之结构和内容,另一方面,使国际上对中国农民之生活资源、生活状态,有更深切的认识。本书不特材料丰富、持论亦复公允,论断皆出自调查数据,故其准确、客观程度非一般著作可同日而语。
本书向我们阐述了情况怎样越变越好,并说明了原因。繁荣来自人人为人人效力。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创造出了以加速趋势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集体大脑。这本大胆的书涵盖了人类的整个历史,从石器时代说到互联网,从明王朝的积重难返讲到蒸汽机的发明,从新近的人口爆炸讲到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天灾人祸固然必不可免,但多亏了人类发明创造的无穷能力,21世纪必将实现巨大的经济繁荣,同时在大自然生物多样性方面创下新高。本书观点独到、新颖,具有启发意义,能帮助你思考怎样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以往对近代黄河上游区域的农村社会经济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破败不堪,民不聊生。随着学术环境的宽松和研究视野的扩大,学界开始肯定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本书即以近代化、现代化视角,考察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问题。
上海钱庄是近代中国典型的本土金融机构,在其延绵存续的200余年里,经历了频繁的政局动荡和金融风潮,在机遇或危难面前,上海钱庄的每一次选择,无论是进取、抗争,还是顺应、改革,都将上海钱庄的存续演绎成一部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历史。上海解放后,面临又一次的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新时代,上海钱庄又将如何自处,做出怎样的选择?本书从多视野和多层面,以递进式的分析,考察上海钱庄在1949-1952年后时光里的生存状况,并阐释其终融入大时代的必然性。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为著名钱币学家罗伯昭先生关于钱币研究的文集。罗伯昭,名文炯,号沐园,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外国朋友称他为P.C.Low。1899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大事出口贸易,从四川运桐油到美国。获利甚丰,乃成富商,为他从事钱币的收藏和研究打下了经济基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是大收藏家。 罗先走后,徐森玉讲了伯昭先生的几个特点:一、他是全国一流的钱币藏家;二、和一般收藏家不同的是,罗先生不单是为了收藏而收藏,而更从事钱币的学术研究,水准极高;三、由于罗先生经济上较富裕,他慷慨地资助钱币世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术探讨,并出版了《泉币》杂志,推动了中国的钱币研究活动;四、他不以有钱人自居,能平等待人。
本书作者为奥地利学者耿爱德,分为上、下两册。全书重点论述了中国的金属硬币,分为银部、金部、铜部三编,对中国货币之流通、种类、市场分布、产地、外汇市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勾勒了中国货币发展脉络,对后人解读、研究中国货币,尤其是金属货币助益良多。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工具探讨现代中国土地关系的个有力尝试,作者马扎亚尔曾担任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受普列汉诺夫影响,认为中国农村占统治地位的是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 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当时引起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以今天的研究成果来看,这些论点无疑是陈旧的,但是其史料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
《歷代屯田攷(下)》分兩章,以時間為順序,以事件為線索,搜集整理有關元、明兩朝屯田制度的典籍資料近千條,系統介紹兩代屯田制的歷史興衰,為讀者了解和研究元、明兩代的屯田制度提供豐富資料。本書適合對中國古代史及經濟史、土地制度史研究者及有興趣者閱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