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包含十五篇翻译自英文的法律实证研究经典论文,均发表于美国顶尖期刊。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本认真编译外文法律实证研究经典文献的读本,适合对法律实证研究有兴趣的学子、法学者、实务家、社会科学家,依照兴趣各取所需。全书分五编,各编前均有编者撰写的导读,铺垫选读论文的具体贡献与知识背景。 本书内容由十二位兼有法学与社会科学训练、且有留学背景的年轻学者翻译,再经过与两位留学美、加的副主编多轮沟通修订,六位年轻学者校对,几位主编最后审阅、校订。译者与编者添加脚注用以说明国内读者不熟悉的制度情境和对统计方法进行进一步解释,以及与原文作者商议后修订的文稿。本书帮助读者跨越语言藩篱、制度隔阂、统计门槛,进入法律实证研究的最高殿堂。 本书是以最严谨的编译态度,耗时近十年,方呈现于读者诸君面前的法
本书聚焦于受欺骗承诺这一承诺论领域最具争议的复杂问题,系统梳理了与该问题相关的重要理论,着重比较法益关系错误说、全面无效说、条件错误说、动机错误说等四种学说,围绕法益关系错误说的理论争议展开辨析与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法益关系错误说的进 阶方案,坚持法益关系错误的理论内核,厘清事例类型与判断标准。
本书为法庭询问和侦查讯问两大领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不仅介绍了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其他主流国家关于侦查审讯的*实践,还引入了关于意大利、德国、日本、伊朗、以色列、墨西哥、苏格兰等国家侦查讯问的新内容。具有高度的原创性,注重分析各种因素对侦查审讯实践的影响,其所采纳的跨文化、国际化的方法,有助于学者和实务人士更好地理解侦查讯问,在对不同国家的实践应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借鉴。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的老师翻译出版。
《苦寒磨砺筑方圆:律师写作技能提升之道》内容简介:律师能说会写是执业的基本功,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立身之本。本书作者 建筑行业泰斗级律师朱树英全面总结自己25年来写作营销的方方面面,详细介绍了律师函,法律意见书,尽职调查报告,诉讼类、证据类、辩论类法律文书等的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并且总结了自己25年来出版法律实务专著图书的经验,毫无保留、联系自己工作实际地讲述了作为律师应该如何建立写作营销的理念,如何积累写作营销的素材,如何优雅的开展写作营销,如何有品位儒雅的拓展自己的业务。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可以让律师掌握写作技法、提升写作技巧的活教材,也是一部可以让律师分析写作得失、掌控写作成败的案例集,更是一部可以让律师儒雅拓展业务、精准实现营销的工具书。
中国传统生态法律文化是传统生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传统生态智慧和习俗、生态法律思想、生态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为基本内容。较之成熟的环境史、生态伦理史而言,系统研究传统生态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成果非常零散、数量较少、不成体系。本书以传统社会天人关系为研究起点,对传统生态观(或生态法律思想)和生态法律制度进行详细阐述,追溯生态文明法治历史渊源,丰富其理论基础。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生态环境资源法律思想和制度,促进全社会对传统生态法律文化核心观念和基本特征的认知与理解。这有助于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生态文化遗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渗入到思想、落实到行为上,贯彻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真
本书从专利律师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分析发明,并将其提炼成专利权利要求的方法。本书指出,发明是一种技术思路而非具体的产品,在分析发明时,采用“问题-解决方案”的描述来确定发明构思以及发明的关键技术特征;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基于“问题-解决方案”, 大化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根据侵权判定等专利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布局多样化的权利要求;通过“问题-解决方案”指导说明书等申请文件的撰写,由此构建保护范围宽、且具有防御能力的权利要求。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新兴领域,凝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宝贵社会实践经验和丰富理论渊源,必然催生一门法学与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密切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 公共法律服务学。这将是建构在诉讼法学与司法制度基础上,融合法律实务司法实践性和社会治理法治化理论性的全新交叉学科,是一门基于实用法学视角和应用法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社会科学。本书作为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建构导论,立足于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围绕公共法律服务及其体系制度建构,公共法律服务学科理论基础建构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功能论、方法论等层面进行阐释,从公共法律服务学科建设的法政治学、法经济学、比较法学和应用法学等多维视角展开论证,探究公共法律服务学科体系
本书为法庭询问和侦查讯问两大领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源,不仅介绍了英国、美国、加拿大和其他主流国家关于侦查审讯的*实践,还引入了关于中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伊朗、以色列、墨西哥、苏格兰等国家侦查讯问的新内容。本书具有高度的原创性,且各章都有一致的文章结构,注重分析各种因素对侦查审讯实践的影响,其所采纳的跨文化、国际化的方法,有助于学者和实务人士更好地理解侦查讯问,在对不同国家的实践应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借鉴。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的老师翻译出版。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医学、工程学与法学相继发轫,起点相若。顾七十余年来,医学、工程学早自“医生”、“工匠”阶段起飞,进步一日千里;独法学犹邯郸学步,笼罩在概念阴影之下,良堪浩叹。 本书首尾贯连,民刑兼顾,理论实务并重,内容新颖。因之,望读者披阅时,由首至尾,循序渐进,较能心领神会。 《法学方法论》一书。作者仔细地拜读该书后,发现该书不仅已初步构建了一门实用而又新型的学科即法学方法论的体系和框架,而且在中国大陆法学者有关法律解释学的论述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和开拓。本书逻辑严密,见解深邃,立意深远,实为一部精品佳作。
《博登海默法理学》是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于1940年出版的《法理学》版,该书第三版曾以《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为名由姬敬武、邓正来先生翻译出版。与后两版教科书式的叙述风格明显不同,刚刚从欧陆定居美国的作者,在版中表达了更鲜明的立场、更犀利的观点和更自洽的思路。
在政策制定中,弥合各方分歧、化解政策争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广泛需求。传统政策分析难以为此提供有效的支持。本书带来一种新型的协商式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师搭建协商与对话平台,组织和支持相关方开展协商并解决争议,通过观察和分析该过程,为决策者和相关方提供以共识为导向的政策咨询。 这是部聚焦协商式政策分析的学术专著,反映了作者的开创性探索。本书系统阐述了协商式政策分析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渊源,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操作方案,介绍了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和实践,从而拓展了政策分析知识体系。 本书面向公共管理和政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生、智库人员,以及面临政策争议困扰的政策制定者和公共部门管理者。
尽管2019年12月10日 高 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行政协议的论争与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本书可以看作是为系统研究行政协议理论与实践问题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编主要讨论有关行政契约的法学理论与观念,将尽可能地解决所有涉及政府契约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行政契约制度建设的理论框架。 第二编为了追寻行政契约近期实践,尤其是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行政协议(契约)的司法解释,对行政协议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实施司法审查作了前沿的跟进研究。 第三编选择了两种极其重要的行政契约形态来作个案研究的素材:一个是“采购契约”,是一种很典型的“混合契约”;另一个是“治安承诺协议”,是一种纯粹行政关系形态。对
《定义性规范立法研究》基于逻辑学、法理学及立法学的相关原理,首先针对当前定义性规范概念不清的现状,对定义性规范的概念进行了厘清。其次,从定义性规范的逻辑结构、语义结构及定义类型等方面讨论了定义性规范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立法者创设定义性规范的立法目的,从而论证了定义性规范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次,详细阐释了立法者创设定义性规范的基本方法及主要类型,为定义性规范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方法。很后,总结归纳了定义性规范创设中所必须遵守的形式规则和实质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立法者所给出的立法定义中所存在的谬误类型作了具体分析,对这些这些立法定义谬误类型或形式的识别、分析与避免将极大地增强立法的科学性。
本书对于法律事实作出了一些思考,思考的论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而展开: 部分:什么是法律事实、一般学者说的法律事实指的是什么内容,法律实践中如何来认识事实的真实属性。 第二部分:从历时性考察,法律职业者的思维领域中是如何实现事实认定的理性化发展的;从共时性考察,事实认定的思维过程与方法,首先是依据证据对事实的真实性进行认定,包括:依据证据认定的事实、司法认知、事实自认、事实推定以及在穷尽各种证明手段后仍然不能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进行证明责任的分配;其次,法律职业者对事实的判断:事实需要运用证据来证明,但是,司法中证据规则的运用离不开法官的主观能动性,对法官来说,需要在此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直觉、经验、伦理、逻辑、科学方法,进行事实判断。 第三部分:重点考察对事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