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世界是一个重回到大国竞争的世界,理解这些大国的重大战略至关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分析大国战略的十个关键词,并展示了世界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盟,是如何形成他们今天的战略决策的。作者呼吁和平稳定、互惠共赢的国际关系发展格局。 这部作品概述了如何建立减少对抗性的国际策略以及更加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巧妙而生动地围绕十大战略关键词展开,讲述了大国对于 竞争 理性 创新 等十大关键词做出的抉择,将理论、历史和当前政策分析相结合,严谨清晰、通俗易读。本书是一部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战略指南,也是对21世纪地缘政治的规范性论述,帮助读者看懂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和变幻莫测的国际局势。
《大序幕》是一部深度探索世界能源格局的著作,得到基辛格的推荐,堪称《世界秩序》能源版。 通过对化石能源、核能和新能源政策及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揭示了这些能源形式对地缘政治、大国竞争、能源安全、国防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书中按能源类型和国家地区分类,结合政策、技术发展情况、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等方面的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世界能源版图和能源竞争背后的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为未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本书深度剖析了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角色演变与抉择,及其对全球未来的影响。全书分为三部分,书中首先回顾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其次讨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最后审视了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本书旨在提供对中国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见解,并为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提供建议,为理解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对于政策制定者、学者、企业家以及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读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系前苏联资深外交官、汉学家古达舍夫 里萨特 萨拉甫京诺维奇(中文名字:顾达寿)的回忆录。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曾作为苏联外交部特使在中国前后工作了12年, 从普通译员一直到苏联驻中国大使馆的首席翻译,曾亲历新中国建立初期至 文化大革命 时期中国经济建设、政治运动、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风云,多次担任中共高层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柯西金、米高扬等重大会晤的翻译,对其间发生的某些历史事件作了客观的描述,并首次披露了前苏联和中国领导人高层会晤中和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和轶闻轶事。
本书借鉴 关系理论与方法,通过档案研究和话语分析,考察了18世纪晚期以来精英发明的关于美国文明特性、地缘政治身份和 角色的叙事如何塑造美国的自我理解和外交政策,特别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形成的新 身份叙事作为一种帝国话语在冷战时期如何推动了“西方”的形成,激发了美国的对外干预,振奋了美国人的精神,并加快了冷战终结的进程。本书为外交史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维度,有助于深化对美国外交政策和 战略形成过程的理解。
技术之变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新兴前沿技术的不确定性对国际关系和竞争格局的影响难以准确预见,带来 未知的未知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变革潜力快速显现,已被国际有关人士视为 已知的未知 。如何把握人工智能演进特点、赢得未来竞争优势,对于大国战略谋划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本书旨在分析提炼人工智能对大国互动关系的影响机制,前瞻预测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尝试描绘人工智能时代国际竞争的未来图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是与各国文明的多样必是有着内在关联性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和平与发展人为时代的主题,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在为当今时代为显著的基本特征,它构成了世界多极化组合的内容和形式。将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学说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是全球多样性文明中异常亮丽、异常引人注目、异常具有生命活力的文明。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对于推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中国来说,科学地认识时代和把握时代的主题,在当今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展开跨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更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两个世纪以来,亚洲沦为世界历史的旁观者,手足无措地面对西方商业、思想和力量的冲击。但是现在,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亚洲回到了在西方崛起之前它一度占据达18个世纪之久的舞台的中心。 那么,亚洲是如何崛起的呢?面临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力量,做好成为未来全球领袖的准备了吗?历史告诉我们,新的力量的崛起总是伴随着激烈的冲突和对抗。西方又将如何应对亚洲文明的复兴呢?马凯硕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精彩的回答。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