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增订本)出版后已多次再版,为了应读者之需,为了各地易学教学教材之需求,本次出版对原书版式、图谱、文字都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处理,使本版本成为《周易概论》的很好版本,满足了爱好者收藏版本之需。
牟宗三先生,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弟子。 这套《牟宗三文集》编者遴选了牟宗三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等,共计十三种。本册为《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南怀瑾系列第2辑 套装(全2册)》由南怀瑾讲述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经》包含的议题众多,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什么是布施、涅槃的真正意义,等等。南怀瑾先生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谛,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雨满天”的无限世界。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象山,南宋乾道八年(1172)进士。陆九渊直承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的思想,以“大疑则大进”的治学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心即理”说,以及“发明本心”“收拾精神,自作主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千虚不博一实”等重要观点。他的思想脉络为三百年后的王阳明所继承发扬,形成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史称陆王心学。《陆九渊全集》以道光三年刻本《陆象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收录了陆九渊的全部诗文、语录,为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文献。此本不仅内容全备,且附有清代著名学者李绂的批注,为其他版本所无,极具学术价值。本次整理并以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万历本、《四库全书》本陆九渊文集作为校本,进行校勘,则善而从。力求准确呈现陆九渊文集的原貌。
......
南怀瑾先生的书深入浅出,很容易读,若读进去会爱不释手;但也很难读,要了解其中的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的精髓,有一定的门槛。基于此,作者才发心对南老师的部分著述进行导读,以期帮助到有心学习中国文化、学习南老师教化的读者们,比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本书稿结构清晰,分为十二个章节,先从南怀瑾先生的生平说起,进而为南师著述及其对今日之意义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轮廓,着墨最多的乃是对《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药师经的济世观》《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话说中庸》等多部南师经典著述的解读,实为理解南师,读懂南师著述的不二之选。
《次第花开》是希阿荣博堪布所写的心灵随笔集,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将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来。 本书就像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时候,给我们以鼓励和启发,让我们生起对三宝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脱的决心。 书中处处散发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朴实生动的开示,帮助我们坦然地面对心的本性,并从各种困惑中解脱出来,获得重塑心灵世界的力量。
本书凝聚作者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精华和成果,通过系统阐述《易经》的文化缘起与逐一解读六十四卦爻辞代表的文化内涵,揭示其中蕴藏的中华文明基因,探寻其中凝练的中国人的思维与处事逻辑。《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明解《易经》开创儒家,老子暗解《易经》开创道家,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它不仅是一本用于 之书, 是一部具有独特思维方式的哲学著作,其中潜藏着万物变化、未来事态发展的规律,同时人们的一餐一饭、一呼一吸、一言一行都与这部经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王阳明(1472-1529),明代大儒,与朱子并为宋明八百年儒学两大祭酒,心学的集大成者,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在王阳明的著作中,影响优选的应属《传习录》,它与《近思录》同为宋明儒学双璧。1967年,钱穆先生在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人人的几部书》的演讲中,列举国人的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部哲学经典。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收入《王文成公全书》的《传习录》(此为通行本,简称全书本《传习录》),共有三卷。其中,上卷收录徐爱、陆澄、薛侃记录的阳明先生问答语130条;中卷收录阳明书信8封、短文2篇;下卷收录陈九川、黄直、黄修易、黄省曾等记录阳明先生问答语143条。然而,阳明《传习录》的内容
在中国文化思想 ,以儒、道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 的思想,以及以 的视角来理解和诠释儒、道的思想,会通三教之论著,十分丰富。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特色的显现。然而如 明末四大师之憨山德清与蕅益智旭,以 禅意注解儒道两家根本经典的专著,则尚不多见。他们的这些著作,不仅对了解儒道的思想为人们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了解 思想也给予了新的启发,值得重视和研究。(楼宇烈先生语) 本丛书4种,包括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蕅益大师的《四书蕅益解》《 禅解》。
......
本书为当代西方易学研究的代表之作,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外学者研究成果,利用近数十年尤其近年来发表的出土材料,历经四十年积累而成,在《周易》的成书及其早期演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书总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至第六章分别探讨了《周易》传世和早期文本、古代中国的占卜哲学、龟卜、蓍草占卜、《周易》文本与蓍草占卜和诗性的想象(主要结合《诗经》)。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分别探讨了卦画、卦辞、爻辞、卦爻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以及卦序和《易》之卜筮与哲学。 本书包含了许多夏含夷教授自己对于《易》的思考、观点和独到看法,比如:他认为占卜可以看成是祷告,占卜其实是将人的愿望表达出来的过程;蓍草占卜虽与龟卜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所传达出来的内容没有实质的不同;研究《周易》应当结合经典,探寻其中
本书将《周易》普及于大众的学习用书,《周易》以难懂、难背而著名。因此,本书《周易记忆法》,针对《周易》中记忆难的问题,进行了记忆法方面的创新。本书对《周易》在内容和细节部分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记忆法解读,使得它更加栩栩如生、立体的呈现出来,让人一看就获得了画面感。本书对《周易》也进行了详细的、逻辑严密的记忆法解读,从而使人深深记忆在脑海里。
儒家传统的中心议题是“成人”和“如何成人”。“成人”,即成为具有高度智慧去面对自我、他人、社会、人生和宇宙的理想人格。“如何成人”,则是成为那种理想人格的种种方法。而对于“如何成人”的反省和思考所形成的理论,用儒学自身的术语来说,便是“功夫论”。 “功夫论”是儒家传统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古往今来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功夫论”都有各自的阐发。本书即是在一个中西比较的广阔视野之中,以坚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对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专题考察。 本书不仅在总体上将儒家传统功夫论的一般特征概括为“身心修炼”,指出这种“身心修炼”具有身心交关、不脱离日常生活以及以道德意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中心这样的特点, 是通过对儒学历史不同时代 重要的人物、思潮和问题所各自彰显的功夫论的个案考察,尽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大批西汉帛书,震惊了考古界和学术界。这些帛书包含《帛书周易》《帛书老子》等二十多种古书,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早期思想、军事、天文、医学、地理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在形制上第一次向世人形象地展示了古代文献类帛书的原始面貌。本书以帛书版《周易》为底本,按照《帛书周易》卦次进行排列,将卦名、卦辞、爻辞与通行本一一比对,并完整辑录帛书版《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卷后佚书,将这些鲜有流传的易学之作重新呈现给读者,为易学之作增添新的活力,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易学流变脉络,感悟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