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 狞厉的美 ,感受楚辞汉赋的 气势与古拙 ,聆听 盛唐之音 ,融入宋元山水的 无我之境 与 有我之境 ,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 浪漫洪流 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本书有如穿越历史长廊,对中国之美所做的一场鸟瞰式的巡礼。从龙飞凤舞的远古图腾谈起,一路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触摸青铜器“狞厉的美”,感受楚辞汉赋的“气势与古拙”,聆听“盛唐之音”,融入宋元山水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感受明清文艺的市民气息与“浪漫洪流”……在短短十几万字里,李泽厚娓娓道来,梳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脉络,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形式,既大气磅礴,又细腻深刻。本书描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流变的历程,勾画出中国历史与文艺的整体轮廓,堪称一部极简中华文明史。
本书是李泽厚先生告别美学30年后,*推出的一部美学论著。摘录了李泽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的重要美学观点,如美感两重性、美是自由的形式、理性的神秘、美学是*哲学等论述,显现了作者所拥有历史纵深度的哲学美学的轮廓面貌。本书可与著名的《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俗称 美学三书 )一起,构成李泽厚先生的 美学四书 。
《众妙之门 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初版于1989年,是著名美学家、国内 生命美学 学派的领军人物潘知常教授在 而立之年 完成的一部关于中国审美心理的研究专著。作者从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根本内涵 生命意识 开始,依次论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基本特色、 忧患 、 悦乐 、 禅悦 类型,以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集体感知、集体表象、历史功能、历史重建,并且逐渐揭开中国美感心态深层结构的神秘面纱。逻辑严密,材料翔实,文笔流丽,新见迭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专著中,作者在国内美学界次提出了 中国美学是生命美学 、 美是自由的境界 , 境界本体 等诸多新说,作者所提倡的 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 中的 生命视界 、 情感为本 、 境界取向 这三个核心范畴也在其中隆重登场。因此,在中国的百年美学进程中,这部专著堪称经典
《中国现代美学思潮史》是一部美学理论著作,运用现代性理论划定中国现代美学思潮范围,并且以美学思潮为单位来建构中国现代美学史。具体写作中,该书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出现的思潮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美学家进行了考察,并且以美学思潮的更替展现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历史演变规律。导论部分从理论上阐述了现代性与美学思潮的关系,并且进行了中国美学思潮的总体阐释。正文有七章,分别论述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潮的各种形态。其叙述历史跨度从晚清到2010年代,是国内目前*全、*的中国现代美学史著作之一,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西方主要美学思想发展轨迹进行了解读,同时提出了美学之中关于审美判断的量化理论和数学模型,为统一不同美学思想表现出的丰富多彩感性世界搭建起了共同的理性平台。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量化模型*终回答了什么是审美,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本质,什么是美的基本形态以及它们的产生机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领域。本书对美学基础理论、美学思想评论和美学史研究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美学爱好者,对任何与艺术、文学、设计、工美等领域相关的从业者及学生也能够起到开阔思路和辅助工具的作用。
《通过身体来思考:身体美学文集》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整体思想的集成之作,无论从框架结构,还是从思想分布,基本反映出他身体美学思想的要点和 取向。从身体美学思想的由来、整体思想结构,到身体承担的人文学科使命、跨学科性质、日常生活的指向,既有对传统哲学的延承, 有自己独特而深邃的思考;既有对理论清晰而缜密的辨析、阐述, 有打通理论进入生活孔道的现实关切。 在对身体美学较为理论化、哲学化的分析之外,本书还开辟出一个新的方向,利用身体美学对艺术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书中对建筑、摄影、表演艺术、戏剧与舞蹈、日常生活中自我塑型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书作者致力于系统哲学的研究,从哲学拓展到数学领域后,发现了哲学中追求美与和谐的重要意义,这对于科学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科学与哲学及美学也是不可分离的,它们都是自然理性在不同层次上的显现。因此,作者大胆提出系统美学的概念,一定层面上丰富了美学的含义,并对自然美、艺术美、设计美的内涵与结构作了全新的理解。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美的变分方程,即左边是*小作用量;右边是和谐美;中间是数学符号把两方联结起来,意味着自然逻辑与人文逻辑的统一与和谐,预示着一个新的科学群的诞生,这是对美学研究来讲无疑具有新的意义,也是一种大美的体现。
乔东义*的这本《五经正义美学思想研究》借鉴 现代诠释学的方法论,首次将中国经学史上*有影响 力的经典文本《五经正义》之美学思想置于由先秦汉 魏到唐宋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作综合性考察,对其 美学思想作全面而融通的梳理和考量,发掘其所蕴含 的各种美学新解和理论潜质,勾勒出由本体论、情性 论、易象论、言意论到诗论、诗乐关系论、礼乐教化 论、律历融通论再到审美诠释论的完整美学思想体系 ,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学美学这一独特的审美文化 形态,从而既展示其涵纳古今的集大成气质,又揭示 其承传汉宋的过渡性特征,彰显了中国儒家美学史上 长期被 汉学 、 宋学 等显学所掩盖的 唐学 应有的历史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讲,本书为中国古典 美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弥补了中国美学 史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
本书是易中天教授多年美学研究与写作的精彩总结。在这部著作中,易中天引用大量人类学材料,阐述了一个基本观点:艺术是人类专门为实现人的确证而被创造出来的。在艺术中,通过情感的体验和传达,实现了人的自我确证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确证,这就是"艺术本质确证说"。 本书从人类走出自然界出发,考察了工艺、建筑、雕塑、人体装饰、舞蹈、戏剧、绘画、音乐、诗歌等大量原始艺术形态,不但是一本理解人类艺术起源和本质的重要之作,也是一部生动的原始艺术图鉴。
我们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欣赏和品味,电影、歌曲、话剧,诗词歌赋,其中总有一些,会使我们感到快乐。如果你有美学修养,就会分析出它们在什么层次上、在什么类型上能给你带来了快乐,这样一来你就能突破自己感受的局限性,而与全人类曾经有过的审美感受发生沟通和共鸣。那么如何拥有美学修养,进而构建一种美的人生?学习西方美术史是不可缺少的。 这本《西方美术史讲演录》就是邓晓芒先生给大家的一部西方美术史。这本书是一部课堂实录,是邓晓芒先生讲 西方美学史 课的记录,系统精到地讲述了古希腊罗马的客观美学、中世纪的神学美学、近代人文美学和现代美学,既全面完整,又包含了在中华文化浸润中成长的作者的独特见解,深入浅出,是学习西方美学史的不二选择。
本书核心目标旨在于从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的宏大体系建构中论证古典美学的现代知识学合法性,即从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体系中,剥露出古典美学的一种现代理论形态——现代的神学古典美学。通过对巴尔塔萨神学美学的古典美学性质的梳理,本书希望可以为古典美学传统的现代复兴确立一个范型,同时通过对这样一种梳理,初步勾勒出普世性之古典美学的一般本体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一种未来的现代性美学的哲学方案,以便达到真正复兴古典美学的目的,从而为化解美学的现代性困境乃至人类的现代性危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决路径。
本书认为美学并非一般所说的感性学、诗学和艺术哲学,而是完满的存在学或存在的完满学。本书论述了美是存在的完满实现,亦即存在充分完成了其的可能性。具体而言,人的存在或生活世界是欲望、技术和大道的游戏活动。因此,所谓美就是这种游戏活动的完满实现。由此出发,本书分析了美学的基本问题:美、美感和艺术等。本书所建立的新道论美学不同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派美学、后实践美学,而自成一家之言。
虽然作为一种学术学科,美学是难的;虽然古今中外的美学家一直没有准确地研究出“美是什么”,虽然审美涉及很多高深的学问,但是,我们统统可以不去理会,我们只要学会美化我们的生活,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学会提高生活品位就足够了。这些与那些高深的理论无关,与那些美学研究无关!其实,美学本身就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及美育规律的科学。学习和探讨审美活动的起源、美感心理、审美活动的构造与形态等,不但可以扩大哲学视野和提升理论素养,而且对我们理解人类生活价值追求和艺术创造,提高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提高人生品位大有裨益。 《图说美学(耀世典藏版)》采取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上篇“美学的故事”,选择了美学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用通俗易懂
少年相思在长安:唐代诗人的不羁人生 少年安得长少年:唐代诗人的恣意人生 共2册,江苏文艺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 作者 陈舞雩 原价 ¥98.00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出版时间 2020-07-01
本书从“方镇为国”的视角探讨了五代王朝建国道路的异同,梳理了“藩镇州郡化”诸项措施的渊源流变,勾勒出“藩镇时代”的地方政治人群活动,重绘了十世纪藩镇的多重面向,藉此呈现宋初“走出五代”的历史过程,并就
刘绪源著的《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增订版)(精)》以儿童审美心理为突破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说理娓娓而谈,文字生动活泼,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儿童美学理论书。该书出版后,作者进行了很多次的座谈、报告,在于读者互动和自身思考中,作者在婴幼儿情感发生、早期秩序感与理性生成等方面,又有许多新的发现和补充,内容上比上一版 扎实厚重,理论的构建也 显成熟。
《西方美学史》是美学泰斗朱光潜撰写的西方美学专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本书选取了西方各个美学流派中拥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美学观点,进行评述。对美学上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挑选的这些人物代表了各时期的主要美学思潮,展现了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概况。美学、文艺批评、文艺理论等研究者也能从中受到启发,为进一步的美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