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正在失去爱的能力?疯狂消费后,欲望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满足?每个人为什么都成为其他人的敌人? 齐格蒙特 鲍曼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思想家之一。 他去世前,曾与瑞士记者彼得 哈夫纳交谈了几天,在他英国利兹的家中,就他毕生的工作进行了四次长谈。 在长谈中,他继续描述我们的时代,涉及当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与亲密关系 、 身份、 工作与休闲、家庭、 犹太性、道德、幸福、 社会 。从 二战 纳粹大屠杀 到 数字时代 ,从 经济危机 到 消费主义与新穷人 ,从社会责任到公民权利,从战争阴影到幸福日常,从偶像作家到人格类型 为悬浮在不安全感中的我们这代人提供对自己境况的新认知。 他狡黠睿智地描述我们这个流动不居的时代,以及人的境况;从不回避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
无权者与有权者之间的对抗充满了欺骗 无权者假装恭敬有礼,有权者则故意夸大他们的名望与掌控能力。如果仅接受这些表面价值,我们将无法把握权力关系中的各种矛盾、紧张和内在可能性。 通过考察世界各地文学、历史学、政治文化中的实例,著名政治学、人类学者詹姆斯 C. 斯科特深入探讨了支配者与从属群体的公开剧本及潜隐剧本之间的联系、区别和界限。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有权者与无权者会心照不宣地在公开互动中合作、共谋,这使得公开剧本往往带有程式化和仪式化的色彩。与此同时,任何从属群体都会在其苦难之中创造出特定的潜隐剧本,这些发生在后台的话语、姿态与实践代表着他们对支配者的某种权力批判;有权者亦会发展出他们的潜隐剧本,即那些使其统治得以维系但又不能公开承认的措施和观点。 斯科特指出,在公开剧本和潜隐
21世纪伟大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写给当代人的生存指南:人要直面真实的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本书与《将熟悉变为陌生》《流动、消费主义与年轻人》组成鲍曼思想小精装,放在守望者·人间世书系中。齐格蒙特·鲍曼,曾与塔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首任校长赖恩·罗德邮件往来,探讨“现代人的自我”。在鲍曼眼中,自我是理解人类存在与共存处境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每个人存在于世界的一种切身状态。某种程度上,“现代史”是一部“自我”的历史。自我是如何产生的?个人如何理解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当今世界,自我的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技术是让我们拥有 多的自主权,还是诱使我们放弃现有的自由?在本书中,鲍曼与罗德对这一人类基本关键词——自我,进行了全面地探讨,详细描述了21世纪定义“自我”的文化、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 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企业、NGO组织的议事活动之中。本书是它的 官方版本,完整概括了 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 的议事规则工具书。 “罗伯特议事规则”蕴涵着丰富的理念: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但“罗伯特议事规则”并不空谈理念,而是把理念融会在规则之中,直接面向实践、面向细节、面向可操作性,用平实而严密的语言陈述规则。
本书以田野材料为基础,通过讲述自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民众从普遍终身就职一家公司到频繁跳槽的变化,探讨了现代社会就业不稳定的根源。作者经过大量田野调查后发现,无法逆转的流动背后是一种新的工作文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忠诚被摧毁,导致员工只按照自己利益的 化来安排就职,频繁跳槽。这一情况与我国目前年轻人的就业心态有极高的相似性。作者认为,个人主义的崛起导致了一种职场上普遍的不信任感,而这种不信任感如果不消除,即便经济环境允许,稳定的工作也回不来。不同于学界一贯的制度批判,本书为探讨不稳定就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解决思路。
本手册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讨论代码的功能、编码过程,以及在质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如何撰写分析备忘录;2.系统地描述能普遍应用于质性资料分析的各式各样的编码方法;3.为读者提供可供编码和进一步分析的质性资料的资源,值得推荐的应用程序、示例和练习。本手册不解决诸如质性研究如何设计或如何实施访谈或参与式实地观察的问题。这些内容已经在其他研究方法著作中有过充分详尽的讨论。本手册特别关注代码和编码以及它们在质性资料分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致力于以简洁、清晰的线条勾勒出编码方法的全部内容,成为其他研究方法著作的有效补充参考。本手册旨在帮助读者高效地完成质性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提炼出可靠、扎实的论断和观点,为完成最终的研究论文打下基础。
《社会学主要思潮》是思想大师雷蒙·阿隆的一部力作,汇集了雷蒙·阿隆1955年到1958年之间在索邦大学的讲义,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写成。本书是西方高校普遍采用的哲学﹑社会学及普通文科教材,也被 高校普遍列为社会学专业 参考书。 作者按时间先后分章论述了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和韦伯七位社会学家的思想及其主要著作,涵盖了社会学理论成果 丰富的时代,同时对这七位社会学家及其思想进行了极富创新的比较研究。整本书叙述脉络清晰、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此外,文中对各社会学理论家思想体系的批判都甚为精辟。
《弱者的 》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作者认为,农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以低姿态的反抗技术进行自卫性的消耗战,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风险。
蒸汽机的发明,揭开了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序幕,然而在 化、数字化、后工业化的晚期现代社会狂飙突进的同时,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如影随形,反 化、民粹化甚嚣尘上,这迫使人们反思,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社会理论家莱克维茨和罗萨教授共同给出了他们的社会诊断与药方。莱克维茨认为当下的人和物都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不得不追求花样翻新的创新。独异性社会的典型特征是“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激烈竞争的后果是少数人赢者通吃,多数人苦苦挣扎。罗萨认为刚性的增长逻辑导致社会的不断加速,人们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体会到异化的痛苦。他们二人的理论成果正是对我们 面临的社会内卷困境的解释与诊断,他们也希望通过社会理论的创新与实践,能为当下的晚期现代社会找到出路。
本书强调了“机制”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关系解释的重要性。本书首先在“导论”说明了“为什么解释社会行为是重要的”。其后的主体部分共26章,分为5篇。第一篇“解释和机制”系统而严谨地论证了“对行为的因果解释”是什么, “机制”的定义和因果解释的“机制视角”为何重要。后面的4篇分别为“心智” “行动”“来自自然科学的经验”“互动”。在各篇中,作者围绕主题,借助具体的社会行为例子,深入论述了如何发现、辨识行为背后的机制。最后的结论“社会科学可能吗?”则评价了社会科学的当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