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轻松明快、人人都能读的社会学入门指南! 从现代到当代,面向未来,社会学关键人物及其核心理念一目了然。 个人生活与社会历史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画给你看! 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76位重要的社会思想家超萌登场。 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超过300个重要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知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 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现代性的这些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 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 的理性走向 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存任何情况下,个体都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本书汇集了 ·本雅明关于艺术研究的三部经典名篇,包括《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1939)》和《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本雅明终其一生的理论努力就在于根据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去阐释和解读精神生活中已经和将要出现的嬗变,这也是本书的核心所在。
本书共分三编:上篇为基本概念,包括《论村庄社会关联》等;中篇为分析方法,包括《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等;下篇为实证研究,包括《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等。在这密密联结成网的21篇文章中,作者探讨了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问题,通过大量实地调查,试图理解当前中国农村的真实图景以及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站在中国农村本位的立场来观察和理解农村,从乡村治理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理解农村及农村政策和制度,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基本信息 书名: 消费社会 作者: (法)鲍德里亚 开本: *: 32 页数: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4-12 书号: 978730513303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本书围绕消费这个中心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社会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剖析,向人们揭示了大型技术统治集团是如何引起不可遏制的消费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对阶级社会里的各个阶层重新进行了划分。 消费是用某种编码及某种与此编码相适应的竞争性合作的无意识纪律来驯化他们;这不是通过取消便利,而是相反让他们进入游戏规则。这样,消费才能只身取代一切意识形态,并同时只身担负起整个社会的一体化,就像原始社会的等级或宗教礼仪所做到的那样。 --让 鲍德里亚 如果说,《物体系》一
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工程活动不但必须进行技术研究、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伦理研究,而且必须进行社会学研究。本书是国内本研究工程社会学的理论专著。 从事现代工程活动的工程共同体是由工程师、工人、投资者、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如果把工程共同体比喻为一支从事工程活动的军队,那么,工人就是士兵,领导和管理者相当于各级司令员,工程师是各级参谋人员和参谋长,投资人则相当于提供军需资源和保障资源供应的后勤部长。从功能和作用上看,如果把工程活动比喻为一部坦克车或铲土机,那么,投资人可比喻为油箱和燃料,领导和管理者可比喻为方向盘,工程师可比喻为发动机,工人可比喻为火炮或铲斗,其中每个部分对于整部机器的功能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是一部写于19世纪末的心理学作品,却对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乃至当今的社会政治现状,有着惊人的预见性。它被誉为“改变世界的20本书”之一,影响了弗洛伊德、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诸多知名人物,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在这本小书中,勒庞以基于直觉的敏锐洞察力,揭示出群体的成因和种种特征。他指出,当个体进入群体之中时,他原有的个性消失,占 地位的是群体的思想与情感。群体的心理机制迥异于个体的,在其驱使下,群体会做出种种从理性来看不可思议的行为。 勒庞鞭辟入里的分析,为人们理解当代政治、社会和组织管理提供了一把钥匙,是群体行为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本书是我社推出的《亲历中国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系19世纪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牧师约翰·倪维思的夫人,时人称之为倪师母。作者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了其随夫从1853年自波士顿启程来华,到1864年因病返美这十年间在中国的生活和见闻。本书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可为学界和读者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提供参考。
基于时空社会学理论,本书重点强化对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时间维度、理论逻辑,结合农民工市民化、城市转型等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包括:在对亚当、吉登斯、贝尔特等社会学大家的批判基础上,尝试揭示帕森斯社会理论的时间维度;侧重探讨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关注以地域空间为分析单位的社会学学术实践的衰弱现象,提出了重返空间社会学的呼吁;从制度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等方面探讨社会空间理论中国化应用的可能性;等等——体现了对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伴随着DNA的发现和研究的深入,基因学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基因对人类有哪些影响,生物学不同流派各执一词:基因组成了个体,人类本性是由基因编码的,基因组成了文化和社会,决定了个人的贫富和民族是否好战……本书是世界知名遗传学家R. C. 列万廷对这些观点的回应。 列万廷立足生物学,对当代科学、意识形态等问题展开了批判式的解读。他运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福尔摩斯的“记忆阁楼”、智商测试、杂交玉米等妙趣横生的实例,综合分析了基因、有机体、环境这“三重螺旋”,拆解了“纯粹的生物科学”之神话,并警醒大众,对科学、专家要时刻保持警惕。 1.本书作者R. C. 列万廷是世界知名的人口遗传学家,率先将分子工具引入生物学;他同时也是一位 批判性的思想家,常年为《纽约书评》撰稿,为
《保守主义》是卡尔?曼海姆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在这部严谨的著作里,曼海姆以法国大革命以后的德国思想为典型,对现代政治中富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之一,即保守主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本书把概念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从思想方式、与时代的关联性、与自由主义的对立与互补等方面,分析了19世纪早期德国保守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这部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不仅提供了关于保守主义的概念性知识,而且丰富了我们对这个时期德国思想与社会的认识。
1979年程千帆先生应山东大学殷孟伦先生邀请讲授校雠学课程,本书即由当时的讲义衍生而来。 全书分为五章,除 章绪论外,其余章节分别论述了校勘、版本、目录、藏弆,四部分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整体反映了程先生的文献学体系与深厚的学术功底。不仅是一部鲜活的文献学课堂实录,为后学开示门径,而且为日后程先生与其弟子徐有富先生合著《校雠广义》构建了体系。本书原由莫砺锋、徐有富、张三夕记录,经朱广祁、吴庆峰、徐超整理后,于1981年在山大油印刊行。1983年,山大王绍曾先生为授课计,对该书做了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的工作,并于当年再次油印刊行。此次以1983年版为底本录排刊行。
基于时空社会学理论,本书重点强化对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时间维度、理论逻辑,结合农民工市民化、城市转型等实践问题的实证研究,包括:在对亚当、吉登斯、贝尔特等社会学大家的批判基础上,尝试揭示帕森斯社会理论的时间维度;侧重探讨空间社会学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转向的新路径,将空间概念带回社会理论或以空间思维重新审视社会;关注以地域空间为分析单位的社会学学术实践的衰弱现象,提出了重返空间社会学的呼吁;从制度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等方面探讨社会空间理论中国化应用的可能性;等等——体现了对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创新。
本书是2012年10月,在高士明教授的提议下,于上海金泽组织的题为“人民的名字Public&beyond”的研讨会的衍生书,书中共收录了多篇论文,分别有法学教授乌果·马戴从公有之物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一套基于共享和协商的法律体系的文章,也有从中国、日本、美国的历史情景出发,通过具体案例阐发各个作者的社群观的文章,书中的几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着同样的问题:如何让社群像水一样保持动态的联结,既不蒸发为孤单的汽,又不冻结为极权的冰。
《质性研究手册》(原书第4版)全书一共有43章,包括了质性研究的政治与伦理、批判社会学、跨国女权主义实践、批判教育学、亚洲认识论、残疾人社区研究、口述史、土著研究、科学与政府、效度类型、酷儿理论、叙事研究、在线民族志、分析方法论、写作策略、质性研究的未来、谈话与文本、焦点小组、混合研究方法中的模型和争论等丰富的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当代质性研究发展的方方面面。根据所选主题的不同,本书分为四卷,分别为《质性研究手册:方法论基础》《质性研究手册:研究策略与艺术》《质性研究手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质性研究手册:解释、评估与呈现及质性研究的未来》。本书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了权威、系统的质性研究理论和方法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