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球有1/4以上的女性遭受过家暴,每天有上百名女性被伴侣殺害。在美国,每分钟就有20个人遭到伴侣的侵犯。有1名女性死于家暴凶殺案,就意味着有9名女性在家暴中几近死亡。2000年到2006年期间,美国有3200名士兵被殺害,而同期内,家暴凶殺案就带走了10600条生命。 在写《看不见的伤痕》之前,我认为家庭暴力只是降临在极少数人身上的不幸命运。我从来没有将家庭暴力视为一个社会问题,一种我们可以防治的流行病。而当真正接触家暴案件的各个关节的时候,我才第 一次将这些故事看作一个整体。 这本书不是为专家写的,也不仅是为受害者、施暴者和反家暴者而写。我为质疑自身痛苦本质的女人而写,为依旧认为家暴是女人之错的男人而写。我也是为了身处家暴之外的人而写,为自以为了解,实际上却一无所知的人而写。 本书作者 蕾切尔 路易丝 斯奈
十年,换了人间。梁文祥用镜头记录广州火车站巨大变迁,新闻摄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广州火车站的日与夜(黑镜头下的广州火车站2000-2011)》是梁文祥在广州火车站拍摄历程的忠实记录,也是一份很生动的城市广场吸毒者调查文献。梁文祥用镜头见证了广州火车站这个特殊的空间场所的变迁,见证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这些都应该成为广州城市发展史上不应被遗忘的一页。 《广州火车站的日与夜(黑镜头下的广州火车站2000-2011)》让新闻摄影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人性提升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一位新闻摄影人所能期盼的有价值的奖赏。
这是郑永年老师关于中国新民族主义的专著,属于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回答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重拾民族自豪感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为何在思考中国对于世界的意义时,为何执着于担忧中国崛起对世界秩序构成的挑战和威胁而无视中国崛起对世界的贡献。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心系国家兴衰的著作,本书初步分为七个章节,系统全面论述了中国民主主义的兴起背景,影响因素,并以国际视野客观分析当今世界几个文明冲突与民族主义的辩证关系。*后对中国新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做了极具深度的思考。
徽州宗族祠堂是古徽州宗族社会民间生活实态的*重要物态载体。徽州宗族祠堂作为徽州宗族文化的生动历史见证、徽州宗族宗法的物态表征、徽州宗族社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徽州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文化内涵丰厚,文物价值很高。方利山*,卞利主编的《徽州宗族祠堂调查与研究(精)/徽学文库》分十章,从徽州宗族社会与徽州宗族祠堂、徽州宗族祠堂的历史与现存情况、徽州宗族祠堂种类和特色、徽州宗族祠堂的运作管理机制、徽州宗族祠堂的五大功能、徽州宗族祠堂的建筑艺术、徽州宗族祠堂的保护利用、徽州宗族祠堂与粤、闽、无锡等地祠堂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用充分的史料和数据,力求对徽州宗族祠堂这一徽州文化人文事象作较深入的学理探究。
本书通过大量采访及调查,讲述了数十位农民工的情感故事,兼具文学和艺术性表述,从社会学角度、人性角度,忠实纪录农民工的情感故事和性困惑,为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真实的侧面。
李立民编著的《怎样做好办公厅 室 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办公厅(室)调查研究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此类调查研究的作用、优势、特点、原则和方法,对调查报告的类型、选定调查研究题目的思路、撰写调查报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提出了实用见解,并结合有关的调查报告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评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
我是谁?什么对我来说*重要?为什么我认为是对的事情别人却无法接受?如何在不破坏集体氛围的同时坚持自我?每个人的努力真的能为社会带来改变吗? 我们的内心经常充满了困惑和怀疑。它们有时会阻止我们前行的脚步,甚至让我们自暴自弃。但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 本书通过两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从社会学的角度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提示了方向。作者不仅在社会学领域著作等身,写起故事来也文笔不俗,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对人生和社会的许多重要课题展开深入思索,而绝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故事中还穿插了一些引人入胜的谜题和事例,可供对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本书主要讲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民众重拾民族自豪感,也增加了对民族主义的认同,外界在考虑中国崛起对世界的意义时,他们从历史经验推测,中国也将如同其他曾经崛起的大国一样,对既存的世界秩序构成威胁和挑战。但不少中国人却难以理解为何西方无视中国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愿望,刻意制造中国威胁的舆论氛围。对此,作者在本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严肃地批评了西方“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等错误理论。指出对中国政策的恰当解读,必须建立在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正确理解上,必须搁置对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旧有的西方解读,在中国语境下重新解读中国民族主义。历史证明,和平共处、平等互利而不是遏制中国不仅可以缓和中国民族主义情绪,也将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
美国以自由的代/言/人自居,然而以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司法体制和社会文化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本书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为切入点,展现了一幅美国社会纵断式的景观图,灾害暴露出的贫困、不平等、政治分裂、种族壁垒等问题始终困扰着美国的政治家和普通人。美国式民主是否具有本质上的缺陷?以 他者 的视角,着眼于美国的政治困境,日本学者尝试解构美国式民主。
掌坳在苗语中意为“生长八月竹的地方”。掌坳村位于雷山县大塘乡的东端,距县城8公里,到乡政府5公里,省道炉榕线从中穿过,交通极为便利,上可走州府凯里及省府贵阳、下可走黎从榕,是贵州出入广西的必经通道。截至2008年年底掌坳村共有171户,709人,除外来媳妇有一小部分是汉族外,其他均为苗族。 全村共分为两个自然寨,即掌坳和南亮。掌坳大寨为吴姓,包含,二、三、五4个村民小组,据会计吴道雄说大寨只有一家姓台,是当年从丹江镇陶窑村随姐姐嫁过来的,其余的全姓吴;南亮小寨为杨姓,包含第四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489.528亩,其中田(水田)408.282亩,土(山坡耕地)81.246亩,森林覆盖面积2818亩。200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为2000元,收入来源主要是务农及出外打工,是比较典型的贵州苗族村寨。
本书的主体结构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总报告,第二部分是分报告。分报告又分为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福利价值观、生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五篇。考虑到既要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调查的基本成果又要体现一定的学术研究程度,我们在总报告和分报告的文本呈现上作了区别:总报告基本上是对样本各方面特征的一般描述,不作深度的理论解释和复杂的数据详细分析,这样读者通过阅读总报告就能明了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报告更强调研究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的社会价值观的突出特征和重要问题展开较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这样读者通过阅读不同的分报告就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本书的主要结论均依据此次全国问卷调查资料而获得。
《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社会调查方法》以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为主题,按照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进行编写。编写中注重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重点解决了下列问题:社会调查该如何选题,社会调查中怎样进行抽样,如何设计社会调查方案,如何设计社会调查工具(问卷),怎样运用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收集资料,怎样整理和分析资料,怎样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每章正文前后设计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重要概念”、“案例导入”、“作业设计”和“推荐阅读”,在正文中间增加了“阅读材料”。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精品教材:社会调查方法》以问题和任务为导向,大部分章节设计了案例导入和
2009年,《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问世,“蚁族”这个庞大的城市沉默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极,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时隔一年后,廉思及其团队再度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在书中,与“蚁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相遇,他们中有城二代和村二代,有坚守阵地者和四处漂泊者,有外企白领和私企小工,有花甲教授和九零后学生。他们对话、写信、反思、回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对当今的大时代进行探讨。同时,团队课题组继续深入聚居村,将调研范围延伸至全国,出炉了有史以来部“蚁族”全国调查报告——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时代高唱着进行曲,将一些人献给他们的观众,将另一些人推往幕后。政府、媒体、公众;政治、经济、文化,都充当着舞台调度。多少事物崛起,多少事物消失。但梦想和经典一样,永远
本书为“中国近世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国内部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调查从人群聚类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本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近代中国不同人群实施的社会调查上,对不同人群社会调查的特点、态度、内容、指向、宗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大量社会调查的宏观观照和微观分析,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中具有一定文化水准的知识阶层——政府官员、各类学者、马克思主义者、企业家群体以及外国在华人员几乎都对社会调查怀有高度的信仰,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社会调查。但是,他们社会调查的目的、宗旨并不一样,从而直接导致了调查样式、手段的差别。本书从社会环境、指导思想、人员素养的角度分析这些差别,指出了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并从近代以来中国人价值观、认知观的变化给社会调查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行了理
李芬编的这本《社会分层影响社会福利状况的 研究--基于海口市实证调查的分析》采用阶层分析 、制度分析的方法以及社会调查的手段,通过对中国 南部一城市的800位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及访谈、文献 资料的分析,在描述城市社会分层结构与社会福利体 系的基础上,从福利供给与福利需求两个方面分别考 察社会分层对社会福利状况的影响。基于实证分析资 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出现了福利资源积聚的倾 向。为此,应打破福利制度碎片化,构建基于公民权 基础上的福利制度,从而消减社会分层对社会福利的 负面影响。
《韶州瑶人》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是在解放前学者调查研究粤北瑶族(荒洞、乌坑瑶寨)的基础上,进行的跟噻调查研究。它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并融入作者多年收集整理瑶族古籍和历史文献资料的体会。它是对瑶族社会历史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建国50多年来韶州瑶山的巨变:瑶族人民生产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教育卫生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体现了党光辉的民族政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全书分11章,并加插图,以求图文并茂。本书研究瑶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有所创新。(1)资料方面丰富面翔实。(2)提出瑶族源多元。(3)瑶族族名(瑶名)的来源问题。(4)瑶兵、瑶田、瑶户研究,是国内外学者未曾研究的课题,本
《浙江省城镇居民地区收入不平等统计研究——基于非参数理论的研究视角》将非参数理论应用到传统的收入分配领域,将数理统计的方法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为地区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以浙江省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理论中核密度估计方法拟合各地区居民收入分布的密度曲线,然后在收入分布的基础上计算收入不平等指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度量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市场与土地分配的专着。作者在书中强调提出了两个看法。 ,秦汉以后出现的地主,不是皇帝所“封”或政府所建,因此“封建地主制”实在是个很不恰当的名称。绝大多数的地主是由土地市场定位的。主流派学者一向认为地权的转移都是不同方式的土地兼并,地权是越来越集中,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关于中国明清两代残存下来的地籍册档,不可完全否定其价值。黄仁宇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不懂得数字管理”,更有甚者说明清绘制的鱼鳞图册“根本不是史实而是传奇”。这些地籍册档自然不够齐备完整,但若加适当运用,还是很有价值的实证史料。 本书即利用了这些明清官方地籍资料,再加以民国期间的农村调查资料,利用正规统计方法,对明清以来之农村地权分配做
“婚姻”——女性的终归宿。现今21世纪的新女性对于婚姻有新的一番定义,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女性就曾经对婚姻自主作出过行动。《唐代入道女性世界中的性别意识与情欲》由李晓培所著,透过石刻史料来解读女性内心的情感,配合新文化史研究方法,一一描绘出唐代女性勇于挑战传统、追求自身幸福的热情。读者可藉由笔者运用的“文本”与“再现”手法窥见另类的史料分析。
《乾隆年间四川拐卖妇人案件的社会分析--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研究(1752-1795)》由李清瑞所著,以清代的巴县档案为主,以《大清律例》中的法律条文、地方县衙的审判制度等为辅,讨论地方档案中所呈现的拐案情况,以及拐案中反映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当时妇女生活所面对的问题,地方县级审判对于拐案这类命盗重案的处置,以及拐案中所呈现出的人际互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