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病句与标点详解》的内容,一是汉语病句详解,二是标点用法详解。书名冠以 现代汉语 ,是因为这里讨论的病句都是在现代汉语的范畴以内;至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更是现代汉语里才有,故名《现代汉语病句与标点详解》。全书首先瞄准病句,多方布局用力,对病句构成合围之势。 一是 病句辨析修改导引 ,从思路、方法方面进行指导引领,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 实用病句分类详解 ,将汉语实际运用中出现的病句分作10大类,详加解析,让所有病句都能对号入座。 三是将历年高考病句搜罗以尽,按年编排,逐题进行详解。这是一个*好的病句题库,高考题一般比较严谨,具备示范性;且题型丰富多样,亦具有包容性。所以,将所有高考病句题汇编一册,加以详解,无论对于应考的学生、指导的教师,还是有志于此的研究者,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库。
传统学术领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大多数有志于以学术研究为终生职业的学子来说,他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坦率而有效的建议和忠告?本书中,三位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系主任,拥有几十年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经验的杰出学者,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从本科毕业到成为终身教授的学术之路上将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应对措施。 全书采用对话形式,解答了学术新人的疑虑和担忧:你是否适合选择学术人生?利弊几何?如何从学生跨越成为学术界的一员?如何确定专业?如何选择导师?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如何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如何在大学获得教职?从助理教授开始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如何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并向终身教职迈进?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实现晋升?如何寻得校外聘用机会?如何兼顾家庭与职业发展? 本书
《翻译与多模态》一书是研究翻译如何在多模态语境中被重新定义、重新组织的经典著作。群书汇集了翻译理论与多模态领域世界一流的专家的相关研究,从文学、舞蹈、音乐、电视、电影和视觉艺术等方面探讨了多模态翻译相关的重要课题,并对翻译与多模态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深刻见解。随着交际不断地趋于多模态,在多模态语境下探讨翻译也显得越来越重要。21世纪凸显的各种各样的意义产生模式已经动摇了某些传统的翻译理论范式,之前陈旧的定义和假设已经变得不再充分。鉴于翻译和多模态两学科的极大融合,本书对于翻译研究、语言学和传播学师生和翻译实践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本书以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为依托,收录了近300个有代表性的汉字,从造字本义、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角度解说汉字的神奇。为方便读者快速、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字义,本书精心为每个汉字配置了插图,并按字形演变的历史顺序依次列举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详细介绍汉字源流、历史文化内涵的工具书,是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佳选。
古文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本身尚处于不断地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之中、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待做。关于古文字学科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尤其是许多青年同志对古文字学感到与趣、感到学习的必要。这是因为古文字学的究材料和成果、可以被哲学、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乃至书法篆刻以及某些技术科学等学科和领域广泛吸收和運用。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古文字学、尤其是对古文字材料本身具有起码程度的了解。因此、古文字学的教学 也可以说是普及与宣传的问题、就日益迫切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既然是教学体系建设、那麽势必首先遇有一个教材的问题:编什么?怎麽编?这个问题近年来在古文字学界已经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開始有所研讨和探究、然而见仁见
本书内容从词汇、话语、语法开始,逐步拓展到语域、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结构安排合理,由浅入深,能够帮助读者厘清研究脉络,选择适合的统计方法,方便读者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本书在每一章节都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料库语言学应用实例,来展示统计分析的逐步过程,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语料库和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语言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在章节末尾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报告供读者参考。
本书从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的思想价值、原创意蕴、学术路径、研究方法等四大面向,阐述该研究的学术前史和理论目标,揭示其历史意蕴和当代价值。以五经和诸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元典具有字生性特征,由关键词探索中国文化元典的主旨与要义,在借鉴西方文化关键词研究的同时,亦应重视汉语阐释学思维及其经典文本。就元典关键词研究而言,如何在宏观层面跨越学科区囿、破解辞典模式、解读文化密码,以及怎样具体展开关键词之遴选、类分、阐释,是亟需回答的学术路径与方法论问题。本书从跨学科性、反辞书性和当下适用性出发,概括出 重返道术 还原现场 锻铸金匙 之理路,并将 资格审查法 形神分合法 生命历程法 作为选词标准、释词模型和诠词路径。
第七届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校区联合主办,于2016年7月在昆山成功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中教育大学、法国鲁昂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筑波大学、蒙古国立大学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正式代表12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共提交会议论文109篇,本论文集就是此基础上甄选、结集而成。 论文集所收论文,内容方面涉及汉语时体标记、话语标记、语法化与词汇化、篇章语言学理论、构式理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偏误分析等论题,对于深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德国学者卢曼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一生中出版了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其实著作等身只需要每天记6张卡片笔记,就能拥有一个能够产生复利效应、受用终生的知识库。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是中文综合指南和说明,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个部分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第三部分是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书中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无论你喜欢用笔和纸,还是喜欢在Windows、Mac或Linux上做笔记都没关系,这个方法都能够被轻松应用。
本书是专为阅读或者初步开始研究《说文》而准备的基础书籍。对于初学者来说,尽管在内容上仍然比较艰深,但是也能够帮助初学者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说文部首笺证》可以说对《说文解字》作了相当丰富的注释和阐发,同时考证有据,不作无论之说,将本书通读透彻,有利于将许慎所著的这一部在中国汉文字学目前来说极为重要的经典著作发扬光大。《说文》之五百四十部首,是研读《说文》必须首先掌握的钥匙。
主要反映我国语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如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门户网站的语言服务、沪教版《语文》课本中 姥姥 与 外婆 的热议、年度热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 等,以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为语言研究和语言决策提供参考和服务。全书分为八部分:特稿篇、专题篇、工作篇、领域篇、热点篇、字词语篇、港澳台篇、参考篇。书后附有光盘,收入了2018年语言生活大事记,以及2018年新词语、高频字词等。
《西方语言学史》是一部讲述西方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单卷本学科通史。本书以时间为序,介绍了西方语言学自古希腊时期产生直至目前的发展脉络,阐述了这一学科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观点、理论成果和思想流派。在研究角度上,作者更多地从中国人的视角来认识西方语言学史,特别探讨了中国语言文字进入欧洲人视界的历程,丰富了基于印欧语言的类型观;在内容上,以语言思想的发展、研究方法的演进为重点,兼顾技术层面的分析,对一些语言学大家,如索绪尔、乔姆斯基等,着墨尤多;在解读和阐释过程中,注重发掘新文本、新史料,对旧有的经典之作也尽量重新咀嚼、再予消化,以避免机械重复、拘泥旧说;在语言风格上,本书毫无一般语言学史著的滞重之感,读来晓畅通达,生动有趣。 本书思路清晰,观点颖异,内容不失丰足,而叙述则能洗
梁远、温日豪编著的《实用汉越互译技巧》不从单纯的“翻译技巧”入手,而是从实践中更为常见的篇章切入,从文体的角度来探讨各类文字的不同特点与翻译方法,从大处着眼,在大局中顾及具体的翻译方法,所渗透的理论都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避免空洞、乏味,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之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76,Cohesion in English hasestablished itself as a standard textbook.It is concerned with arelatively neglected part of the linguistic system:its resourcesfor text struction,the range of meanings that are specificallyassociated with relating what is being said or written to itssemantic environment,A principal ponent of these resourcesis'cohesion. This book studies the cohesion that arises from semantic relationsbetween sentences.Reference from one to the other,repetition ofword meanings,the conjunctive force of but,so,then and the like areconsidered.Further,it describes a method for analysing and codingsentences,which is applied to specimen texts.
'国际楔形文字研究和文献释读从1840起,已进行近二百年,国内才起步。本书对古代西亚塞母语和印欧楔形文字和语言阿卡德语、赫梯语、马旮矫特楔形文字进行了初探,介绍了阿卡德语、赫梯语、乌旮瑞特楔形文字和语法特点,是国内部分析楔形文字语法著作。
《现代汉语词素系统研究/黎锦熙先生纪念研究丛书》编著者孙银新。 《现代汉语词素系统研究/黎锦熙先生纪念研究丛书》以现代汉语语法单位词素(或称语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得失,对现代汉语共时系统的全部词素进行宏观研究,并从语音、语义和语法等属性特征入手,具体探讨了现代汉语词索的各类聚合系统,揭示了不同层次上词索聚合系统的特点和属性,结合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全面展示了每一类词素聚合体的微观结构。本书的理论观点为现代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