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当代西方学术界关于修辞学和解释学研究的*前沿、*全面的研究成果汇集,在当代解释学和修辞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解释学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之一,修辞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女王,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复兴,两者具有共属与互补关系。本书从四个侧面分析探讨两者的共同性和相互启发的性质,将当代哲学的目光引向二者根本共属的地基这一深层次领域。本书以论文集的形式呈现精选了伽达默尔、利科、帕尔默等人的重要论文,同时具有类似于专著的严谨结构。
本书是纳塔莉多年创作与教学经验的总结,适合所有想写作的、想写出更好作品的人看。作者用一种直接而朴素的方式告诉读者,她是如何练习写作的,怎么去想,拿什么题目练习,怎样对付编辑,如何突发异想而不受困。她教你相信自己,善待自己,开放心灵,试着描写自己的喜、乐、悲伤、痛苦、迷恋,放任想象力去尝试任何一种可能,从而让写作与人生都散发出热情。 这本书也可以称作《写作与禅心》,因为书中所谈的不只是写作本身,更包含了日常生活的哲学和面对生命的智慧。一个对写作与生活感到无力、挫败的入,也可以运用书中的方法和建议,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澄。
写作是很多人内心需求的一个出口,是一种疗愈方式。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写作是一种令人沉静的表达方式,它也正在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很多人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好不容易确定了主题,又不知道怎么开头;写出来的文章,结构混乱;平时说惯了流行语,动笔的时候找不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在《非虚构写作指南》这本书中,作者邀请了非虚构写作领域的导师,如《智族GQ》杂志报道总监何瑫,战地记者周轶君,《人物》前副主编张卓,非虚构作家关军,《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知乎“盐Club”、TEDx演讲嘉宾张春,专栏作家覃里雯等,让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生涯,从题材、结构、人物、语言风格、故事细节等方面,为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提供指导。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和学习非虚构写作,这本书还收录了普通人的作品,他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一直闷头工作,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可; 明明工作成果不少,但得到提拔的永远不是自己; 工作或生活中说出不合适的话,让场面很尴尬; 汇报工作时不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让人感觉不专业; 读书或读工作报告时效率很低,难以快速获取有效信息; 每到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无从下手,只能上网找范文; 聊天时理解不了别人的言外之意,造成误解; ……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你缺乏“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能力。而这本《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就是为了给你补上这一课,弥补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可以说,这门课比任何一门专业课都能让我们受益终身。 在这本书中,吴军老师非常系统地拆解了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一方面,他以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全部经验为基础,总结了一套
斯密早年曾在格拉斯哥大学讲授修辞学和文学,可惜当时授课的讲义在他去世前一个星期被付之一炬。1958年,阿伯丁大学的洛西安教授在一次拍卖会上发现并购买了两册手稿,经考证为1762-1763年格拉斯哥大学的两名学生所记,内容正是斯密上述讲座的听课笔记。 全稿凡30篇,因讲秩失,故开篇为第二讲。本书主要论述修辞学与写作的各种类型及特点。斯密考察了人类通过话语交流思想的各种方式,包括历史作品、诗歌、赞咏型演讲、庭议型演讲和诉讼型演讲。讨论了劝说性或娱乐性文学作品所依据的各项原则。书中评述了一些为著名的古代作家和诗人(尤其是历史学家和英国文豪)的写作风格和创造能力。本书对于全面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是一部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