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翻译》这本书探索了翻译的内涵,认为翻译既是一种解释学的、伦理的、语言学的和人际的实践,更是一种关键的认识论概念。翻译为各个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同时质疑和挑战了许多传统的边界,并提供了一个超学科的认识论范式。通过采取创新的研究方法,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翻译是无处不在的。本书跨越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学,对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概念进行了颠覆性的阐释,对国内界定翻译的讨论大有裨益。 作者在章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前提,即翻译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大到无处不在。第二章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翻译即理解、解释和诠释。第三章强调翻译是一种过程。第四章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将翻译重写为意义、概念化、解释和隐喻。第五章从人类学角度说明翻译是与他者及自我的相遇。
刘宓庆 (1939 2023),祖籍湖南新宁,中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刘氏长期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创建了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论观以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重视。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 刘宓庆翻译理论 ,其中列举了刘宓庆的各种著作,并撰写了刘宓庆翻译理论总论,从汉英对比研究、文化翻译、翻译美学、翻译语言哲学、翻译教学和翻译思想研究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刘宓庆翻译理论,同时每位梳理者基于自己的视角展开思考。
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本书运用传统方言学系统研究和方言地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方言乡镇街道133个点进行密集型田野调查,全面细致地描写和比较了宁波六县市代表点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采用方言地图法展示语音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研制了42幅特色词语地图,阐释了词形的分布模式及其演化路径,并结合非语言因素探讨了宁波方言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通过宁海方言三身代词词形的地图展示,揭示了人称代词的演变路线。两条同言线索厘清了甬江片与临绍片、台州片的分界线。比较宁波话和上海话两地300个日常词语,采用计量统计方法论述了两地方言语音词汇的异同及其历史成因。